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99篇
  免费   2007篇
  国内免费   2702篇
测绘学   247篇
大气科学   435篇
地球物理   2195篇
地质学   9058篇
海洋学   777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463篇
自然地理   1216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449篇
  2019年   452篇
  2018年   400篇
  2017年   460篇
  2016年   510篇
  2015年   458篇
  2014年   575篇
  2013年   751篇
  2012年   643篇
  2011年   684篇
  2010年   542篇
  2009年   660篇
  2008年   651篇
  2007年   686篇
  2006年   730篇
  2005年   559篇
  2004年   574篇
  2003年   495篇
  2002年   469篇
  2001年   410篇
  2000年   431篇
  1999年   340篇
  1998年   278篇
  1997年   289篇
  1996年   217篇
  1995年   198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沉积学研究和古流向统计分析表明,侏罗纪时期后峡坳陷不是一个独立的盆地,而是与准噶尔南缘相连的同一盆地。后峡南缘侏罗系底部发育边缘相的冲积扇,表明当时的侏罗纪盆地范围至少达到后峡一带,比现今山前侏罗系分布范围大很多。煤岩镜质体反射率(Ro)分析表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的埋深至少在3 km以上。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并结合构造分析资料,提出是晚新生代以来的天山快速隆升过程和前陆冲断推覆构造,分隔了后峡坳陷和天山北缘侏罗系。  相似文献   
62.
旋回地层学理论基础、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过去30余年中旋回地层学研究得到了极大发展, 对理解和解决地球科学领域众多科学问题做出了很大贡献.旋回地层学(Cyclostratigraphy)已被定义为"对地层记录的(准)周期性旋回变化进行识别、描述、对比和成因解释, 并将其应用于地质年代学以提高地层年代框架的精度和分辨率, 实现地层高精度划分与对比的一门地层学分支学科".能够反映古气候变化的岩性、岩相、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参数(即古气候替代指标)均可用于旋回地层学分析.通过岩性组合识别、频谱分析、连续窗口频谱分析、小波分析、滤波和调谐等方法可进行识别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和建立高精度天文年代标尺.中国学者在北方黄土剖面、南海新近纪海相沉积、古生代海相沉积和部分中新生代陆相沉积中获得了良好的旋回地层学研究成果.对中国东北松辽盆地陆相白垩系和华南海相二叠系乐平统—中三叠统开展旋回地层学研究有望取得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63.
泸西小江流域岩溶水有效开发模式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王宇  袁道先  杨世瑜 《中国岩溶》2005,24(4):305-311
为了指导岩溶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为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选择典型性突出的泸西小江流域开展示范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由于岩溶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差异,主要的岩溶水源地类型和岩溶水的赋存特征及开发技术条件也不同。为此,依据流域不同的生态地质环境分区,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岩溶水源地利用核磁共振、地质雷达等新技术进行勘查及其开发实验和示范,共设计建设了9项不同技术方案的岩溶水开发示范工程,总结出了适合不同岩溶生态地质环境及其水源地类型的岩溶地下水勘查及开发技术方案和岩溶盆地流域岩溶水有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64.
翟普强  陈红汉 《地球科学》2013,38(4):832-842
泄压带是超压系统内部流体向外运移的通道和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对水溶相天然气析离成藏更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应用速度谱、测井、钻井和地层测试等资料预测了琼东南盆地超压系统的分布, 将其划分为3种结构类型; 结合粘土分析等资料识别出了4种类型的泄压带, 并讨论了泄压带的分布与可能的天然气聚集区带.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整体发育一个超压系统, 其分布格局主要受陆坡带的形成和莺歌海盆地超压传递的影响, 陆坡区的超压明显强于非陆坡区, 西部的超压整体强于东部并在浅部呈现自西向东传递的趋势.泄压带内的天然气成藏主要取决于压力、温度和溶解气量, 需满足溶解气量足够多和溶解度变化量足够大, 相对而言, Ⅱ型泄压带成藏条件最优, 既有断裂沟通深部水溶气和浅部储层, 又有温压条件的显著变化, 因而流体运移最活跃.Ⅲ型泄压带次之, 但分布最广, 该类型最有利部位分布在陵水低凸起和宝岛凹陷北坡.   相似文献   
65.
鄂尔多斯盆地地温场与烃源岩演化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地壳结构、岩石热导率和生热率的综合研究,盆地莫霍面现今平均温度为568.5℃。各层面地温场展布可归纳为三种展布形式,分别以莫霍面、中元古界底面和侏罗系底面为代表。对应于生油门限的范围是侏罗系底面(现今平均温度为45.8℃)-寒武系底面(现今平均温度为117.3℃).生油门限的上界,在盆地西北部为1300m左右,在盆地南缘为1700m左右,在盆地东部为1200m左右.  相似文献   
66.
鄂尔多斯盆地盒8段气藏为深盆气藏。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地区盒8段储集层中有机包裹体的丰度、储集层的热解特征,并结合该区的构造演化和生烃演化等特征,探讨了苏里格庙北部盒8段气层的古含气边界的变化情况及天然气的保存条件。认为盒8段气层的分布范围在早白垩世末期达到最大,后期的构造抬升对气水边界的影响并不大,这是因为构造抬升后,气源岩的压力下降,增加了煤系地层中吸附气的脱附能力,为气藏补充足够的气体,从而使得古气水边界的分布与现今的差别不大。地层倾角的大小能影响天然气的富集和保存,地层倾角相对平缓的斜坡部位利于天然气的聚集,是高产气区。  相似文献   
67.
伊宁吐拉苏火山盆地构造与金矿成矿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伊宁吐拉苏火山盆地发育在前寒武纪和加里东基底上,盖层主要由早石炭世陆相火山岩组成。基底与盖层中的断裂、褶皱构造特征有显著差异。火山构造单元划有火山喷发带、火山构造带、火山机体三级。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底和火山盆地形成及剥蚀三个阶段。金矿产于大哈拉军山组。认为三级控矿构造与三级火山构造相对应,分别控制着金矿带、金矿田、金矿床(点)的展布和产出。  相似文献   
68.
内蒙古商都地区CO2气藏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以商都盆地第三系CO2气成藏条件研究为目的,通过对区域构造(断裂、火山活动、岩浆作用)和地层特征及沉积相研究,结合地震勘探成果、CO2碳同位素、氦同位素分析成果,系统探讨了商都盆地CO2气源、运移通道、储集条件、圈闭及盖层条件,并对CO2气成藏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CO2气为幔源成因气,通过包兰哈达-高勿素深断裂运移到第三系储集层中富集成藏。第三系河流或冲积扇沉积的粗碎屑岩广泛分布,而且厚度较大,成岩程度低,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新第三纪晚期的湖泛沉积,形成了巨厚的泥页岩盖层。沉积期后的差异压实作用、断裂、火山及岩浆活动等多因素作用,使这一地区局部构造发育,形成岩性-构造圈闭或构造性圈闭,有利于CO2气成藏。  相似文献   
69.
奥陶系宝塔组灰岩的环境相、生态相与成岩相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晚奥陶世宝塔组灰岩在上、中、下扬子碳酸盐沉积区分布极为广泛,因其层面上注记着不规则状、类似鸡冠花的形态特征,因而素以加引号的“龟裂纹灰岩”称之,以此代表宝塔组灰岩特有的沉积构造,以致于两者为同一词。宝塔组灰岩是地质历史中仅有的、唯一的在层面上具有特殊网纹的形态组构,其他时代的灰岩均无此特点,因而它是地质历史中的“时髦相”。形成这一组构可能有三个因素:一是盆地的沉积-构造背景,华南晚奥陶世为前陆盆地,前隆的结果使建筑在克拉通上的碳酸盐大平台构造掀斜,成为浅海中的深水盆地,为低能、慢速沉积的灰泥岩、泥灰岩提供了宽大而平坦的构造-沉积环境空间;二是深水环境中的生态和生物遗迹,由游泳型角石和与之能抗衡的大型软体生物在软底上和沉积物内留下活动的印迹;三是灰泥和泥质物成岩压实作用,叠加在印痕上,因此,宝塔组灰岩“龟裂纹”组构的形成是构造-沉积环境相、生态相和成岩相的产物。  相似文献   
70.
新疆博格达山分段及深浅构造转换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表明 ,天山及邻区自中生代以来一直处于热衰减状态 ,博格达山新生代再造山具有“冷隆升”性 ,盆山边界断裂多限于上地壳内 ,而非直通中地壳低速体甚至上地幔的“深大断裂”。造山带内的韧性剪切带是在古生代形成的 ,而不是再造山期的断裂 ,它对造山带隆升及盆山耦合无贡献 ,博格达山的隆升为复式背斜构造所支持。博格达山与准东的关系为背斜北翼与盆地平缓基底构成的挠曲构造 ,而不是被深大断裂分隔的断块。博格达山具有独特鲜明的分段性 ,造山带的两个弧形构造与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构成独特的“斜方对称”分布样式。以板条观点为指导 ,从盆山单元的平面配置关系和深浅构造转换关系入手 ,探讨了博格达山板内造山阶段的几何学和运动学分段性的成因 ,构建了盆山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