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55篇 |
免费 | 1139篇 |
国内免费 | 177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6篇 |
大气科学 | 233篇 |
地球物理 | 906篇 |
地质学 | 4891篇 |
海洋学 | 777篇 |
天文学 | 2149篇 |
综合类 | 331篇 |
自然地理 | 15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篇 |
2023年 | 188篇 |
2022年 | 377篇 |
2021年 | 364篇 |
2020年 | 346篇 |
2019年 | 357篇 |
2018年 | 318篇 |
2017年 | 328篇 |
2016年 | 341篇 |
2015年 | 355篇 |
2014年 | 355篇 |
2013年 | 428篇 |
2012年 | 406篇 |
2011年 | 405篇 |
2010年 | 351篇 |
2009年 | 596篇 |
2008年 | 476篇 |
2007年 | 533篇 |
2006年 | 584篇 |
2005年 | 418篇 |
2004年 | 412篇 |
2003年 | 453篇 |
2002年 | 374篇 |
2001年 | 308篇 |
2000年 | 313篇 |
1999年 | 265篇 |
1998年 | 283篇 |
1997年 | 192篇 |
1996年 | 145篇 |
1995年 | 128篇 |
1994年 | 134篇 |
1993年 | 88篇 |
1992年 | 85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 毫秒
141.
142.
本文对南海壳块第三纪以来所发生的断裂作用、地震活动、岩浆活动与褶皱作用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南海壳块新构造运动特征并进而对其演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3.
建平地区太古宙变质岩石发育,地质构造复杂。近年研究表明:区内太古宙变质杂岩是由多期变质、变形的中酸性深成侵入岩和少量上壳岩组成,可划分出变质上壳岩组合、叶柏寿片麻岩、斜长片麻岩和二长片麻岩4个岩石单位。本文主要对区内太古宙变质杂岩的构造变形及构造演化进行讨论,初步确定了早期韧性变形阶段(鞍山期划分4个变形幕)和晚期脆性变形阶段(印支—燕山期)。构造层次由早期深部层次向晚期浅层演化;其变形由流动机制—压扁机制—弯曲机制—韧性剪切机制到剪切破裂机制的演化。 相似文献
144.
从岩石组合、沉积序列、接触关系及变形变质方面分析辽东隆昌地区的辽河群是一套在沉积上连续的,并且经历了相同变形变质历史的中浅变质沉积岩系。详细的构造分析表明它经历了三期构造变形,第一期为北北西向平褶皱,第二期为北北四向斜歪褶皱,第三期为北东东向宽缓直立褶皱。 相似文献
145.
Polyc·lonal antibodies raised against LHC II isolated from SDS-solubilizedBryopsis corticulans thylakiod membranes by SDS-PAGE, were characterised by double immunodiffusion, Rocket immunoelectrophoresis and antigen-antibody
crossed immunoelectro-phoresis assays showed the antibodies had strong cross-reaction with allB. corticulans LHC II components (even with those which were incubated in boiling water) and showed immunological cross-reactivity with
LHC II polypeptides of spinach and the marine green algaCodium fragile.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LHC II of different species had similar antigenic determinants and also conservation of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the polypeptides during evolution, and that the antibodies could cross react with apoproteins of D2 proteins (which contain P680) fromB. corticulans, spinach andC. fragile, but not with apoproteins of P700 Chl-proteins. Our results indicated some similarities in primary structure between LHC II of different species, and between
LHC II and D2 proteins of marine green algae and spinach. Our finding that D2 and P700 Chl-proteins are not immunologically related suggested that P700 Chl-proteins and D2 proteins pass through independent evolutionary pathways.
Contribution No 1717 from the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Academia Sinica, This subject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146.
于品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94,(1)
对《地球演化》一书中的某些重要论点提出质疑。认为运用角动量守恒原理应考虑其适用条件,这一定律不适用于地球核幔体;核幔体与岩石圈之间能否作相对运动尚有待证实;地壳运动的总趋势是逐渐减弱而不是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47.
兰坪盆地演化与成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坪盆地的演化受控于盆地所处的构造背景,经历了中三叠世至早侏罗世的陆内裂谷盆地、中-晚侏罗世的拗陷盆地、白垩纪的前陆盆地、古新世-中新世的走滑盆地。盆内成矿与盆地性质密切相关,陆内裂谷盆地阶段是重要的成矿期,具热水沉积矿床特征;拗陷盆地阶段多形成铜多金属矿床;前陆盆地阶段为喜山期的成矿作了物质准备;走滑盆地阶段,由于推覆构造活动强烈,深部流体和浅部红层中的盆地流体的混合,提供了大量的矿物质,并就位于构造圈闭中,形成如金顶铅锌矿等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8.
对横跨南海南、北共轭大陆边缘的两条骨干剖面所经过的沉积盆地烃源岩热演化进行模拟,分析了南、北陆缘盆地烃源岩热演化差异。结果表明,南海南部陆缘盆地生烃门限整体比北部陆缘盆地的生烃门限浅,南部陆缘盆地生烃门限整体在2 200~2 300 m之间,中新统烃源岩基本已进入生烃门限;北部陆缘盆地生烃门限整体位于2 500~2 600 m之间,渐新统及其以下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南海南、北陆缘盆地生烃门限的规律性与南海现今热流分布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整体趋势相对应,高热流有利于烃源岩的成熟与生烃,因此热流值高的区域对应生烃门限较浅。造成南、北陆缘主力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南海扩张及古南海俯冲引起的地温场变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149.
北黄海盆地东部M隆起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黄海盆地是中国东部近海中生代断陷型盆地,详细记载着中国东部复杂的构造活动信息,期间经历了多期岩浆活动和构造反转。M隆起位于北黄海盆地东部,其构造活动记录比周边的坳陷更为详细。为充分认识M隆起的地质结构及沉积响应关系,在充分利用地震、钻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从构造运动学和动力学等方面探讨分析其构造演化历程,进而为北黄海盆地乃至中国东部地区的构造演化提供新的依据。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及地质分析揭示,该隆起区发育有5个典型的不整合面,纵向上可划分为5个构造层。结合北黄海盆地所处构造位置、构造变形和沉积充填特征,及板块运动和区域构造演化史,将北黄海盆地东部M隆起自中侏罗世至今的构造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共9期):裂陷阶段(稳定沉积期、掀斜形成期、早白垩世凹陷沉积期)、构造反转阶段(晚白垩世抬升剥蚀期)、再次裂陷阶段(早渐新世初沉积期、早渐新世末剥蚀期、F2断层活跃期)、再次构造反转阶段(整体抬升期)、区域沉降阶段(区域沉降期)。 相似文献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