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446篇
地质学   897篇
海洋学   47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31.
王尤培  王晓闽 《地震地质》1997,19(3):90-287
根据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和弹性理论,在井孔变径条件下,得出水井含水层系统对潮汐信号响应的偏微分方程,认为井径变化相当于改变了井水柱的有效高度,从而影响了水井含水层系统的固有振动周期。分析了井孔变径对潮汐信号响应的周期特征,认为当含水层水体很大(含水层水平面积比井孔面积大得多),且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也很大的条件下,井径变化对井水位固体潮响应幅度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2.
本文对用负阻抗变换电路同小圆锥螺旋天线相结合,构成的有源接收天线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该有源天线稳定工作的条件。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设计的有源接收天线具有较宽的频带、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小的尺寸。是多频电磁波测井较理想的接收天线。  相似文献   
33.
X射线荧光测井中 ,井液位于井下探管与井壁之间 ,它的影响不但表现在对特征X射线的吸收 ,而且表现在对源初级射线和特征 X射线的散射。井液的校正采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 ,在硬件上 ,使含有探测器的部分制成单独的短臂 ,有效地保证了探测窗与井壁的良好接触 ;在软件上 ,提出的双散射峰法和散射峰 -逃逸峰法 ,能够校正 0 - 10 mm厚的井液对 X射线荧光测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一种分析砂岩沉积相的新方法——测井相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军  王贵文 《地质论评》1996,42(5):443-447
本文分析了以地层倾角测井资料为核心的各种测井相标志,提出了应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相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并在塔里木盆地三个油田进行了测井地质相分析。  相似文献   
35.
伍岳  林玉飞 《铀矿地质》1996,12(1):41-47
本文从X射线的性质,以及X射线与物质作用的机理出发,对井液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影响过程进行模拟。在理想井液模型上,推导出X射线活度与钻孔参数的数理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得到了能适应野外多变情况的井液效应校正公式(CBWE)和方法。  相似文献   
36.
In situ seismic attenuationQ−1logs are derived from borehole velocity profiles and reveal sharp boundaries between morphologies of the extrusive volcanic layers in intermediate- and slow-spreading oceanic crust.Q−1logs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scattering attenuation associated with vertical velocity heterogeneity in Ocean Drilling Program Holes 504B and 896A and in Hole 395A, located in 5.9–7.3 Ma crust on the Pacific and Atlantic plates,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strongly tie crustal properties to seismic measurables and observed geological structures: we find that the scattering attenuation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extrusive volcanic sequence because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changes in the degree of vertical heterogeneity. We interpret a distinct decrease in the Q−1log at the transition below the extrusive volcanic layer to correspond with the seismic layer 2A/2B boundary. The boundary is located at 465 m depth below the sea floor in both Hole 395A and 504B, although this is likely to be a coincidence of the sediment thickness at these sites. Layer 2A is estimated to be approximately 150 m thick in Hole 504B and > 300 m thick in Hole 395A. Cyclic sequences of high-porosity pillows and low-porosity massive units in the uppermost 100 m of volcanics in Hole 395A result in large velocity heterogeneities which cause > 5 times more attenuation in this layer than in Hole 504B. In Hole 896A, by contrast, fewer pillows, more massive flows, and a greater volume of carbonate veins decrease the velocity heterogeneity and attenuation significantly over only 1 km distance from Hole 504B. We conclude that the attenuation in the extrusive volcanics of the ocean crust is largely controlled by variation in local heterogeneity and morphology as well as by subsequent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The observed differences inQ−1profiles and layer 2A thickness at these sites may be attributed to variations in the volume and duration of volcanic activity at mid-ocean spreading centers for these Pacific and Atlantic ridge segments.  相似文献   
37.
下辽河坳陷现代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雨蕊  许忠淮 《中国地震》1997,13(2):114-119
本文通过辽河油田的钻孔崩落资料及小地震震源机制解,推断出辽河坳陷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特征。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即区域应务场和局部应力场的结果一致,该地区处于走滑断层型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1992年河南登封4.7级地震的资料分析,表明拐河老井地下水位变化是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效应。在时间上有连续性,在空间上和构造体系上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9.
综合利用岩心分析、测井及动态开发资料研究了扶余油田西一、二区北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所研制的油田中、高含水期确定小层剩余油分布图,解决了油田开发中的动态预测小层剩余油分布的难题,并且对1982年和1992年底的剩余油分布规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0.
鄂西地区完整灰岩地层的视电阻率、密度、声波、自然伽马等曲线形态受灰岩胶结物质成份和泥质含量影响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当灰岩地层受到构造、溶蚀作用产生破碎带、岩溶、裂隙等不良地质体或存在地下含水体时,各测井物理参数发生变化并在曲线形态上呈现异常反映,据此可以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类型进行准确判断。测井技术在鄂西地区灰岩地区隧道深孔勘探中的应用,补充、验证了钻探资料,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