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280篇
地球物理   173篇
地质学   351篇
海洋学   9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Significant intrusion of geothermal water into fresh groundwater takes place in the Puebla Valley aquifer system, Mexico. The decline in the potentiometric surface due to the overexploitation of the groundwater induces this intrusion. This hydrological system comprises three aquifers located in Plio-Quaternary volcanic sediments and Mesozoic calcareous rocks. The hydraulic balance of the aquifer shows that the annual output exceeds the natural inputs by 12 million m3. Between 1973 and 2002, a drop in the potentiometric surface, with an 80 m cone of depression, was identified in a 5-km-wide area located southwest of the city of Puebla. Chemical analyses performed on water samples since 1990 have shown an increase in 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 of more than 500 mg/L, coinciding with the region showing a cone of depression in the potentiometric surface. A three-dimensional flow and transport model, based on the hydro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studies, was computed by using the MODFLOW and MT3D software. This model reproduces the evolution of the aquifer system during the last 30 years and predicts for 2010 an additional drawdown in the potentiometric surface of 15 m, and an increase in the geothermal water intrusion.  相似文献   
12.
年度考核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行年度考核体系的现状分析,着重探讨如何改进考核办法,充实考核内容,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提高考核效率,充分发挥年度考核结果在干部选拔、薪酬福利、培训开发、人员招聘和配置、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聊城市水资源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会玲  李长青  岳青 《地下水》2005,27(2):91-92,94
根据聊城市近几年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水质监测资料,对水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主要污染物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如何解决存在问题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分析了河北省沙尘暴天气的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又从气候及大气环流形势变化、动力诊断等方面对河北省沙尘暴天气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河北省地区春季降雨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和较强冷空气频繁南下是造成沙尘暴明显偏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建立了钦州市甘蔗产量年景与前期关系较密切的5个大气环流因子在不同的预的备选因素,然后,根据不同年份的及因子权重A~报等级下各个因子区间的隶属度矩阵,以此作为模糊变换矩阵R~,应用模糊数学的运算法则,得到甘蔗产量年景的预测结果。和A~因子值来构造R~  相似文献   
16.
叶蜡石传压介质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分析国内叶蜡石传压介质材料供需状况,指出北京赵家台叶蜡石传压介质材料资源枯竭,虽然国内叶蜡石矿石资源丰富,但适宜作叶蜡石传压介质材料资源却极少,急需从资源和材料特性着手,加大研究力度,寻找新的接替资源。  相似文献   
17.
台湾地面沉降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地面沉降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台北地区。随着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普及与养殖渔业和相关耗水产业的移入,西部沿海平原区地面沉降现象普遍,尤以彰化、云林、嘉义、屏东等地显著,总沉降面积达1165km^2。约占台湾平原区的1/100其中屏东地区1970—2001年的累积沉降量达3.20m,最大沉降速率曾超过40cm/a(1979-1981年)。目前彰化地区的沉降速率最大,2000—2001年达17.6cm/a。其它绝大部分地区沉降速率在5cm/a以下。台湾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系开采地下水引起的。仅屏东地区就有4000余口深井,地下水年均开采量1.65亿m^3,最高达3.2亿m^3以上。该岛第四纪地层厚800—1000m,沉降主要发生在60-300m土层内。目前沉降发展态势可分为暂时稳定、渐趋稳定、显著沉降和潜在沉降4类。台湾目前采用一等水准测量、GPS及一孔多标感应分层监测技术进行地面沉降监测。在主要沉降区均设有多处GPS固定站实行自动化监测,一孔多标土层分层监测共有19组。采用数值模拟对地面沉降进行分析与预测。通过用水规划的制定、督导和实施地面沉降的控制与管理。1995—2000年实施第一期地面沉降防治执行方案,2001-2004年实施第二期,针对不同地区沉降发展的不同态势采取相应对策,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成效。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的中国煤田地质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中国的煤和煤田地质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地质问题。煤炭是中国主要的一次能源。本文概要评述了近年来我国煤田地质学科的显著进展,认为未来的发展将取决于,引入新理论、新方法和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强化与其他一些地学分支的交叉和渗透,今后将更突出研究煤的地球化学、支撑洁净煤技术和煤基材料利用技术的地质基础、煤层气,和高产、高效、安全开采煤炭生产的地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沙尘暴气候特征及其预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0年柴达木盆地11个气象站的沙尘暴观测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1980~2000年3月至5月的40次沙尘暴天气个例,从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冷空气路径、影响因子及其预报指标4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柴达木盆地春季沙尘暴天气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70~2000年安阳市高温天气资料和实时资料,分析了安阳市2000年6~7月两次区域性连续高温天气的天气形势、地面要素特征、地形影响及高温天气变化周期,揭示了高温天气的成因,找出了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