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230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2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形成中国北方岩溶的地层主要为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灰岩和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硅质条带白云岩。上新世石林与第四纪岩溶陡壁组合成的房山地貌主要形成于雾迷山组中,岩溶洞穴发育在马家沟组和雾迷山组中。大石河南岸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分布鸡毛洞、银狐洞、石花洞、清风洞和孔水洞,由一条地下暗河连为一体,称为石花洞系。石花洞系发育在北岭向斜东北扬起端的马家沟组顶部,与南面的周口店猿人洞系隔着房山闪长岩体。石花洞系中8层不同海拔高度的溶洞可以和永定河的8级阶地进行对比,也可以和8个华北地文期对比,代表了与之相互对应的北京西山新构造隆升的期次。  相似文献   
462.
陈国阶  杨维琼 《热带地理》2007,27(3):269-274
旅游产业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动性和带动性都较强的综合性产业。跨地区、跨部门的协调与协作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机制,也是实践的迫切需要。川粤两省旅游的资源、客源和需求既有巨大差异,又存在相互协作的空间、潜力和效益。从川粤两地景观资源互补、旅游客源互补、游客的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川粤两地旅游协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川粤旅游协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63.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CLP) is a unique Critical Zone with deep loess deposits, where soil moisture is primarily replenished by seasonal monsoon rainfall. However, the role of vegetation, coupled with complex topography, on rainwater infiltration on the CLP, especially after long‐term revegetation for controlling erosion, is inadequately quantified. Over the growing season of 2016, we monitored soil moisture at the 30‐min interval at 5 depths (10, 20, 40, 60, and 100 cm) in an afforested catchment and a nearby catchment with natural regrowth of grasses. Two monitoring sites were established in each catchment, one in the downhill gully and the other in the uphill slope. We found that vegetation, topography, and rainfall attributes together determined rainwater infiltration and soil moisture replenishment. An accumulated rainfall amount of 9 mm was required to trigger soil moisture response at 10‐cm depth at the 2 grassland sites and the forestland uphill‐slope site whereas 14 mm of rainfall was required for the forestland gully site covered by dense undergrowth and trees. Rainfall events with larger sums and higher peak intensities permitted rainwater infiltration to deeper soil depths. However, no rain recharged soil moisture to 100‐cm depth during the monitoring period. The forestland uphill‐slope site showed the deepest wetting depth (up to 60‐cm depth), fastest wetting‐front velocity (up to 4 cm/hr below 10‐cm depth), and the most significant soil moisture increase (up to 15% cm 3 cm?3 increase at 10‐cm depth) after rainfall in the growing season. The grassland gully site had the highest soil water storage, whereas soil moisture was depleted the most at the forestland gully sit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reveal the transient dynamics of soil moisture after rainfall on the CLP, which signifies the role of revegetation on rainwater infiltration in the loess Critical Zone.  相似文献   
464.
在对叶城县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对农、林、牧业生产的直接和直接影响进行了综述后,探讨了不同地貌条件下,自然资源和合理利用和农业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65.
滇西名山点苍山地区地貌结构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野外细部考察地貌发育、地貌组合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苍山 洱海地区层状地貌结构和特征进行了分析, 对苍山及其外围山地的寒冷地貌过程和第四纪冰川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点苍山发育两次冰川作用, 即大理冰期早期和晚期, 是中国大陆发育古冰川的最南界. 探讨了苍山山顶古夷平面、三级广布的侵蚀面、三级混杂堆积扇群及滨湖地区的地貌结构与特征. 位于苍山北部,比苍山主峰低800 m的罗坪山发育了倒数第二次冰期(即丽江冰期), 其以复合型山岳冰川的出现为表征. 最后对海东山地和花甸坝地堑谷的地貌特征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466.
鄱阳湖湖滨沙山垄状地形的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西星子县沙岭沙山位于鄱阳湖湖滨,临湖一侧发育顺盛行风方向延伸的垄状地形。研究从地貌学、沉积学和年代学的角度分析了垄状地形的成因。按照目前的风场计算出的沙丘走向与合成输沙方向近于垂直,说明这些垄状地形不是纵向沙丘。垄状地形内部发育平行层理,缺少滑动面,则进一步表明垄状地形并非沙丘。对垄状地形之间的沟谷形态观察后发现,这些沟谷与前丘上槽形风蚀坑形态颇为相似,且沙山的环境具备发育槽形风蚀坑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将垄状地形之间的沟谷视为槽形风蚀坑。为确定风蚀坑的形成时代,我们在沙山上风区、下风区边缘选取了6个剖面,测得的28个光释光年龄显示,构成垄状地形的沙层堆积于约20kaBP以前的末次冰期。据此我们推测在冬季风最强的阶段(18-14kaBP),沙山由以前的风沙堆积转变为风沙侵蚀,产生了槽形风蚀坑。相邻槽形风蚀坑之间的条状突起就构成了垄状地形,因此星子县沙岭沙山临湖一侧的垄状地形属于风蚀地貌。  相似文献   
467.
中国大陆对全球变暖响应的区域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依据分辨率为0.5°×0.5°经纬度的网格数据,运用Mann-Kendall法对中国大陆各地在20世纪温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有两次明显的升温事件,分别发生在20年代初到40代中期(第一次升温事件)和70年代中期以来(第二次升温事件);对比各地对全球升温响应的突变时间,发现在中国大陆的响应规律为:沿经线方向,大约35°N附近为两次升温事件的分界线,以它为界,第一次升温事件中温度转折时间向低纬度不断提早,在第二次升温事件中,升温突变时间越向高纬度地区越提早;在纬线方向上,中国东部地区对升温响应的时间突变点基本一致,但在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由于受特殊的高原气候的影响,升温时间突变迥然不同.青藏高原大大提前了其西部和西北地区对全球升温的响应时间,同时它又推迟了其西南地区对全球升温响应的时间.通过分析发现,升温机制不同,温度变化区域响应的敏感性主要是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而纬度位置是制约区域温度变化敏感性的主导性因素.  相似文献   
468.
则岔石林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碌曲县,该处地貌完整地保存了高寒喀斯特的特征,具有典型性与稀有性。为了揭示其自然科学价值,促进自然资源开发与景观保护,基于前人工作基础,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以碌曲县区域地学为背景,介绍了则岔石林地质公园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即以高原石林为主,一线天为亮点,小型溶洞为辅。继而从地质构造、岩性、水文气候、生物因素四方面分析了园内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机制。对完善我国高海拔地区岩溶系列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具有一定意义。同时,高寒喀斯特的生态化对南方喀斯特沙漠化的治理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69.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The history of dune landform changes and dust activity at mid-latitudes is a good archive for exploring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related landscape response. In...  相似文献   
4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