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213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2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01.
钙华沉积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通过分析大量相关文献并结合作者近年来的工作成果,总结了四种钙华沉积模式: 泉水、河流障、湖泊以及沼泽钙华沉积;综合讨论了气候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生物作用等因素对钙华沉积的影响。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今后的工作要从碳酸钙沉积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和晶体生长等微观过程进行研究,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钙华沉积的机制,以便为钙华景观的科学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2.
塔里木盆地中的大气环流及昆仑山北坡的黄土堆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风积地貌形态所揭示的风向及盆地边缘25个气象站40 a的盛行风,我们恢复了盆地中沙尘暴形成时的风场。对大气环流分析表明,在暖季(春、夏)由于地面对大气感热加热作用强烈,形成了浅薄的热低压。当冷空气入侵时,在和田—于田—民丰一带形成强大的辐合上升区,使这个地区成为中国沙尘暴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其扬起的粉尘沉降在昆仑山北坡而形成黄土堆积。由于冷空气入侵的强度不同,粉尘的扬升高度也不同,昆仑山北坡黄土厚度表明平均扬升高度在海拔2 900~3 400 m左右,最强的沙尘暴可将粉尘扬升到5 500 m的西风急流区。  相似文献   
103.
罗布泊东阿奇克谷地雅丹地貌与库姆塔格沙漠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15,他引:13  
阿奇克谷地位于罗布泊洼地之东, 93°E以西, 东西长约150km, 南北宽20~30km。为新生代北山与阿尔金山之间的地堑凹地的一部分, 与东面河西走廊的地堑凹地相通。根据出露的雅丹地层河湖相沉积样品所作的ESR测年(2272~10094kaBP)和本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可将阿奇克谷地演化与库姆塔格沙漠的发育史归纳为4个时期。①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罗布泊古湖扩大时期, 东部湖湾宽约50~60km, 向东延伸至93°15′E或更东; ②中更新世晚期山地上升与古湖湾退缩消失时期, 距今30万年前左右, 青藏高原强烈隆升, 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 亚洲内陆加速变干, 由于阿尔金山的左旋向东滑动, 在北面古湖区地层发生了与阿尔山斜交的羽毛状断裂谷群, 并因东北向的断裂上升与东西向的河西地堑谷地斜交, 阻断了疏勒河水不再向西流入罗布泊, 使东部湖湾向西退缩并逐步消失; ③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初, 暴雨径流与强烈的风蚀作用时期, 阿奇克谷地北部的洪积湖相沉积台地支沟口形成雅丹土丘群, 谷地南面库姆塔格沙漠北面羽毛状断裂谷群形成雅丹垄脊和风蚀谷, 谷地中央呈现出季节性的盐碱沼泽和零星雅丹土丘; ④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库姆塔格沙漠扩大, 向北埋没了羽毛状断裂谷(风蚀谷)和雅丹垄脊, 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羽毛状沙丘。  相似文献   
104.
西樵山是广东的名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最近被批准建设国家地质公园.西樵山位于华夏板块新生代北东向伸展盆地--三水盆地的西南端,是新生代盆地内粗面质火山,火山机构保存完整.经后期的构造切割和各种侵蚀风化作用,西樵山火山形成了诸多俊秀的山峰,幽深的峡谷、瀑布.西樵山古石器制造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反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被考古学家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总体判断,遗迹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西樵山地质旅游景观具有优美的观赏价值,可以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家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105.
介绍了埕岛海域水深及地形特征,简述了埕岛海域经历的快速冲刷、缓慢冲刷及冲淤调整的3个阶段,探讨了位于局部高部位、平坦海底及过渡地带3种井场的冲淤规律.  相似文献   
106.
杨载田 《地理研究》2000,19(4):429-436
丹霞地貌是一种具有很高景观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现代地质地理学家对其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考察研究。而我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早在360多年前便对丹霞地貌进行过多方面的观察和描述,并留下宝贵的文字资料。这充分展示了丹霞风景地貌在我国研究的古老历史,也预示着丹霞风景地貌进行现代旅游开发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7.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与规律   总被引:62,自引:4,他引:58  
李蕾蕾 《地理科学》2000,20(6):563-568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规律是形象定位及其传播策略的基础。从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空间属性出发 ,结合地理学关于地域空间的等级层次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观点 ,探讨了旅游者形成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基本空间过程和规律。认为旅游者对目的地的位置及其内涵等空间形象特征的认知 ,满足一种依据地域空间等级层次而展开的认知链过程 ,在此基础上 ,遵从旅游地形象认知的背景律、接近律、相似律及其形象替代等空间规律 ;而旅游者与目的地的距离 ,特别是感知距离以及旅游者所拥有的关于目的地的信息 ,分别对旅游地形象认知具有不同而复杂的修正作用 ;由于地域分异所形成的地方性 ,则成为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之内容进行精确认知的基础 ,旅游者通过对旅游地的类型和地理文脉的认知 ,形成旅游地的类型形象和“地方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8.
地貌识别,对于人类建设,地质构造研究,环境治理等相关领域都有着重要意义。传统的基于像素单元或面向对象的地貌识别方法存在局限性。由于流域小单元具有表面形态的完整性,在地貌演化中具有明确的地理意义,基于流域小单元的地貌识别成为了该领域的一个新热点。然而,基于传统地形因子的地貌识别方法使用的因子往往较为单一或者在地学描述上存在重复性,目前尚无针对流域小单元进行空间结构描述和拓扑关系特征量化的地貌识别研究。基于此,本文基于DEM进行水文分析并通过坡谱方法解决了小流域稳定面积难以确定的问题,在黄土高原样区提取了181个稳定小流域。根据复杂网络理论和地貌学原理提出了流域加权复杂网络的概念和相应的8个定量指标用于流域空间结构的模拟和量化描述。最后采用了基于决策树的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地貌识别,实验对于黄土高原主要地貌类型的识别显现出较好的效果,Kappa系数为86.00%,总体精度达到了88.33%。对于地貌形态特征明显的地貌,复杂网络方法其顾及空间结构和拓扑特征的特性导致了其较高的识别性能,精度和召回率都在90%~100%之间。通过与前人的研究进行对比,其识别结果亦呈现出较高的精度,这些...  相似文献   
109.
黄土地貌属中国典型地貌之一,其分类体系是制图的基础。过去各种黄土地貌分类研究方案由于标准不统一,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形成公认的地貌分类系统。本文将形态和成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采用分层分级方法,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并提出适用于遥感影像数据(LandsatTM和ETM)的1:100万黄土地貌分类体系,拟定出相应的编码体系,建立了典型地貌的遥感图谱。该研究为利用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编制中国1:100万黄土地貌类型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分类方案可充分反映黄土地貌的特征,也能与全国数字地貌分类方案保持一致,同时该分层分级分类方案可满足地貌类型的扩充性。  相似文献   
110.
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层的累积地震位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内发生MS8.0地震。此次地震沿龙门山中央断裂产生1条长达200km的同震地表破裂带。文中选择位于地震地表破裂带北段的南坝镇、凤凰村以及南段的映秀镇这3个地点,以被断层错断的河流阶地为研究对象,对多级阶地面上的地震地表破裂及断层陡坎地貌进行了野外实测工作。经过测量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得到了各级阶地上断层陡坎的高度,该值即为该阶地记录的地震断层的累积垂直位错量。若以本次地震的垂直位错量作为古地震位错量的均值,则可计算得到每级阶地累积的地震次数。研究结果表明,各点T1阶地形成以来仅经历过1次事件,即本次地震事件;T2阶地形成以来约经历了5次事件;T3阶地形成以来约经历了9~11次事件;T4阶地形成以来约经历了20次事件。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阶地测年数据,则可获得古地震复发间隔的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