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5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387篇
测绘学   224篇
大气科学   706篇
地球物理   364篇
地质学   436篇
海洋学   276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1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在大地热流密度分布的基础上,本文基于二维稳态热传导方程,根据研究区热导率、生热率等热物理性质参数,对横穿川东北地区、秭归盆地、黄陵穹窿和江汉盆地等几个构造单元的奉节(FJ)-观音垱(GYD)地学剖面进行了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其深部热结构认识。模拟结果显示,地幔热流自西向东逐渐升高,变化范围约为25.3~34.7 mW/m2。莫霍面温度大约在380 ℃~450 ℃之间变化。热岩石圈厚度自西向东先稍微增厚,后逐渐变薄,变化范围约为115~171 km。江汉盆地中新生代的伸展作用使其地幔热流稍有升高,“热”岩石圈厚度相对较薄(约116 km),而川东北地区则受到早期的挤压和晚期的抬升剥蚀作用,地幔热流相对较低,其深部“热”岩石圈厚度也相对较厚(约168 km)。  相似文献   
952.
滇西点仓山构造带新生代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点苍山构造带是哀牢山-金沙江大型走滑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造带内新生代花岗岩以发生糜棱岩化韧性变形和含有富铝含水矿物-黑云母和白云母为特征。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岩和混合岩化花岗岩脉的形成时代分别为27.9±0.7Ma、28.5±0.5Ma和34.8±0.4Ma,样品11QDC-34中3个点206Pb/238U年龄22~24Ma是对后期叠加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的响应。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70.95%)、富碱(Na2O+K2O=7.16%~8.44%)、高钾(Na2O/K2O1.0)、富铝(Al2O313.48%,A/CNK多大于1.1)的S型花岗岩岩石学特征。花岗岩LREE/HREE比值变化较大,δEu在0.13~0.75之间,以及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展示出的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和K,放射性生热元素Th和U及亲岩浆元素Ce、La、Zr和Hf相对原始地幔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HSFE)Nb、P、Ti、Sr和LILE中的Ba表现出明显的负异常,以及在Th/Yb-Ba/La和Th/Yb-Sr/Nd判别图解中,样品沿沉积岩熔融体演化趋势线分布,在Rb/Ba-Rb/Sr图解中分布于页岩和砂岩部分熔融区,揭示其岩浆来源于壳源物质低度部分熔融的产物。构造带中花岗岩体(脉)普遍发生不同程度糜棱岩化韧性变形、同一岩体不同部位糜棱岩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及锆石结晶温度远高于糜棱岩的角闪岩相变质温度说明点苍山深变质带大规模韧性走滑剪切作用发生于28Ma之后。  相似文献   
953.
方磊  高飞 《地质找矿论丛》2014,29(4):535-540
辽宁义县红石金矿是与中生代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文章从基础地质研究入手,阐述了红石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并根据其外围地区金矿化异常特征及分布规律,提出矿区外围的进一步找矿方向,并圈定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54.
盆岭构造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21世纪以来,将"盆岭构造"研究纳入了"板块构造"的范畴。根据盆岭构造形成机制,认为苏鲁造山带、宁镇剪切拉分带及苏锡旋圈构造群是江苏3个典型的盆岭构造。此外,在徐州、苏北盆地、宁芜、茅山、宜溧、昆山等地"盆岭"相伴出现,如徐州地区反射弧两侧潘塘盆地和宋楼—马坡盆地、苏北盆地的建湖隆起与高邮坳陷、茅山地区的茅山山脉与直溪桥凹陷、宜溧山区与火山岩盆地等,都是伸展构造发育的盆岭构造带。这些地区以伸展构造为主体,推覆构造十分发育。  相似文献   
955.
以丘陵地区某医院水源热泵系统为例,在建立耦合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TOUGH2软件,讨论含水层孔隙度以及渗透系数对潜水水热运移的影响,定量评价对热泵采能区域的温度场演化影响。在该研究区特定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下,含水层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对热泵采能区域的温度场演化影响较明显。从而为研究类似地区的地下水环境变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56.
湖南邓阜仙地区位于南岭钨锡铅锌多金属成矿带湖南段东部北侧,郴州—茶陵北东向钨锡多金属成矿区带北东段北侧。研究从区内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入手。总结出岩浆和围岩地层是该区的成矿物质来源,而构造则形成了矿液通道与赋矿空间。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下一步该区主要是寻找裂隙型、矽卡岩型和隐伏型矿床。  相似文献   
957.
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对周边建筑物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在已有大量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学函数模型,并结合模型函数性质提出了基于最大沉降量Smax和沉降范围r的沉降模型表达式,结合相关工程实例中的数据分析,证明该模型对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有着较好的适用性,将该模型与其他类似的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基坑工程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的预测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8.
对BDS高精度相对定位中GEO卫星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首先实现非差观测模型的BDS定位解算,在非差观测模型的基础上实现BDS高精度相对定位解算模型,然后分别利用全星座卫星和IGSO+MEO组合进行高精度相对定位处理,分析GEO卫星对BDS相对定位收敛时间和定位精度以及PDOP值的影响。结果表明,GEO卫星能稳定增加观测卫星数量,改善PDOP值,提高定位收敛速度和精度,BDS全星座高精度相对定位静态单天解与动态解均达到或优于cm级。  相似文献   
959.
城市边缘区位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交接地带,既是城市扩张的前沿,也是城乡建设和用地置换中最具活力的地区。准确识别城市边缘区的空间范围一直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助于从城乡对比的角度来衡量城市化程度。本文以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突变特征为切入点,基于格网尺度评价构建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边缘区特征识别指标,然后采用小波变换检测进行特征值突变点群的识别,并利用基于Delaunay的自动边长阈值的边界提取算法识别突变点群内外边界,从而实现了一种基于空间突变特征的城市边缘区提取方法。最后,以江阴市作为研究区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将本文方法提取结果与通过信息熵模型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提取城市边缘区的经典方法提取结果进行对比,经典方法所提取的城市边缘区结果更为混乱分散,而本文结果更为完整客观。将本文方法提取结果与使用土地利用数据与行政区划统计年鉴数据构建城市边缘区识别指标进行突变检测的不同指标方法提取结果进行对比,二者重叠度达88.03%,体现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而从局部细节分析来看,本文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对本文方法和不同指标方法提取的城市建成区、城市边缘区和乡村腹地的范围进行检验:从斑块类型层级指数分析, 2种方法划定的区域都具有典型的空间特征;而从景观层级指数分析,本文识别出的边缘区所计算的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分离度、景观破碎化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对比方法,而蔓延度和香农均匀度均低于对比方法,说明本文识别的城市边缘区范围内景观破碎化程度和异质性更高,景观分布不均匀,社会经济条件更复杂,从而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尤其适合于非闭合环状的城市边缘区的提取。  相似文献   
960.
抚顺浑南地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抚顺浑南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发展演化阶段和地质事件分析,确定本区地壳具有多旋回演化的特点,经历了中朝准地台结晶基底形成阶段(太古代—早元古代)、地台稳定盖层发展阶段(中元古代—中三叠世)和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晚三叠世—新生代)三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依据区内各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产类型、同位素年龄资料的研究,对各成矿时代的成矿作用进行了归纳和探讨,确定区内有3个主要成矿期,这一新的认识对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