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3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篇 |
大气科学 | 13篇 |
地球物理 | 26篇 |
地质学 | 97篇 |
海洋学 | 40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26篇 |
自然地理 | 17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Determining changes in land use/land cover (LULCC) can be used to assess and monitor habitat loss as one of the five global priority causes of biodiversity loss. In South Africa, two national land-cover (NLC) datasets have been developed from satellite imagery obtained in circa 1990 and 2013/2014. The Vhembe Biosphere Reserve (VBR), designated in 2009,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the Limpopo Province in South Africa and has a surface area of 30,457 km2. The aim of biosphere reserves is to provide a landscape-scale framework for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 area. The area within a biosphere reserve is prioritised by designating it into one of three zones 1) Core, 2) Buffer, and 3) Transitional Zones. Two national parks and six provincial reserves (PAs) are the current and form part of the proposed updated core areas (pCAs) of the VBR. Intensity analyses was used to assess LULCC in the VBR. The pCAs cover 39.7% of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VBR. The PAs cover 39.7% and only 15.8% of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pCAs and VBR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NLC 2013/2014 a majority of the VBR, pCAs and PAs consisted of indigenous vegetation dominated by Woodland/Open bush, Grassland, and Thicket/Dense bush. The extent of transformed land in the VBR declined from 1990 to 2013 by 1697.7 km2. The total amount of change and mean annual change in the VBR was 53.1% and 2.31% respectively. The overexploitation of fuel wood by rural communities in rural areas of the VBR, was partly responsible for the targeted loss of Woodland/Open bush to Thicket/Dense bush and Grasslands. The unquantified presence of novel vegetation and alien invasive plants means that the NLC 1990 and 2013/2014 overestimates the quantity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remaining indigenous vegetation in the VBR. In order to address this the distribution of alien and indigenous invasive plant species in the VBR needs to be determined and used to update future NLCs. Assuming a worse-case-scenario of all the coal deposits in the VBR, including the Kruger National Park, being mined it would amount to 24.7% of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VBR. Only 6.8% of the area of all the coal deposits in the VBR was transformed with 93.2% currently remaining untransformed.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ransformation of indigenous vegetation to one of the seven transformed land cover categories and more specifically from coal mining should be restricted to the VBR's Transition Zones. 相似文献
72.
73.
74.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动态、开放复杂系统, 其研究内容涉及到地理学、资源管理、生态学、环境科学、人口学、系统工程、经济学、社会学等许多相关领域。本文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基础, 从区域与区域之间不同时空尺度的PRED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制约关系出发, 分析了人地系统的特点、结构和功能,并探讨了人地关系优化的核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调控等问题。 相似文献
75.
为了解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贝类十多年来的动态变化,在1992年研究基础上,于2003年度再赴南麂列岛对岩、沙相贝类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鉴定出贝类105种,其中岩相93种、沙相12种,6种为南麂列岛新记录种,对岩相、沙相贝类组合的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岩相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1.25~2.20和0.54~0.70)高于沙相的(0.23~0.95和0.17~0.94).岩相贝类数量为3025.70g/m2和2660个/m2,生物量垂直分布为低潮区最高(6471.99g/m2),中潮区居中(3772.09g/m2),高潮区最小(78.35g/m2),栖息密度为中潮区最大(4245个/m2),低潮区居中(2973个/m2),高潮区最小(439个/m2).沙相贝类数量为16.81g/m2和11个/m2,低潮区(29.43g/m2和11个/m2)大于中潮区(14.01g/m2和10个/m2).通过与以往资料比对发现,岩礁贝类数量有所增加,沙滩贝类数量则明显下降,监控区贝类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区域,对贝类资源变化产生影响的相关因子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6.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秦岭植被的影响已得到众多研究的证实,牛背梁作为秦岭东部主脊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地区亚高山林线植被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现状尚未得到广泛关注。依照树木年代学原理,进行响应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探讨了牛背梁林线关键树种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年表特征及对气候响应的海拔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随海拔升高,树木生长对气候的敏感性逐渐上升,但轮宽年表的同步性和信号强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2)不同海拔树轮宽度年表的气候响应结果基本一致,对气温的敏感性均较降水强,敏感时段为当年2~8月,差异主要体现在,高海拔树木受生长季末期8月气温的影响较重,中海拔树木受生长季前期3~4月降水和上年冬季10~11月气温的促进,而低海拔树木受初春1~2月降水的限制作用明显。(3)对比分析低、中、高海拔3个回归模型中显著因子的变化趋势,发现气候变化可以促进巴山冷杉生长季的提前,但不同海拔树木的生长动态各异,说明研究区林线不同海拔巴山冷杉生长对全球变化可能具有不同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77.
佛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海拔梯度的关系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佛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多种性及群落各生长型多样性特征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与Simpson指数及物种丰富度与海拔梯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则体现了“中国高度膨胀”的规律,即中等海拔高度上多样性高而低海拔和高海拔多样性较低;3)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在1600-1700m之间有个很不明显的峰值,而其它4个指标沿海拔呈单调的下降趋势;4)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中等海拔高度较低。 相似文献
78.
本研究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分析盐城自然保护区1983–2018年的景观格局变化,建立了基于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安全格局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生态安全变化的空间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1983–2018年由于人类活动加剧,研究区内景观格局变化强烈,从以自然景观为主发展到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并存。在整体生态安全方面,目前保护区的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从保护区丹顶鹤的生存状态看,保护区总体上还是适宜丹顶鹤栖息的,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以及政策的调整,丹顶鹤的栖息地呈现破碎化并向核心区和缓冲区等局部区域聚集。我们应从管理、政策制定以及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上增加宣传和投入,并相应减少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的强度。 相似文献
79.
为了探讨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石油类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文章于2017年和2018年分别对保护区海域的石油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表层水体石油类含量为0.003~0.066mg/L,平均含量为0.015mg/L,平均污染指数为0.30,保护区水体中的石油类基本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保护区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为3.0~54.8mg/kg,平均值为11.109mg/kg,符合海洋沉积物第一类质量标准。保护区水体和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但是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的变化更大。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保护区水体中石油类的主要来源是保护区社区小型渔船航行排放的石油类,以及保护区周边渔船在航行过程排放的石油类扩散到保护区海域。 相似文献
80.
扎龙保护区丹顶鹤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TM影像和ENVISAT ASAR(HH/HV)数据,以扎龙保护区丹顶鹤栖息地为研究对象,在分布式定量提取评价因子(植被类型、生境结构、巢下水深、植被盖度、人为干扰)的基础上,建立HSI模型对丹顶鹤栖息地质量进行评价,并根据实测巢址空间分布情况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主观专家知识建立的HSI模型得到丹顶鹤高适宜栖息地面积为48km2,适宜栖息地面积为265km2,低适宜栖息地面积为385km2,不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 403km2,结合实测数据验证,得出高适宜、适宜和低适宜栖息地巢址共占实测巢址的92.86%,不适宜栖息地巢址占7.14%。经检验HSI模型对淡水沼泽湿地典型水禽栖息地的质量评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