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5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258篇
地质学   797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An investigation and remediation of instability along upstream cut slopes for an earthfill dam in differentially weathered rock in southern Turkey is described. The major instability problem was a 45-m high and 200-m long previously cut slope next to the main axis of the dam, above the diversion tunnels and water outlet structures. The slope was first designed and excavated in 1986 based on the temporary berm approach. Rising water level in the reservoir would change the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and the pore-water pressure in the slope; thus, probable deep failure would damage the entrance of the diversion tunnels and water outlet structures, as well as the earthfill embankment of the dam. In June 1996, the slope face was re-excavated and protected against wave erosion by placement of a layer of rock riprap over a layer of bedding and a filter material. A strong earthquake (MS = 6.2) occurred during a period of rapid drawdown in 27 June 1998. The slope remained stable, although numerous tension cracks developed in Quaternary terrace deposits near the reservoir area.  相似文献   
42.
延长油田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延安单斜的中间部位,为研究天然气储层及储层中高含气分布区,2008年在延长油田区块内完成三维地震勘探344km2。本文对三维地震资料应用吸收系数、频谱分解、振幅衰减等地震属性进行流体识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振幅衰减对含气层段异常响应相对敏感,吸收系数对高含气层段有一定反映。利用天然气储层各层段振幅衰减极大值,参考吸收系数剖面的高值层段,分析预测了三维区块含气概率高的平面分布区,2009年在预测的含气概率高分布区进行了探井验证,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3.
在野外调查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控制和影响京张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内外动力地质的耦合作用。选取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和深部地球物理等因素,同时选取工程岩组、地形地貌与地表地质灾害等11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并对评价因子进行了分类赋值。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分析方法,建立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模型,基于GIS平台对京张地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化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稳定区、次稳定区、次不稳定区和不稳定区4个等级。依据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结果,为京张高速铁路、云顶滑雪场、石京龙滑雪场的建设和运营提出相关建议,为京张地区国土规划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44.
缪宁 《云南地质》2011,30(4):487-489,475
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岩质边坡稳定性预测方法。该方法地很好的表达了岩质边坡稳定性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并应用该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岩质边坡稳定性预测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45.
本文利用相法讨论了y方向无限伸延的冷迳流方程.首先发现其非线性项作用由于z方向上的补偿作用而消失,即其相空间的方程是四阶线性常微分方程.利用Hurwitz方法分析其稳定时,证明了唯有中性大气符合冷迳流的稳定性条件.其解析解的趋势表明与观测结果类似.  相似文献   
46.
孙汉群 《气象科学》2005,25(4):385-393
对于给定的纬度和太阳赤纬,在水平面非极昼时的偏东(偏西)坡面上存在一对互补的坡向,以互补的两个坡向(一般临界坡向)为界,坡面日出日没时角的配置关系具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在两个一般临界坡向之间,在坡面日出日没时角的配置关系与坡度无关,或者为ω1=ωs1,ω2=ω0(偏西坡),或者为ω1=-ω0,ω2=ωs2(偏东坡)。存在一参考坡度α0(arccos(sinφ/cosδ)),一般临界坡向之外的时角配置关系以坡度α0为界,具有不同的形式。如果坡度一定,可存在使非水平面极昼或极夜的特别临界坡向,在一般临界坡向之外,特别临界坡向前后,坡面日出日没时角的配置关系也不同。在一般临界坡向之外,如果坡向一定,可存在参考纬度φ0=arccos(|cosδ/cosβ|),以及使非水平面极昼或极夜的临界坡度。以参考纬度为界,坡面日出日没时角的配置关系或者随临界坡度而变化,或者与坡度无关。  相似文献   
47.
利用石家庄、秦皇岛和张家口2005—2006年4~10月地基GPS反演的可降水量资料和常规天气资料,对可降水量与实际降水的关系进行统计,按降水性质,选取单纯积状云产生的对流降水、单纯层状云产生的稳定性降水及层积混合云产生的暴雨三类样本,对可降水量在三类典型降水过程中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中存在高值可降水量是降水产生的必要条件;可降水量呈阶段性、波状变化特点,其变化幅度、极值水平和持续时间与天气影响系统、降水性质等密切相关;降水强度和可降水量极大值出现时间不一定吻合,但强降水通常出现在可降水量的高值阶段,可降水量的高值阶段往往对应着较高的降水概率。另外,可降水量在以上三类性质降水中表现出不同特征,可为降水的短时临近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徐静琦  魏皓  张正  顾海涛 《气象学报》1996,54(2):207-215
概述1993年6月下旬-7月上旬在青岛市小麦岛东侧进行的风、温、湿梯度观测。其资料经迭代计算得到了黄海北部、青岛市近海平流雾季节海气间动量、热量和水汽的通量。并对7月1—2日的一个海雾过程进行了微物理分析。  相似文献   
49.
东亚夏季风成员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东亚夏季风高、低层环流的“多齿轮耦合”形态。本文利用多变量主成分分析(MV-EOF)等方法诊断分析了东亚夏季风多齿轮耦合的变化特征、耦合机制、时间稳定性、空间稳定特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典型多齿轮耦合形态影响夏季降水的概念模型。结果表明,多齿轮耦合受到垂直温、压场的强迫和青藏高原大地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年际变化上(周期为2~6年)。其前两个模态稳定地反映了东亚夏季风成员典型联动作用。在第一模态中,北方气旋、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为主要耦合系统。其中北方气旋为正压结构,在高层通过南侧偏西气流与南亚高压耦合,南亚高压则通过中纬东部地区下沉辐散气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联动。当该耦合模态增强时,有利于中国夏季降水呈自北向南“+-+-”分布。第二模态主要反映中高纬气旋、东亚副热带西风气流、南亚高压、西北太平洋反气旋系统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耦合特征。其中,中高纬气旋和西北太平洋反气旋为正压系统,两者通过其间的东南气流联动。气旋系统在高层通过南侧西风与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和南亚高压联动。反气旋在中低层通过南侧的偏东气流影响副热带高压强度和面积。当该耦合模态增强时,中国黄河以北及河套地区降水偏多,黄河以南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50.
文中讨论了在局地热平衡情况下简单模式中的热带海气耦合扰动 ,指出参数 KH,KS和α决定着耦合扰动性质 ,并研究了使用抛物线柱函数展开时所截项数多寡对耦合扰动性质的影响以及对称和反对称于赤道的耦合扰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