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255篇
地质学   45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东峰顶金矿某些成矿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文武  陆建培 《地球科学》1995,20(2):215-220
东峰顶金矿受断裂硫碎带控制,矿石中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黄铁矿,重晶石及褐铁矿,其标型特征具有成因和找矿意义,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弱酸性,低氧逸度和硫逸度,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底太古界变质岩系,表生作用使金的品位,成色获得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52.
地震能量空间分布局域标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蒋海昆  王忠民 《地震研究》1995,18(4):357-364
本文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数据及大同地区三次中强地震前后的地震记录资料,在空间能量分布“漫化”的基础上,通过多重分形方法着重对能量空间分布的局域标度性质及可能的震兆信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能量分布普遍地表现出多标度分形特性,但相同q值Dq的时间变化或Dq ̄q谱形态变化不明显。中强地震前标度指数谱f(α) ̄α曲线由两端大体对称或右端略低变为左端明显下降,同时α及f(α)数值分布范围扩展、顶点右移。计算机模  相似文献   
53.
山西省代县羊延寺-张山沟直闪岩矿床产于五台系石咀群金刚库组变质岩中。直闪岩矿体呈带状延长,由十几个矿体组成,可分为含硅灰石直闪岩和含石榴子石直闪岩两种岩材类型。由于其独特的矿物组合特征和结构构造特征,以及良好的岩石物理性质,使之成为品种独特、技术加工性能较好的饰面材料。通过区域地质及岩石化学认为,直闪岩系古老夕卡岩经后期变质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54.
50km范围内2级以上地震年频数的空间扫描图,揭示了1970年以来晋北及其附近地区5级以上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出现的地震空区,文中展示了从1970-1995年每年的空间扫描图,供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55.
山西天镇晚白垩世——新恐龙动物君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政武  庞其清 《地球学报》1996,17(Z1):135-139
新发现的山西天镇恐龙动物群是以巨龙类(titanosaurids)和甲龙类(ankylosaurids)为代表,含有鸭嘴龙类及兽脚类化石,其中一具何存较完整的巨龙类骨架(已获骨骼近70%)包括3个甲龙头骨及其头后骨骼.该动物君化石相当丰富,经与蒙古、印度、老挝、加拿大、美国和阿根廷等国晚白垩世恐龙动物君的比较我,实属晚白垩世较为罕见的一新恐龙动物群。由于天镇恐龙动物群的发现不仅将原划归始新世的灰泉堡组的时代归属晚白垩世,而且对白垩系划分和探讨恐龙的分类、演化、迁徒、动物地理区及其绝灭等方面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高凡银金矿床的黄铁矿在矿化空间上表现出:由上往下晶形{100}减少,{100)+{210}增多,X_(py),由高负值变为低负值;在单号勘探线一侧Cu、Co、Ni、K_p和爆裂温度趋于增高,As,Ag和a趋于降低;在双号勘探线一侧则显示相反的特征。分析表明,本矿床目前控制矿体仍属上部矿体,深部矿体主要位于单号勘探线一侧,且矿化较好,双号勘探线一侧深部主要显示边部矿化特征,矿化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57.
山西断陷带地热特征与地震活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断陷带是我国著名的地震活动带之一,其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震源浅,破坏性严重。山西断陷带地热场特征:各断陷盆地内部大地热流值或地温梯度值都比较高,吕梁山隆起区和太岳山丘陵区则比较低。提出清徐、临汾、蒲县、柳林四个地区的地壳、上地幔热结构,分别计算沉积岩层、花岗岩质层和玄武岩质层底部的温度和热流值。采用逐步逼近法计算浮山—临汾—蒲县剖面二维岩石圈地温结构。并用断陷盆地内的临汾、吕梁山隆起区的柳林、太岳山隆起区的沁源地区的大地热流值推导其岩石圈厚度和底部温度。地热异常影响着地震的孕育和发生,重点探讨了地球内热与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8.
选用山西地区丰富的地震资料,利用单台小震综合断面解、4级以上地震的P波初动解、多台小震综合断面解的结果,叙述了山西地区震源机制结果的特点.得出山西地区震源机制结果有一定的复杂性,小震综合断面解的结果与华北地区的震源机制结果相似,单个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一致性较差的结论.  相似文献   
59.
山西及其邻近地区地壳垂直形变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及其邻近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出现的两升三降的分布格局,反映出现代构造块体活动在不断增强.通过地震活动和区域形变场分析,可以看出山西地区自50年代以来地震释放能量有不断加强趋势,区域形变出现了有规律的四象限分布.预计今后10年内本区若干危险点有可能成为地震能量大释放地区.  相似文献   
60.
山西地区的地壳应力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近20年山西地区的震源机制结果,得出了山西地壳应力场存在着有别于华北应力场的局部小区域应力场,这种小区域应力场在中部断陷盆地都是以北西—北北西向的水平拉张作用为主,而在东、西两侧隆起区则是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的结论.但如果把上述断层面解中的所有P轴、T轴再分别投影到吴尔夫网上,得到是一个一致性很好的断层面解,由此推断山西地区的平均应力场的主要特征与华北应力场的基本特征完全相同,而山西局部小区域应力场的特征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