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7篇
  免费   704篇
  国内免费   481篇
测绘学   721篇
大气科学   217篇
地球物理   200篇
地质学   982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033篇
自然地理   13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通过构建反映城市综合实力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2005,2010,2015年的综合实力分别进行测算与评定,运用基于扩展断裂点模型的加权Voronoi图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各城市引力范围进行划分并展示了城市间引力界线的变化趋势,揭示了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3个年份的城市引力范围时空演变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年份,综合实力较高的地区基本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中部和北部,东南部城市综合实力较弱,排名靠后,呈现出中北高、东南低两极化的发展规律;目前中原城市群城市引力范围格局中,郑州市的引力范围最大,其次是洛阳市、邯郸市,已经形成了以郑州为城市群核心的空间格局;3个年份,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影响范围演变格局总体较为稳定,局部地区空间吸引范围变化较为明显,中、北部城市发展态势良好,影响范围有向北扩大的趋势;城市引力范围与其综合实力不完全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82.
以山东省临沂市东风东关片区改造为例,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融入到园林景观建设中。通过对临沂当地降雨量的分析,制定区域降雨控制管理目标,采取了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植草沟、渗井渗管、车库顶板处理、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和植物绿化等措施。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工程完成后,通过夏季的几场大到暴雨的检验,实现降雨后片区道路雨水下渗明显、无积水,基本达到规划设计的目标要求,该方法将有助于海绵城市在临沂市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3.
基于当前城市网络和金融地理研究,以全国336个地级以上行政单元(城市)为研究对象,以33家国内外银行的88022个网点各城市间的级别和数量分布为基础数据,运用链锁模型、Zipf法则、社会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市间联系和城市节点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和长江中游等五大城镇密集区之间的联系成为这一网络的主干,东西部网络密度以胡焕庸线为界呈现明显差异;城市联通度的规模分布符合Zipf法则,但呈现明显的双分形特征,各城市的节点度同样以胡焕庸线为界在东西部呈现显著差异;此外,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所分别对应的城市整体联通度和相对联通度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明显差别;上述结构特征同各城市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从形成机制上看,朝向集中化和均衡化的一般空间政策和行业空间政策对这一网络格局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84.
人文主义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种认识论,其特点是我向性、诉诸情感和感悟性。以往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分析案例多关注地方感的主体性,而对认识与被认识的循环过程中的人文主义特点关注不够。本文以《北京文脉》一书的三幅插图为例,对比插图者自述和读者(本文作者)的读后感,分析北京城市空间认识过程中的人性提升。主要结论有二,一是在三幅插图的作者和读者的空间认识过程中,感悟性更重要;二是插图作者和读者均经历了“文本—基于文本的感悟—超越文本的提升”的认识循环,这个过程是人性提升的必然途径。因此,在每次修改城市规划时,人们一定要回答人性有何提升。  相似文献   
485.
区域创新网络模式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网络范式的兴起赋予城市创新模式新的内涵,引起了经济地理学者对不同空间尺度知识流动和创新联系的关注。基于网络视角,以中国知识产权局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合作发明专利信息为原始数据,借助Ucinet、ArcGIS等分析工具,从本地和跨界多维空间尺度,刻画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测度城市创新网络地位,评价城市创新能力,进而对城市创新模式进行划分。研究表明:①研发密集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知名的理工科院校具有较高的知识生产能力,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合作优先链接主体;②长三角城市群重视外部知识获取,跨界网络成为重要的创新合作途径,地理距离对创新合作空间载体选择的制约减弱;③创新网络位置影响知识获取和城市创新,网络视角下的长三角城市群呈现四类创新模式,密集的“本地—跨界”创新网络有助于城市创新。研究结论对长三角城市群不同类型创新模式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86.
"京都、大阪、奈良学术研究型都市"在日本简称"京、阪、奈学研都市",在产学界享有盛誉。作者于2014年12月在日本期间,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对当地的政府和企业访谈调研,发现:1与著名的"筑波研究学园都市"以国家为主体建设的科学城不同,"京、阪、奈学研都市"是跨行政区域的官、产、学合作的典范;2"京、阪、奈学研都市"充分利用零散的丘陵地貌地形,顺势而为建成了葡萄串式的研发产业集群形态;3在没有动迁一户居民住宅的前提下,构建了研发机构、企业和居住区混合一体化模式;4近20多年,日本的总人口在减少,除了东京等大城市以外很多区域均为人口流出区,但是,"京、阪、奈学研都市"成为人口净流入区,增长势头看好。这一独特的区域创新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87.
东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赵东霞  韩增林  赵彪 《地理科学》2016,36(6):846-854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重力模型、潜能模型、隶属度模型等方法,以东北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1992~2012年东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联系强度与区域空间结构关系密切;东北地区经济联系强度南方高于北方、中部地区高于两侧,时空差异明显;近20 a来,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代表的区域性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区域中心城市没有变化,但最大引力联结城市变化明显;最后,提出了流域型城市及其格局的概念,并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88.
春运人口流动透视的转型期中国城市网络结构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魏冶  修春亮  刘志敏  陈伟 《地理科学》2016,36(11):1654-1660
基于春运人口流动大数据,选取对外联系度、优势流、城市位序-规模分析等方法对转型期中国城市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网络层级结构中蕴藏着位序-规模规律,但与理想的帕累托分布有所区别,城市规模彼此差异相对较小;空间距离与城市等级在城市网络联系中发挥支配性作用,保证了城市网络的层级性与有序性;中国城市网络核心联系呈现“两横三纵”特征,该特征与铁路大动脉的空间分布高度吻合;东部地区城市网络联系更加密切,而西北、西南地区则相对稀疏,基本上以“胡焕庸线”为界,而“兰新线”是突破这一限制的潜在力量;中国东北地区未形成明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联系形成带状网络;华北与华南地区的“灯下黑”现象值得警惕,缓解这一问题的可行办法是核心城市功能的对外疏散,加强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带状区域发展或许将成为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流行模式和中坚力量。总体上看,针对于揭示转型期中国城市网络结构特征,春运人口流动数据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是城市与人口研究领域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重要数据源。  相似文献   
489.
基于城市记忆视角,选取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作为传统文化旅游地的典型个案,以古代六朝至近代中华民国时段为界,分类梳理古地图、古诗词、古画卷、老照片等图文史料,结合符号学和质性研究方法,从地理和文化空间2个层面,溯源其历史发展过程,探究其空间演化特征。研究结果凸显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在南京城市发展变迁中担负的城市记忆表征、民族文化传承、市井生活繁衍及地方特色沿袭等重要功能,为传统文化旅游地及城市文化空间的科学规划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90.
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邻近中心性、市内交通可达性、国内出行可达空间3个指标,探讨湛江市民基于铁路出行的便捷性。结果显示:(1)湛江站和湛江西站的邻近中心性表现出明显的"重心—边缘"模式。(2)湛江站的市内交通可达性高于湛江西站,且2个站点呈现不同的梯度空间分布格局。(3)省外出行可达空间在不同尺度上存在"区域趋同"与"城市分异"并存的现象,省内出行可达空间则出现了严重的"空间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