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61篇
  免费   5755篇
  国内免费   6665篇
测绘学   4258篇
大气科学   3114篇
地球物理   8024篇
地质学   16928篇
海洋学   4029篇
天文学   478篇
综合类   2122篇
自然地理   2828篇
  2024年   300篇
  2023年   1199篇
  2022年   1411篇
  2021年   1458篇
  2020年   1185篇
  2019年   1464篇
  2018年   1072篇
  2017年   1065篇
  2016年   1097篇
  2015年   1229篇
  2014年   1833篇
  2013年   1458篇
  2012年   1709篇
  2011年   1686篇
  2010年   1644篇
  2009年   1565篇
  2008年   1575篇
  2007年   1394篇
  2006年   1435篇
  2005年   1241篇
  2004年   1186篇
  2003年   1303篇
  2002年   1312篇
  2001年   1280篇
  2000年   914篇
  1999年   818篇
  1998年   977篇
  1997年   911篇
  1996年   886篇
  1995年   803篇
  1994年   715篇
  1993年   651篇
  1992年   640篇
  1991年   595篇
  1990年   599篇
  1989年   511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6篇
  1975年   11篇
  1959年   14篇
  1954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计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各种水平荷载下群桩计算方法,在Focht-Koch-Poulos综合法的基础上,不考虑群桩基础中后桩对胶桩的弹性作用,并结合桩基规范,提出了能够考虑群桩效应和群桩中各种桩荷载分担比的改进公式,可供水平力作用下的桩基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82.
本文介绍Lu-Hf法的发展概况、技术要领和开始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3.
聂国朝 《华东地质》2003,(4):287-294
采石场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在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TSP、PM10的影响,而TSP、PM10的影响又取决于其产生的源强的大小及扩散模式.以襄樊市襄阳城南岘山两处采石场为例,采用模拟实验、实测法对采石场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扩散参数及源强的确定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通常气象(平均风速)条件下,各类稳定度的TSP小时平均浓度在下风向距离800 m以上均较低.基本上与实测值的TSP值相吻合.在D类稳定度情况下,距离污染源800~900 mTSP最大小时平均浓度为0.13~0.11 mg/hm3.  相似文献   
84.
在二维三分量MHD数值模拟的基础上 ,对地球磁尾不同类型磁结构的形成作磁螺度分析 .研究表明 ,对于由晨昏电场产生的磁尾驱动重联过程 ,通过系统边界输运的磁螺度通量是引起系统总磁螺度变化的直接原因 .不同的初始磁螺度密度分布和磁螺度通量输运 ,可以引起中性片区域磁螺度密度分布的不同演化 ,从而导致具有不同拓扑位形磁结构的形成 .  相似文献   
85.
86.
87.
88.
林继清 《岩土力学》1982,3(1):109-118
本文首先介绍了在频率域上对爆破加速度测量系统的低频响应误差和高频响应误差的详细分析过程,并对输入、输出波形采用频谱分析及计算幅频曲线,用幅频曲线所包围的不同面积来计算经过测量系统后所引起的误差.其次介绍了采用傅里叶变换法如何在频率域上标定冲击加速度计,给出了确定加速度灵敏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9.
苏克凡  高萌  胡哲  王娜  黄宝琦 《第四纪研究》2021,41(6):1607-1618

现代南海上层水体结构具有鲜明的季节特征,反映了季节性风场通过动力与热力过程施加的强烈影响;这种风场对上层水体结构的调控同样存在于地质历史时期,借此,长时间尺度上的东亚季风强度变化能够在南海沉积中留下记录,对相关高分辨率样品的研究继而可以从海洋的角度发掘出新的季风信息,成为对现有古季风资料的重要补充。本研究利用南海北部岩芯总长为50.8 m的MD12-3432站位(19°16.88'N,116°14.52'E;水深2125 m)高分辨率沉积样品,通过浮游有孔虫属种组合及其转换函数恢复了400 ka以来冬、夏季海水表层温度及温跃层深度,并对其进行频谱分析,同时对比现代观测资料及黄土粒度等古季风记录,讨论了海表温度、温跃层深度变化与东亚季风强度、表层环流格局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晚更新世以来南海北部海表温度具有显著的100 ka冰期-间冰期旋回,冬季海表温度降幅可达8℃,是冰期冬季风增强与表层环流变化的共同结果。此外,冬季海表温度与温跃层深度重建结果均具有明显的67 ka周期,可能代表了东亚冬季风风速在南海北部的变化周期。同时,温跃层深度中未出现100 ka周期,可能指示冰期-间冰期旋回中表层环流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弱,温跃层的加深主要由东亚冬季风的增强造成。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