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73篇 |
免费 | 677篇 |
国内免费 | 76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34篇 |
大气科学 | 662篇 |
地球物理 | 997篇 |
地质学 | 2093篇 |
海洋学 | 767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270篇 |
自然地理 | 8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13篇 |
2022年 | 178篇 |
2021年 | 224篇 |
2020年 | 203篇 |
2019年 | 226篇 |
2018年 | 166篇 |
2017年 | 247篇 |
2016年 | 246篇 |
2015年 | 218篇 |
2014年 | 355篇 |
2013年 | 351篇 |
2012年 | 318篇 |
2011年 | 313篇 |
2010年 | 301篇 |
2009年 | 303篇 |
2008年 | 305篇 |
2007年 | 301篇 |
2006年 | 305篇 |
2005年 | 227篇 |
2004年 | 178篇 |
2003年 | 157篇 |
2002年 | 174篇 |
2001年 | 104篇 |
2000年 | 94篇 |
1999年 | 76篇 |
1998年 | 80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陕西省9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8年逐日气象资料,根据干旱灾害气候背景和社会经济环境,结合灾害风险评估相关理论方法,选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暴露度、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指标,建立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指数,基于GIS平台,对陕西省不同季节进行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陕西各区域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季节差异明显,陕北北部除夏季外各季节干旱危险性较高,关中地区易发生伏旱。陕南的汉中各季节干旱危险性均较大,安康东部和商洛各季节干旱危险性则较小。(2)春季、夏季和秋季,陕南的汉中平原及安康的汉江河谷地带,关中的西安和渭南地区,陕北北部榆林地区为干旱孕灾环境高脆弱性区或较高区;冬季陕南大部、秦岭地区的高脆弱性区较其他三季范围有所减小;海拔较高的秦岭山地,关中平原和陕北北部各季节皆为低脆弱性或较低脆弱性地区。(3)承灾体暴露度的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关中地区。(4)全省抵御干旱风险能力最高地区为陕北黄河沿线、关中各地的城镇地区。(5)干旱灾害综合风险的高风险区主要在陕南巴山地区、秦岭南北两侧、陕北南部,陕南汉江平原、关中平原及陕北延安、榆林等地为干旱较低、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995.
以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为基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了沱沱河铅锌地球化学块体的下限和含量级次,对沱沱河地区铅锌元素的地球化学块体进行了划分,总结了地球化学块体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通过研究地球化学块体内部结构,追踪大型至特大型矿床可能存在的地点。根据已知地区的矿产探明储量与地球化学块体的关系,计算了该地区成矿率,预测了区内铅锌矿资源潜力,同时指出在块体内还存在巨大的寻找铅锌矿产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6.
卡姆斯特煤矿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煤田地质工作程度低,勘探开发滞后,已不能适应阿勒泰地区经济发展对矿产开发的需求。为缓解阿勒泰地区煤炭紧缺状况,依据勘探程度、构造复杂程度、煤层露头线及煤层1 000m深部界线等因素圈定三巴斯陶、塔哈拉巴斯塔乌、喀拉萨依等3个含煤远景区作为煤炭资源评价单元,将资源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开发条件和开发效益等影响煤炭资源评价的要素细化为29个评价参数,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煤炭资源评价模型,构建对比矩阵,确定评价参数权值总排序。根据各评价对象的调查成果,结合专家意见给出各参数隶属度权值,利用乘积法得出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隶属度:三巴斯陶为0.627 5,塔哈拉巴斯塔乌为0.700 5,喀拉萨依为0.682 7。根据该结果,认为塔哈拉巴斯塔乌含煤远景区煤炭资源综合条件较好,可作为下一步勘查工作的首选区。 相似文献
997.
为了定量评估北京气候中心(BCC)发展的BCC_CSM对当代全球海表温度和混合层深度的模拟能力,以WOA09(World Ocean Atlas 2009)观测资料作为检验模式的气候态实况场,提取包括BCC_CSM在内的CMIP5中的17个海气耦合模式的模拟结果,评估BCC_CSM模拟的全球海表温度和混合层深度的气候平均态并分析造成偏差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BCC_CSM模拟的海表温度在北半球中高纬的误差较大,而在其余纬度的模拟性能较佳。偏差的产生主要归因于海洋环流偏差。BCC_CSM模拟的最深混合层在北半球中高纬和南半球高纬地区的误差较大,同时这些区域也是多模式模拟差异最大的区域;其模拟的最浅混合层在南半球中高纬的偏差较大。冬季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模拟在北大西洋下沉的位置偏南导致北半球高纬地区海表温度偏冷。由此认为包括BCC_CSM在内的许多海气耦合模式需重点改进对南、北半球深对流海域物理过程的描述,以提高气候预测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98.
Nsikak U. Benson Essien D. Udosen Joseph P. Essien Winifred U. Anake Adebusayo E. Adedapo Oyeronke A. Akintokun Omowunmi H. Fred-Ahmadu Abass A. Olajire 《国际泥沙研究》2017,32(3)
This study determines the pollution, fractionation, and ecological risks of sediment-bound heavy metals from coastal ecosystems off the Equatorial Atlantic Ocean. Contamination Factor(CF), pollution load index(PLI), and geoaccumulation index(Igeo)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extent of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while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risks assessment code(RAC) and Hkans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The analysis revealed concentrations(mg/g, dw) of the cadmium(Cd),chromium(Cr), copper(Cu), nickel(Ni), and lead(Pb) in sediments for wet and dry seasons vary from 4.40-5.08, 14.80-21.09. 35.03-44.8, 2.14-2.28, and 172.24-196.39,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metal fractionation percentages in the residual, oxidizable, and reducible fractions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while the exchangeable and carbonate bound trace metals are relatively low. The RAC values indicate no risk for Cd and Ni and low risk for other metals at all the studied sites during both seasons.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analysis of the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dicates that Cd had high individual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while the other metals have low risk at all investigated sites. The multi-elemental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ices(R_1) indicate high ecological risk in all the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999.
1000.
利用1991—2010年的NCEP再分析风场驱动LAGFD-WAM海浪数值模式,通过数值后报方法,对海南万宁近海海域近20年的波浪场进行了逐时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对比的一致性良好。在数值后报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万宁近海波浪能流密度和能流密度变异系数,并对其年内变化特点、区域分布特征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万宁近海年均波浪能流密度3—10 k W/m,属于波浪能资源可利用区和较丰富区。年内各月月均能流密度差别较大,12月波浪能资源最好,5月波浪能资源最差。秋季(9—11月)和冬季(12—2月)月均波浪能流密度分别为5—24 k W/m和6—29 k W/m,春季(3—5月)和夏季(6—8月)分别为3—7 k W/m和1—6 k W/m。地形对波浪能量的辐聚作用明显,受岬角、岛屿、海底陡坡等因素影响,大洲岛、白鞍岛周边、大花角附近及白鞍岛以北部分近岸区域形成波浪能富集区。除9月外,年内其他时段能流密度变异系数都在2.8以下,9月能流密度变异系数在3.0—5.9之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