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224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1.
文章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 年度地理学项目受理、评审与资助的总体情况;分析了在研的2003 年和2004 年批准的地理学基金项目执行情况,着重剖析了2003 年批准项目的成果产出数量与水平;阐述了2002 年批准的地理学基金项目取得的突出进展。  相似文献   
512.
南太平洋副热带偶极子模式模拟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模式模拟南太平洋副热带偶极子的能力,本文利用CMIP5(CoupledModel IntercomparisonProjectPhase5)模式的模拟数据评估了15种模式模拟南太平洋副热带偶极子(South Pacific Subtropical Dipole, SPSD)时空分布的效果,并予以评分。结果表明:其中10种模式可以模拟出完整的SPSD生成发展过程,且SPSD的主要区域与观测较为接近,但其余5种模式在模拟强度、位置与观测有较大出入;所有模式在模拟SPSD生成阶段时比观测提前一个月出现偶极模态,1/4的模式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偶极异常可以追溯到6个月之前;潜热通量与SST的时空分布显示,潜热通量是影响偶极模态生成发展的主要因素。模态的变化主要受大气环流的调制,在模态发展最强时部分模式的正极上方有正潜热通量异常,即海洋向大气传递热量。分析显示模式模拟海气耦合过程中的SST模拟强度较观测偏强,气压方面与观测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513.
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有效改善了陇中黄土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环境、抑制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然而,对该区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和交通便利程度对小流域农户收入结构的耦合影响及互馈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选取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龙滩小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问卷调查获取3个区120个农户家庭土地利用情况、经营方式及收入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和退耕还林比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比例影响了农田面积,进而影响了玉米和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由此增加了种植业收入,从而导致3个区低比例退耕还林农户收入均高于高比例退耕还林农户收入。同时退耕面积的增加也促使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而交通便利程度影响农户家庭打工人口比例,从而导致Ⅰ(交通便利)区农户的收入显著高于Ⅱ(交通欠发达)和Ⅲ(交通闭塞)区。交通便利程度和退耕还林比例通过农田面积、退耕还林地面积、玉米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及打工人数等影响种植业、劳务输出和退耕还林政策性补助,进而影响流域内农户的收入水平。总之,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影响了陇中黄土丘陵区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产业的发展且存在区域差异,而对该区养殖业、林业及副业带动有限。因而,在新一轮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之际,该区在加强交通等乡村基础条件建设的同时还需推动林下经济、特色养殖及副业发展,降低农户对种植业和退耕还林政策性补助的依赖,以此实现陇中黄土丘陵区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村绿色生产力。  相似文献   
514.
主要介绍了“智慧冬奥2022天气预报示范计划”(简称FDP)的运行与评估结果。此次FDP是在我国首次针对中纬度山区0~10 d冬季天气预报展开的示范计划,国内气象部门内外共22家单位、近40个数值模式或客观预报系统参与了该计划。FDP实现了实时运行所需的多种源数据和多源数据产品的高效传输分发、监控、实时处理、综合集成显示。首次开展了次百米级客观预报、人工智能释用订正预报等新型技术在冬奥复杂山地赛场的实时示范应用,为冬奥气象中心和3个赛区预报团队提供了丰富多样和稳定可靠的高精度客观产品,有力支撑了高标准的冬奥气象服务保障。针对参与FDP产品的系统性检验评估发现,与模式系统原始预报相比,释用后的专项站点预报对平均风、阵风、温度、相对湿度等要素的预报误差明显减小。但是对于冬季复杂山地的降水、能见度预报,客观预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改进,而且站点解释应用效果不明显。此次FDP对风、温度、降水、能见度、相对湿度的最优预报检验指标(最小误差值),总体体现了目前国内在中纬度山区冬季天气客观预报的大致水平和现实能力,对于认识复杂山地冬季天气预报存在困难、提升高精度天气预报水平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15.
根据1951~2000年大通站实测水文资料和长江口地形图,分析了长江入海泥沙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水下三角洲冲淤演变的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长江入海泥沙量出现减少趋势,90年代输沙量相对于60年代下降了1/3.流域大量修建水库是导致河流入海泥沙减少的根本原因.在此背景下,长江口门外的水下三角洲淤积速率从1958~1978年时段的55mm/a下降为1978~1998年时段的11mm/a.考虑三峡工程等多种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估计本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的河流入海泥沙量将分别减少约60%和40%.尝试建立了三角洲冲淤对河流供沙量响应的概念公式,并据此对本世纪长江三角洲的演变趋势做了初步预测:三角洲的总体淤涨速率将急剧下降,口门外水下三角洲将出现严重侵蚀.  相似文献   
516.
Over the last decade, hundreds of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projects have been funded and implemented.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first-generation adaptation projects for establishing funders and implementors’ “best practices,”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early adaptation projects have endured, to what ends, and for whom. In this article, I propose a community-based methodology for ex-post assessment of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projects. This methodology contributes to recognitional justice by asking the individuals and collectives tasked with sustaining adaptation initiatives to define adaptation success and what criteria for success should be assessed. I apply this subjective assessment approach in 10 communities across Ecuador that participated in an internationally funded adaptation project that concluded in 2015. My analysis draws together participatory mapping, walking interviews with local leaders,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surveys with former project participants.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at even adaptation projects that were deemed highly successful at their closure have uncertain futures. I find that the sustainability mechanisms that were envisioned by project implementors have not functioned, and communities are shouldering the burden of reviving failing adaptation interventions.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at the current model of episodic funding for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projects and evaluation processes needs to be revisited to acknowledge the long-term challenges faced by communities. This analysis also calls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ex-post assessment for adaptation projects and the potential of subjective assessment approaches for building more ontological and epistemological pluralism in understandings of successful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相似文献   
517.
基于科考船的海洋调查是获取海洋变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式,是孕育海洋科学原创成果的基础。2009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实施情况表明,研究项目所需的海上调查“船时”和观测数据得以共享,但不同年份之间同一海域的站位设置及其观测方案变化较大,缺乏相对固定的调查断面研究。为进一步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成效,加强海洋过程的长期变化规律研究,自2020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规划设置了34条固定调查断面,其中10余条固定断面调查要求已在随后的年度申请指南中发布。基于顶层设计思想提出的固定调查断面遵循了“突出重点、承前启后;科学引领、绩效为本;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设置原则。其中,近海固定断面以生物多样性丰富、生产力水平较高、陆海相互作用强烈、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干扰、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海域为重点,聚焦近海生态系统健康与服务功能维持、陆海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效应等关键科学问题;深远海固定断面则以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与我国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关联紧密、海洋防灾减灾需求强烈的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海域为重点,聚焦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极端海洋环境与生命过程等关键科学问题。文章详细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