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0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598篇
测绘学   136篇
大气科学   380篇
地球物理   328篇
地质学   1089篇
海洋学   410篇
天文学   106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27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刘复刚  王建 《地球物理学报》2014,57(11):3834-3840
对于太阳活动22年周期的成因机制长期存在着争论.本文借助于行星会合指数以及开普勒第三定律,对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动周期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发现,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动存在22.1826年显著周期,这与太阳磁场变化的22.20年周期相吻合.并从太阳系角动量守恒的角度解释了两者之间的成因联系:在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动的准22年周期中,太阳系质心与太阳质心逐步接近而后逐步分离.当两个质心之间的距离接近零的时候,太阳轨道角动量与自转角动量叠加,会导致太阳自转角速度的加快;当两个质心之间的距离逐渐远离的时候,则导致太阳自转角速度的减慢.这可能是引发太阳活动和太阳磁场变化的原因.这一新认识为太阳活动准22年周期成因机制的解释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952.
截面层次的恢复力模型能兼顾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为此在梁-柱单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给定"轴力-弯矩-曲率"的截面恢复力模型无法灵活考虑轴力与弯矩的耦合作用;采用屈服面的截面恢复力模型尚未考虑截面强化效应。提出了基于屈服面的截面随动强化恢复力模型及其积分方法,首先依据截面屈服面建立了截面随动强化恢复力模型,然后依托塑性理论,进行截面状态确定和本构关系积分。最后利用所提出的恢复力模型进行了悬臂柱的静力往复分析。结果表明:(1)所选用的截面恢复力模型能很好考虑轴力存在对弯矩的影响;(2)该模型具有随动强化的特性;(3)在精度上接近纤维截面所用的单轴材料随动强化模型。  相似文献   
953.
Based on a δ18O chronology,rare earth elements(REE) and other typical elements in sediments from core MD06-3047 in the western Philippine Sea were analyzed to constrain the provenances of the sediments and investigate quantitative changes in the Asian eolian input to the study area over the last 700 ka.Among the competing processes that might affect REE compositions,sediment provenan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Provenanc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study sediments have two provenance end-members;local volcanic sources are dominant,and eolian dust from the Asian continent has a smaller contribution.During glacial periods,eolian input to the western Philippine Sea was enhanced.In contrast,material supply from local volcanics increased during interglacial periods.Changes in eolian input to the study area were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strength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EAWM) as well as aridity in the Asian continent on an orbital time scale,and were partly influenced by local control factors on shorter time scales.Therefore,we propose that the present study expand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E-based method for quantitatively estimating the eolian component from the mid-latitude northern Pacific to the low-latitude western Pacific.Additionally,the study preliminarily confirms the influence of EAWM-transported eolian material on sedimentation in the western Philippine Sea since 700 ka.  相似文献   
954.
天然饱水-失水对三峡库岸边坡土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和成  单慧媚 《岩土力学》2014,35(7):1837-1843
三峡水库运行后水位周期性涨落,导致边坡土体在天然条件下长期处于被库水饱和-失水-再饱和的交替过程。分析2005-2009年库区水位变化,以及边坡土体在库水涨落被饱水-失水的次数与时间长度,分时段采集三峡库区库岸石榴树包滑坡堆积土样,分析其化学和矿物成分,观察土体微观结构,探索天然饱水-失水过程中水-岩相互作用对库岸边坡土体的影响和力学效应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天然饱水-失水过程对库岸不同高程土体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影响显著,其中172 m高程比168 m高程处受饱水-失水过程的影响较大。饱水-失水作用后,土体中SiO2、Al2O3、Na2O成分的含量上升,CaO、烧失量含量下降,土体的结构由致密的斑块状结构逐渐变成散乱的絮凝状结构,对库岸土体的力学效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5.
冻融作用下冻结黄土黏聚力长期强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泓  张豫川  张泽  冯文杰  周波  武俊杰 《岩土力学》2014,35(8):2241-2246
以陕西富平重塑黄土为研究对象,使土样在封闭系统下经历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作用,分析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作用下土体黏聚力的变化规律。试验利用球形模板压入试验测定冻结黄土的相对瞬时强度和长期强度,结果表明,第4次冻融循环后冻结黄土的相对瞬时强度最大,之后在第6次大幅度降低,第8次又大幅度增加,但小于第4次,第10次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冻结黄土的长期强度在冻融循环第8次时最大,第6次和10次强度相近,处于中间水平,第4、50、100次时强度最低。相对瞬时强度的变化和其孔隙比、密度的变化整体上是相互对应的,这种变化规律与冻融过程中的水分迁移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强度与物理性质的关系并不明显,它是土样内部结构、矿物成分以及物理性质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956.
IAP第四代大气环流模式的耦合气候系统模式模拟性能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首先扼要介绍了基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称IAP)第四代大气环流模式的新气候系统模式-CAS-ESM-C(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气候系统模式分量)的发展和结构,之后主要对该模式在模拟大气、海洋、陆面和海冰的气候平均态、季节循环以及主要的年际变率等方面的能力做一个初步的评估.结果表明:模式没有明显的气候漂移,各...  相似文献   
957.
GPS三频非差观测数据周跳的自动探测与改正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范建军  王飞雪  郭桂蓉 《测绘科学》2006,31(5):24-26,36
在GPS三频非差观测数据的处理中,由于伪距噪声的影响,利用原始的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数据估计的模糊度误差比较大,不能用于探测和改正周跳。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平滑或适当的组合处理,可降低观测噪声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合适的经过平滑或组合处理后的观测数据作为探测周跳的检验量,探测并改正单个频点上的周跳。在分析了一般周跳的特点并在研究双频周跳自动探测与改正方法基础上,提出了选取检验量的四条基本原则。最后,依此原则选取了三个观测值组合作为周跳检验量,利用该组检验量实现三频非差观测数据周跳的自动探测与改正。  相似文献   
958.
GPS信号在传送过程中,载波相位由于受到信号的遮挡、干扰、接收机故障等原因的影响,引起整周计数部分突变,从而产生周跳。周跳会造成观测数据不准确,直接影响到GPS测量的精度。针对GPS周跳中存在独立周跳和非独立周跳的问题,依据高次差法的特征子序列对非差载波相位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次差法能有效地探测出间隔2个历元的非独立周跳,但对于间隔3个以上的历元无能为力;连续周跳的情况对高次差法探测周跳的能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59.
岩溶关键带水循环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玉香  胡伟  杨琰 《水科学进展》2019,30(1):123-138
岩溶关键带处于岩石、水、土壤、大气、生物五圈交汇地带。正确认识岩溶关键带的结构、功能及其水文循环过程是当前地球关键带与岩溶水科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剖析了岩溶关键带水循环过程与演变规律、水循环过程在岩溶关键带中的作用,探寻变化环境下岩溶关键带水循环过程演变的规律与驱动机制,总结不足与问题,提出未来研究的总体趋势和方向:岩溶关键带形成与演化和水循环过程相互作用机制;岩溶关键带水循环驱动的物质转化与能量迁移过程及其耦合;水循环过程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多种观测与模拟手段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960.
岩溶关键带及其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关键带的范畴包含了大气-(降水)-植被-土壤-裂隙-基岩-水组成的“碳-水-钙”循环强烈的表层岩溶带以及岩溶管道-洞穴-地下河-隔水层组成的巨大岩溶地下空间,岩溶关键带碳循环是岩溶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前沿方向。总结概括了岩溶地球系统科学发展至今的岩溶关键带范畴内碳循环及其对大气CO2源汇效应的研究成果,包括早期碳运移模型、当前主流的区域岩溶碳汇量的计算方法和结果以及“生物碳泵”的新发现等,讨论了当前岩溶碳循环研究框架过于单一或不一致以及碳周转时间尺度等问题,提出应对岩溶关键带碳输入、赋存以及碳输出的各个环节做出系统化监测,通过联网在线高分辨率监测站点的建设以及“3S”技术实现点位到区域的研究,使岩溶碳汇在全球碳循环模型中的重要性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