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5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1169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78篇
地质学   2990篇
海洋学   280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127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文章以白银厂石英角斑岩和石居里富钠玄武岩为代表,对产于北祁连造山带的"黑矿型"和"塞浦路斯型"铜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容矿火山岩做了系统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锶、钕、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这2种火山岩均表现出俯冲带岩浆作用的特征。所不同的是,白银厂"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容矿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陆缘弧环境;石居里"塞浦路斯型"硫化物铜矿床形成于大洋板块内部的洋生弧环境。与各自的形成环境相对应,白银厂的石英角斑岩来源于原生地幔在俯冲板片流体参与下的部分熔融,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有部分大陆地壳物质混入。石居里的富钠玄武岩同样也是产生于原生地幔在板片流体作用下的部分熔融,但没有遭受陆壳物质混染。  相似文献   
812.
江西冷水坑矿床是国内外少见的斑岩型银铅锌矿床之一。文章研究了冷水坑矿田内的侵入岩及其围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Sr和Nd同位素特征,结合岩体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指出:①该矿田的含矿斑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高SiO2、富K2O和富MnO、低Na2O的特点,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铕负异常明显;②与非含矿斑岩相比,该含矿斑岩具有较高的Sr初始值(0.71327)和较低的εNd(t)值(-7.5~-10.2),其两阶段钕模式年龄t2DM为1535~1760Ma。该含矿斑岩起源于武夷区基底变质岩,由地壳物质重融而成,同时有少量地幔物质的混染;③该含矿斑岩与其他侵入岩及围岩为同源岩浆在不同阶段演化的产物,均来源于地壳重熔,同属于S型花岗岩;④该含矿斑岩形成于陆内造山挤压环境。冷水坑矿田的含矿斑岩与中国斑岩型铜矿的含矿斑岩具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13.
鉴于吐哈盆地地表植被覆盖稀少,故利用遥感技术提取亮度、绿度、湿度指数并加以合成,以反映盆地及其周边的反射蒸腾强度、植被覆盖程度和土壤湿度的信息,显示出盆地排泄构造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而分析成矿期间研究区的水动力环境,并划分出主要补给区(觉罗塔格山、天山山脉)和排泄区(鲁克沁附近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径流区)。利用吐哈盆地现代三维地形图,结合盆地常规地质研究成果,反演成矿期间研究区及其周围地形高差特点,揭示出了墩隆起和西缘艾丁湖斜坡带的长期存在,以及它们影响了盆地的水动力系统,提供了南高北低长径流范围的成矿地形优势。  相似文献   
814.
中国铁矿床品位-吨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05年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铁矿储量数据为依据,在拥有翔实和权威的铁矿数据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整理和统计计算,以铁矿的6种矿床类型(沉积变质型、沉积型、矽卡岩型、岩浆岩型、火山岩型和风化型)为划分依据,建立了中国铁矿及其伴生矿种的品位和吨位模型,并对其品位-吨位联合分布的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中国铁矿的资源量不服从正态分布,经过对数变换后服从正态分布,品位除了矽卡岩之外都直接服从正态分布。由于铁矿的品位和吨位之间相关性较差,因而不具备分形特征。最后通过建立吨位和品位的直方图来构造正态分布函数,从而实现累计概率曲线的拟合。在取得了远景区的矿床类型、矿床数分布以及矿床的品位和吨位的累计概率曲线后,可以使用计算机通过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来实现远景区资源量的预测和模拟。  相似文献   
815.
前河金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内,矿体赋存于低绿片岩相变质的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质火山岩地层中,严格受断裂控制。通过对前河金矿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发现,石家岭矿段发育有矽卡岩化岩石,主要发育于合峪花岗岩体北部赋存金矿体的F4断裂附近,围岩是低绿片岩相的安山质火山岩,并且在前河大桥附近有石榴子石脉产出;岩相学特征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该矽卡岩化岩石由钙铁石榴子石、透辉石-钙铁辉石、绿帘石、绿泥石、阳起石、石英和方解石等矿物组成,经历了干矽卡岩阶段、湿矽卡岩阶段以及石英硫化物阶段这一典型演化过程;褐帘石电子探针成分和穆磁铁矿具赤铁矿的假象表明,湿矽卡岩阶段具有还原性特征。因此,前河金矿矽卡岩化可能由附近合峪花岗岩岩浆热液交代形成。  相似文献   
816.
研究表明,阿尔泰南缘和准噶尔北缘晚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均受古亚洲洋形成与演化的控制。晚古生代该地区经历了3个不同性质的构造演化阶段,同时伴有不同的多金属成矿作用。早泥盆世,由于古亚洲洋板块的俯冲,在阿尔泰南缘形成了一系列陆缘断陷盆地,并伴随以铅、锌、铜、铁多金属为主的矿化;同时,俯冲的古亚洲洋板块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埃达克岩及与其有关的铜矿床。随着板块俯冲的继续,中泥盆世出现了前弧盆地,并形成了铜-铅-锌多金属矿床。至石炭纪,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发生碰撞,在额尔齐斯缝合带附近出现了由于挤压作用而形成的金矿床,同时,在缝合带北侧(阿尔泰地区),由于壳型花岗岩的广泛发育,形成了稀有金属矿床。早二叠世,在额尔齐斯缝合带附近又发生了碰撞后的板内拉张作用,从而诱发了一系列与地幔作用有关的岩浆活动,形成了以喀拉通克为代表的铜-镍矿化。因此,阿尔泰南缘和准噶尔北缘晚古生代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包括:阿勒泰南缘早泥盆世火山-沉积盆地内铅、锌、铜及铁多金属矿床和准噶尔北缘早泥盆世与埃达克岩有关的铜矿床;中泥盆世前弧盆地内的铜多金属矿床;石炭纪额尔齐斯缝合带内与碰撞有关的金矿床及稀有金属矿床;早二叠世与板内拉张有关的铜-镍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817.
文章以张家口铅锌银多金属富集区为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GIS平台提取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赋矿层位、岩体5km缓冲区、深大断裂3km和次级断裂1km的复合缓冲区及化探、物探异常等证据图层,选用证据权重法模型对研究区进行了成矿远景区分析和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并讨论了预测过程中信息提取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18.
内蒙古突泉县莲花山银铜矿床成矿地质背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莲花山银铜矿床与成矿关系较密切的次火山岩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分析,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探讨;认为莲花山银铜矿床是在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板块俯冲下产生的弧后引张区,由来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的深源钙碱性岩浆多次上侵,在相对封闭的还原环境下形成的中高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819.
内蒙古正蓝旗羊蹄子山-磨石山钛矿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锐钛矿富矿体,即产于北部磨石山矿带的沉积变质型锐钛矿富矿体和产于南部羊蹄子山矿段的热液改造型锐钛矿富矿体。两类富矿体在矿体规模、形态、矿石结构构造特征、矿石矿物共生组合、矿石化学成分、锐钛矿粒度和成矿时代及成矿机理等方面,都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沉积变质型锐钛矿富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石具有明显的细条纹状构造;由以石英为主的条纹和以锐钛矿、金红石、钛铁矿、直闪石(±黑云母、石榴子石)为主的条纹互层组成;矿石品位(TiO2)为5.0%~15.46%,平均值为8.64%,Fe2O3 FeO含量中等(6.99%~15.61%),锐钛矿颗粒细小(0.01~0.1mm);形成于元古宙〔(1751±8)Ma〕二道凹群变质岩系中。热液改造型锐钛矿富矿体呈透镜状,规模相对较小;矿石具有块状、网脉状、细脉浸染状构造;共生矿物除锐钛矿、金红石、钛铁矿、石英外,常有较多的叶片状赤铁矿,局部有直闪石、黑云母和石榴子石;锐钛矿粒度较大(0.05~0.2mm,少数可达0.5mm),且分布不均匀;是在元古宙沉积变质富锐钛矿变质石英砂岩的基础上,经燕山晚期〔(118±3)Ma〕花岗岩侵入,遭受热液改造而成。  相似文献   
820.
Groundwater bearing alluvial units in the seismically active settlement areas may bring out probable damage on the urban and built environment due to liquefaction. Bolu settlement area and surroundings are located in the North Anatolian Fault Zone. Geotechnical boreholes were drill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eological units, to obtain representative soil samples and to measure groundwater level. Quaternary aged alluvium is the main geological unit in the South of study area. Stiffness and consistency of the soils were determined by Standart penetration test. P and S wave velocities of soil have been measured along the seismic profiles. The index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s have also been tested in the laboratory. Liquefaction potential and safety factor of the sandy levels in Quaternary aged alluvium were investigated by different methods based on SPT and V s. Liquefaction seems to be a significant risk in case of an earthquake with a max = 0.48 g and M w = 7.5 at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boreholes. This situation may bring ou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