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65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330篇
海洋学   100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3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滇东北渔户村组内的富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启良 《云南地质》2001,20(2):186-194
渔户村组为滇东北富铅锌矿床的重要产出层位。通过茂粗、金沙厂、五星、乐红、大海等矿床,总结了滇东北渔户村组内的富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认为其与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和后期改造作用有关,为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改造成因。  相似文献   
182.
1981-2005年中国东北榆树物候变化特征及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1980-2005年中国东北榆树物候的时空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6 a,东北地区13个站点榆树的展叶期和枯黄期变化趋势较大,13个物候时间系列,展叶初期显著提前趋势占54%,枯黄初期显著推后趋势占38%;榆树物候与气温呈显著相关关系:展叶期与3-4月平均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平均展叶期的积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各站点枯黄期与8-9月平均气温关系不显著,整个东北地区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榆树物候与降水、日照关系不显著。以日平均气温最高日为界,枯黄期积温值可分为呈线性关系的两段,从日平均气温最高日开始,连续10 d积温值低于固定值时,植物开始枯黄。  相似文献   
183.
为进一步查清东北亚完达山地体与两侧的佳木斯地块、兴凯地块间接触关系以及对跃进山拼贴带域沉积盆地油气条件的控制作用,布设5条MT剖面,计长1104 km.结果显示:(1)研究区地电学结构主要特征为佳木斯地块从中部向南北两方向,这一稳定地块的“高阻核”减薄,兴凯地块的高阻块体自东而西逐渐加深增厚,完达山地体在南部具有较多的高阻块体,向北渐少.(2)完达山地体西南端呈一“牛角”形状范围把佳木斯地块和兴凯地块分开;与原认识的完达山地体、佳木斯地块在同江-宝清-当壁一带贴合的位置相比,从宝清开始向南移至麻山-桦林一带.(3)完达山地体构造成因包括两部分,一是俯冲引起的拼贴,二是软流圈物质的热上涌;佳木斯地块内所存在的“高阻核”边界可能是该地块东界.(4)4个沉积盆地除勃利盆地外,另外3个盆地的基底间或存在规模不大的高阻块,大多范围分布着高导带,对盆地的成烃环境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84.
Cropland cover change in Northeast China during the past 300 years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Land use/cover change induced by human activities has emerged as a “global” phenomenon with Earth system consequences. Northeast China is an area where the largest land cultivation activities by migrants have happened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300 years. In this paper, methods including documentary data calibration and multi-sourced data conversion model are used to reconstruct historical cropland cover change in Northeast China during the past 300 years. It is concluded that human beings have remarkably changed the natural landscape of the region by land cultivation in the past 300 years. Cropland area has increased almost exponentially during the past 300 years, especially during the past 100 years when the ratio of cropland cover changed from 10% to 20%. Until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agricultural area was still mainly restricted in Liaoning Province. From the late 19th century to the early 20th century, dramatic changes took place when the northern boundary of cultivation had extended to the middl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three agricultural regions with high ratio of cropland cover were formed after the two phases of spatial expansion of cropland area in 1900s–1930s and 1950s–1980s. Since 1930s–1940s, the expansion of new cultivated area have invaded the forest lands especially in Jilin and Heilongjiang Province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40571165)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rant No. KZCX2-YW-315)  相似文献   
185.
东北地区近百年降水时间序列变化规律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利用1905~2005年东北地区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的降水时间序列资料,采用距平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东北地区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周期性性变化规律,并对东北地区近期降水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近百年来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呈现较显著下降趋势,整个东北地区降幅为-5.2mm/10a;长春为-12.7mm/10a;哈尔滨为-7.1mm/10a;大连为-2.7mm/10a;沈阳略为上升趋势为1.3mm/10a。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存在着区域性的多重时间尺度下的周期变化特征,2a~3a、5a~6a,10a和50a左右的长期振荡周期具有全域性;长春、哈尔滨年降水的主要控制周期是20a左右;5a~6a的短周期和50年的长周期变化也对年降水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6.
川东北地区沉积波动特征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东北地区是上扬子板块北缘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具有复杂的构造和成藏历史。采用沉积波动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了川东北地区沉积波动过程的主要周期,得出控制该区沉积波动的5个周期分别为760、220、100、35、20 Ma,以及存在2个周期为200 Ma的一级波动周期和4个周期为100 Ma的二级波动周期。通过分析二级波动周期与成藏旋回的关系,将该区分为3个成藏旋回。  相似文献   
187.
东北地区泥炭表层沉积中植硅体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土沉积物中的植硅体分析是了解第四纪沉积物中植硅体组成的重要途径,也是重建第四纪古环境的基础。对东北地区跨越3个气候带、6个地区的41处泥炭地表土中的植硅体进行提取,鉴定出东北泥炭表土中主要发育哑铃型、扇型、鞍型、方型、长方型、梯型、尖型、帽型、齿型、棒型和其它等11种植硅体类型。分析显示,它们的分布与纬度、地形和温热条件具有明显关系,即哑铃型、鞍型、扇型、方型、长方型和梯型植硅体随纬度和海拔较高而含量较小,其余类型反之;较高温度条件对应扇型、哑铃型植硅体含量较高,较高湿度对应扇型植硅体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8.
近50年来东北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唐蕴  王浩  严登华  王水生 《地理科学》2005,25(2):172-176
以ARCGIS8.3为关键数据处理平台,通过编制相关AML程序,对东北地区近50年来(1951-2000年)降水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东北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89mm,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多年平均东部区、中部区和西部区的降水分别为635mm,481mm,355mm。整体上看,东北区降水还有显著的周期性,东部区和西部区的降水周期均为11年,中部为32年。东北区降水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9.
中国东北地区及不同典型下垫面的气温异常变化分析   总被引:38,自引:10,他引:28  
利用6个代表站1905-2001年较长时期的月平均气温,对缺测年代的数据进行了插补,建立了东北地区近百年平均季、年气温序列。对所建温度序列与同一区域内26个代表站平均温度序列的近46年同期资料做了相关分析,检验了序列的代表性。在所建序列基础上,分析了东北百年气温的年代、年和季节等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特点和地域分布特征,采用谱分析方法探讨了序列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并采用Mann-Kendall和Yamamoto方法对经过滑动平均的气温序列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东北近百年年平均温度表现为明显的增暖趋势,但为起伏式增暖;冬季增温非常强烈,夏季在1995年以前不仅没有升温,反而有明显降温趋势,但1995年以后夏季气温明显升高,春秋季的升温趋势与冬季类似,但幅度小得多;在区域内,增温强度似乎并不随纬度增大,纬度较低的沈阳增温最强;三种典型下垫面中以山地的增温幅度最强;功率谱分析表明了百年气温变化的2.3年和4.2年的主周期,其中2.3年周期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90.
从城镇体系的演变看清代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发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清代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发与城镇体系演变是两个互相促进、互相作用的过程,东北地区州、道、府、县等各级民事行政管理机构是为了管理从事农业开发的汉民而设立的。从城镇体系演变及城镇密度空间变化过程来看清代东北的土地开发,得出结论:清代东北地区城镇体系的发展可区分出4次城镇设置的增长时期;清代城镇体系在空间上呈现出从南向北、从中间向东西两侧的阶段性扩张的特点。与此相对应,清代东北土地开发也经历了几次规模较大的浪潮并发生了垦殖界线的北移;重点开垦区域是沿今沈阳-吉林、长春-哈尔滨一线不断往北的,且自该线往东西两边扩展,体现出自然区位条件、地形因素及政策等对土地开发的限制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