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33篇
地质学   234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1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该文根据戴维斯山地演化模型 ,推导了四维剥蚀地貌的数学模型 ,阐述如何基于这个数学模型 ,采用计算机模拟四维剥蚀地貌。最后详细介绍两个四维剥蚀地貌的计算机模拟实例  相似文献   
592.
雅鲁藏布江河谷风沙地貌分类与发育问题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李森  王跃 《中国沙漠》1997,17(4):342-350,T001
雅鲁藏布江河谷风沙地分类体系则4级21个类型组成,其中风积地貌划分为谷底与谷坡风积地貌2个亚类。河谷风沙地貌面积1929.946km^2,可称为“雅鲁藏布江河谷沙地”。河谷区具有沙源,风动力和堆积场地等风沙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593.
长山群岛和辽东半岛南部的海岸阶地及新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排除水动型海平面升降影响,本文根据1981—1987年所获得的资料,应用大海岸阶地综合纵剖面分析法,讨论了长山群岛和辽东半岛南部海岸阶地及其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性质。结果表明:第四纪期间,研究区经历了强烈的整体性断块上升运动,区内未发现明显的隆起、凹陷或断层的垂直错动,而是显示了由东南向西北轻微掀斜式的继承性整体构造上升特点。此外,依据第四纪、近代和现代的构造上升速率,认为本区仍保持着新构造上升的总趋势,地震危险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594.
1605年琼州大地震陆陷成海和可能的海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起浩 《海洋学报》2007,29(3):146-156
海啸通常分近海海啸和远洋海啸.近海海啸发生在近岸数十千米或一二百千米以内的海底,而远洋海啸是从数百千米至数千千米外的远洋或横越大洋传播过来的海啸[1].据我国研究者统计,我国有记载以来共记录了26次地震海啸,其中造成损失的破坏性海啸至少有8~9次[2].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外较多研究者和国内研究者大都主要研究和论述近海地震海啸和远洋传播的地震海啸及给海岸带带来的灾害和影响[3,4].虽然我国地震工作者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在文献中论述过琼州大地震极震区一些海岸陆陷成海[5,6],其后又有多人对这次大地震陆陷成海进行过进一步深入研究[7~21],但都未明确与海啸之联系.  相似文献   
595.
Blowouts are the most regionally pervasive active aeolian landform on the northern Great Plains of North America. This study reports a long‐term investigation into the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wo adjacent blowouts in a continental dune field. The blowouts were monitored for a decade in the Bigstick Sand Hills of southwestern Saskatchewan, Canada. Topographic changes were determined from dense arrays of erosion pins in each blowout (1 per 4 m2, n = 171; and 1 per 16 m2, n = 150). Pin measurements were made 16 times between May 1994 and May 2004. Over the decade both blowouts expanded and more than doubled in volume. Differences in form–flow interactions have caused the larger of the two blowouts to deposit more than a metre of sediment within the deflation basin, and the smaller blowout to erode by more than a metre. A negative feedback effect was triggered when the larger blowout reached a critical size around 1994 (60 m × 36 m × 8·1 m, length × width × height) when sediment was no longer eroded from the deflation basin. A positive feedback in the smaller blowout continues to facilitate erosion from the deflation basin. Monthly observations since 2002 indicate that aspe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blowouts by creating a spatial asymmetry in sediment availability. Sediment is more readily available throughout the year on south‐facing slopes, which receive greater insolation than north‐facing slopes and are often drier and more frequently thawed in this cold‐climate environment. Comparisons between climate data from a remote meteorological station 45 km to the southwest and sediment transport indices developed from the erosion pin data produced very few correlations significant at the 95 per cent confidence level. Nevertheless, the signs o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indicate that sediment erosion and deposition in both blowouts respond similarly to the following climate variables recorded at the remote station: (i)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ii) the transport capacity of the wind and (iii) transporting winds from a directional wedge between 180 and 330°. Taken altogether,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limate and feedback effects in blowout development that may be extended to other blowouts in continental and coastal settings.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96.
 以风成沙地地形的共性—— 同一性作为切入点,探索了风成沙地地形高长比和深长比的变化范围以及它与气流流速结构的关系。通过调查发现,尽管沙积物尺度有大有小,形态繁简差异悬殊,但绝大多数风积地形,尤其在主风向单一地区,它们的高长比Kg存在着明显的变化范围,其界阈Kg≤1/10;而风蚀地形的深长比Ks也有相同的属性,只是Ks≥ -1/10。如果用K代表沙区正负两种风成地形的共同属性,则K=Kg=-Ks,即K≤|±1/10|。研究认为,风成沙地地表形态之所以具有这种共同特征,主要在于气流与沙质地表的相互作用中,地形的高长比同气流垂直分速与其水平纵向分速之比这两个比例之间相互制衡相互顺应的结果。野外试验证明高长比K≤1/10的沙质地表地形阻力最小、最适宜风沙流通过,因而形态比较稳定,且具有自修复功能,并在治沙工程中已经得到验证和广泛应用。因此称这种比例关系为1/10定律。以高长比1/10为界,对于比值远大于1/10的特殊的沙积物地形,我们以敦煌鸣沙山为例,根据外界山体对气流场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风速结构的变化,提出对鸣沙山成因的猜想。鸣沙山的形成从反面、从更广阔和更深的层次上证明了1/10定律的存在。  相似文献   
597.
徐起浩 《华南地震》2006,26(1):17-27
根据琼州府志、琼山县志及一些家谱、族谱等的记载,再加上对海域中退潮后海底残留的房屋、坟墓等各种沉没于海的人类活动废墟和东寨港海域中地震地貌的发现与考察,结合本人和前人以往的研究成果,证实1605年7月13日海南岛琼山县发生的71/2级强地震导致琼州海峡东南侧与琼北陆地相连的海底及与海相连的琼北东部一些沿岸陆地大面积同震快速下沉,使得原先为陆地的东寨港、北创港和舖前港及其以北海域等地区大面积陆陷成海。这是一次生源地在与海相连的海岸带的同震海岸下沉。推断了这次地震海啸;比较了这次陆陷成海地震海啸与生源地在近海和大洋海底的地震海啸的异同;也与北美西海岸生源地在太平洋板块斜插在北美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消减带的海岸同震下沉及海啸比较了异同。最后还提出,琼州大地震陆陷成海灾害应从根本上区别通常所说的震陷灾害。  相似文献   
598.
太行山南缘断裂带新构造活动及其区域运动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岳桥  马寅生  杨农 《地震地质》2003,25(2):169-182
基于TM遥感影像的构造地貌解译和野外活动断层滑动矢量的测量和分析 ,阐述了太行山南缘断裂带第四纪左旋走滑活动的构造和地貌标志 ,反演了断裂变形的构造应力场 ,探讨了太行山南缘断裂带左旋走滑活动的区域运动学意义。研究表明 ,第四纪时期太行山南缘断裂带是一条斜张左旋走滑断裂。断层滑动矢量观测显示新近纪以来有 2期引张应力作用 :早期为NE -SW向引张 ,晚期为NNW -SSE向引张 ,这个观测结果与渭河地堑盆地的新近纪—第四纪 2期引张构造应力场一致。根据华北盆地构造资料推断 ,太行山南缘断裂带向东延伸与盆地内的泌阳 -开封 -商丘断陷带相接 ,共同构成了南华北和北华北 2个断陷区的构造边界。指出该断裂带作为南华北块体北缘 ,其新构造时期的斜张左旋走滑活动与南部秦岭断裂系左旋走滑活动一致 ,它们组成了一个宽阔的、向东撒开的、弥散型分布的左旋走滑形变带 ,调节着华南地块相对于华北地块向SEE方向的构造挤出  相似文献   
599.
岩石圈流变强度与中国大陆构造运动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GPS观测资料和地震学研究成果为约束,针对不同流变参数的中国大陆岩石圈模型,数值模拟了岩石粘度与中国大陆板块边界作用强度的关系,探讨了陆-陆碰撞对中国大陆分层岩石圈运动的驱动机制.给出了陆-陆碰撞驱动力、附加地形与山根浮力及热浮力对中国大陆构造运动的驱动特点.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对中国大陆驱动的边界作用强度之比约是4:1.25:1,所引起的水平主压应力主要集中在坚硬岩石层;而附加地形等垂直方向作用力在水平方向产生的最大主压应力则主要集中在软弱岩石层.这种垂直方向上的作用力在高原南部地区阻碍陆-陆碰撞向北的推挤运动,在高原东北部增加对其它块体的推挤作用。  相似文献   
600.
流水地貌与铀矿床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盛富 《铀矿地质》2003,19(4):232-236,219
渗入砂岩型铀矿床主要分布在现代河流附近,并与深大河谷关系密切。本文从追溯铀矿床的主要含矿砂体的物源、探讨河流对铀矿床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论证流水地貌的控矿作用,即流水地貌不仅为铀矿床提供了物质条件,而且控制层间氧化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