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68篇
  免费   2347篇
  国内免费   4802篇
测绘学   254篇
大气科学   2811篇
地球物理   2243篇
地质学   7245篇
海洋学   3096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935篇
自然地理   3810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684篇
  2021年   610篇
  2020年   685篇
  2019年   785篇
  2018年   668篇
  2017年   648篇
  2016年   664篇
  2015年   696篇
  2014年   924篇
  2013年   845篇
  2012年   960篇
  2011年   924篇
  2010年   672篇
  2009年   870篇
  2008年   831篇
  2007年   896篇
  2006年   921篇
  2005年   812篇
  2004年   810篇
  2003年   719篇
  2002年   644篇
  2001年   539篇
  2000年   520篇
  1999年   484篇
  1998年   374篇
  1997年   366篇
  1996年   297篇
  1995年   257篇
  1994年   242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金万富  何广静  陈乐 《热带地理》2020,40(3):515-524
利用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探究了1984—2016年中国高尔夫球场数量时空演变、影响因素和扩散模式。结果表明:1)球场数量变化经历了低速增长期、稳定增长期、加速增长期和紧缩期;2)球场空间分布范围经历了扩张期和收缩期,向北、向西扩散较为明显;3)目前球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外向型经济突出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4)人均GDP、人口规模、区域开放程度、交通优势度、气候类型和土地资源稀缺性与球场空间分布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交通优势度相关系数最大;5)高尔夫球场空间扩散模式兼具接触性扩散和等级性扩散。  相似文献   
62.
名山分类是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理论之一.按成因、属性和功能等不同标准,将中国名山分成地质、气候、历史、文化、政治、军事、揽胜、探险、科考、健身等17个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63.
王淑佳  孙九霞 《地理学报》2022,77(2):474-491
本文在理论层面构建传统村落保护研究模型,并以西南地区为例,分析宏观视角下传统村落区域保护水平及影响因素。结论显示:① 传统村落保护研究模型涵盖评价体系和影响因素两个子模型。评价体系模型包含从宏观到微观的传统村落时空分布、整体保护水平和单一属性3个层次,其中整体保护水平分为宏观区域和微观社区两个亚层,保存率和分布密度是评价区域保护水平的简易方法;影响因素模型包含基于时间、空间和类型划分的两类基本分析模型。② 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区域保护水平呈现显著空间分异,在行政区划边界地区形成5个热点集聚区,丽江市传统村落保存率最高,黔东南州分布密度最高。③ 影响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宏观保护水平的地理区位因素为海拔、水系、中心城市和交通干道。经济社会因素中,非遗规模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人口密度、经济发展、交通建设、交通流动和非遗规模的相关系数存在显著空间分异,城镇化率、产业结构对于区域保护水平无显著影响。本文是对传统村落保护理论体系由个案向整体、由微观向宏观、由零散向系统、由单一向多元方法的推进,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以《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为基础,对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的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随时间演进的月际和年际发生特征、主要发生类型、危害性及主要危害区域、分形性质。在此基础上,还初步探讨了灾害性海潮的成灾原因及相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5.
辨析都市圈及其相关概念是设立模型划分都市圈的基础。本文进一步明确了首都圈的内涵、特性及影响因素 ,论述可达性和辐射、接受能力对首都圈划分的决定作用。基于重力模型和场强模型 ,提出了首都圈的划分方法和指标。并对中国首都圈进行科学划分 ,指出首都圈的功能定位为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部经济中心、金融商贸中心和外向型简经济中心 ;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文化中心 ;中国知识产业核心区和知识经济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66.
基于虚拟土理念的中国耕地资源价值核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高速发展带来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深化对耕地资源价值的认识,有助于实现耕地资源空间布局优化和耕地市场化流转.该文在明确虚拟土内涵与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属性出发,运用收益还原法、替代法等方法,以省级为单位,分别测算了中国产能虚拟土、资源虚拟土和生态虚拟土价值,通过SPSS聚类分析和GIS空间分析,从虚拟土角度分析我国耕地资源价值的空间分布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产能虚拟土得分最高的广东省是得分最低的内蒙古自治区的8.94倍;资源虚拟土得分最高的上海市是得分最低的黑龙江省的96.10倍;生态虚拟土得分最高的上海市是得分最低的贵州省的9.25倍.在空间分布上,产能虚拟土与纬度气候带分布基本一致,资源虚拟土分布受经济影响较大,而生态虚拟土分布则受气候和经济因素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67.
南海南部约30 ka来沉积有机质的生物输入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对位于南沙海区的1962柱状样中的有机质进行了热解色谱分析,估算了沉积有机质中水生生物输入和陆源生物输入的变化情况,得出了两种输入的高分辨率的堆积速率曲线,并依此探讨了有关的古海洋事件。发现Younger Dryas、Heinrich及Bond周期事件在本海区皆有表现,说明“西太平洋暖池”在末次冰期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68.
综述了南海和台湾以东海域若干气旋型和反气旋型涡旋研究.在南海存在着许多活跃的中尺度涡,我们分别对南海中、南部海域和南海北部海域中尺度涡作了评述.在南海北部海域,目前最感兴趣的问题为:南海水与西菲律宾海通过吕宋海峡的交换的物理过程,以及黑潮是否以反气旋流套形式进入南海.这些问题目前尚不清楚,尤其是这些问题的机理.这些问题必须通过今后深入和细致的、长时间的海流和水文观测,以及长时间卫星遥感观测资料的论证才能逐渐认识清楚.台湾以东海域,黑潮两侧经常出现中尺度涡,而且变化较大而复杂.文中着重讨论兰屿冷涡和台湾东北的气旋式冷涡.  相似文献   
69.
The Yinchanggou Pb-Zn deposit, located in south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western Yangtze Block, is stratigraphically controlled by late Ediacaran Dengying Formation and contains >0.3 Mt of metal reserves with 11 wt% Pb + Zn. A principal feature is that this deposit is structurally controlled by normal faults, whereas other typical deposits nearby (e.g. Maozu) are controlled by reverse faults. The origin of the Yinchanggou deposit is still controversial. Ore genetic models, based on conventional whole-rock isotope tracers, favor either sedimentary basin brine, magmatic water or metamorphic fluid sources. Here we use in situ Pb and bulk Sr isotope features of sulfide minerals to constrai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hydrothermal fluids. The Pb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galena determined by femtosecond LA-MC-ICPMS are as follows: 206Pb/204Pb = 18.17–18.24, 207Pb/204Pb = 15.69–15.71, 208Pb/204Pb = 38.51–38.63. These in situ Pb isotope data overlap with bulk-chemistry Pb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sulfide minerals (206Pb/204Pb = 18.11–18.40, 207Pb/204Pb = 15.66–15.76, 208Pb/204Pb = 38.25–38.88), and both sets of data plotting above the Pb evolution curve of average upper continental crust. Such Pb isotope signatures suggest an upper crustal source of Pb. In addition, the coarse-grained galena in massive ore collected from the deep part has higher 206Pb/204Pb ratios (18.18–18.24) than the fine-grained galena in stockwork ore sampled from the shallow part (206Pb/204Pb = 18.17–18.19), whereas the latter has higher 208Pb/204Pb ratios (38.59–38.63) than the former (208Pb/204Pb = 38.51–38.59). However, both types of galena have the same 207Pb/204Pb ratios (15.69–15.71). This implies two independent Pb sources, and the metal Pb derived from the basement metamorphic rocks was dominant during the early phase of ore formation in the deep part, whereas the ore-hosting sedimentary rocks supplied the majority of metal Pb at the late phase in the shallow part. In addition, sphalerite separated from different levels has initial 87Sr/86Sr ratios ranging from 0.7101 to 0.7130, which are higher than the ore formation age-corrected 87Sr/86Sr ratios of country sedimentary rocks (87Sr/86Sr200 Ma = 0.7083–0.7096), but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ore formation age-corrected basement rocks (87Sr/86Sr200 Ma = 0.7243–0.7288). Again, such Sr isotope signatures suggest that the above two Pb sources were involved in ore formation. Hence, the gradually mixing process of mineralizing elements and associated fluids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precipitation of sulfide minerals at the Yinchanggou ore district. Integrating all the evidence, we interpret the Yinchanggou deposit as a strata-bound, normal fault-controlled epigenetic deposit that formed during the late Indosinian. We also propose that the massive ore is formed earlier than the stockwork ore, and the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s of Pb and Sr isotopes suggest a certain potential of ore prospecting in the deep mining area.  相似文献   
70.
高爽  杨光兵  熊学军 《海岸工程》2022,41(2):144-152
声散射是重要的声学现象,海洋水体产生的高频声散射信号既可用于开展多种目的的声学海洋学研究,也可能对水下声学设备产生干扰,而海洋水体背景声散射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异特征,因此针对特定海区开展声散射时变观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在南海北部布放的锚系系统所搭载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获取了覆盖4个季节的累计约80 d的声散射数据,数据包括75 kHz和300 kHz两个频段,观测水深几乎覆盖了从海面到约600 m水深的整个水体。结果表明,水体在垂向上分布着上散射层和深散射层2个主要散射层。上散射层分布深度在冬夏较浅,位于约100 m以浅,在春秋较深,位于约200 m以浅;深散射层分布深度同样为冬季最浅,位于约300 m以深,但夏季则最深,位于约400 m以深。因此,两散射层的距离在夏季最远,在春秋最近。2个散射层的声散射强度(Sv)同样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上散射层散射强度夏秋较强而春冬较弱,深散射层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