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9篇
  免费   4079篇
  国内免费   2141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248篇
地球物理   4647篇
地质学   10570篇
海洋学   1255篇
天文学   340篇
综合类   296篇
自然地理   1623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288篇
  2022年   467篇
  2021年   627篇
  2020年   539篇
  2019年   820篇
  2018年   942篇
  2017年   1068篇
  2016年   1152篇
  2015年   968篇
  2014年   1072篇
  2013年   1394篇
  2012年   1028篇
  2011年   962篇
  2010年   846篇
  2009年   842篇
  2008年   834篇
  2007年   771篇
  2006年   666篇
  2005年   639篇
  2004年   509篇
  2003年   464篇
  2002年   396篇
  2001年   320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以气象资料为基础,为土壤系统分类的需要,估计了四川盆地紫色土的温度状况,采用逐步回归方法,从与土温相关的10项气象因素中,筛选出6项主要影响因素。根据本区土层浅薄的特点,建立了不同深度土层的土温计算方程。计算结果表明,按土壤系统分类的土温状况诊断标准,本区拥有热性土壤温度状况。  相似文献   
882.
傅碧宏 《沉积学报》1995,13(4):153-160
根据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中奥陶统和下志留统各组岩石的光谱特征分析,选择了TM3/1(Y)2/3(M)7/5(C)减色比值合成影像对研究区岩石地层层序进行划分和对比,划分出O12、O22、O32、S11和S21等5个影像岩石地层单元,它们与研究区的岩性组一致,但其精度高于研究区1:20万地质图。通过影像岩石地层的对比研究发现,研究区西部皮羌断裂以西在中奥陶世几乎未接受沉积,皮羌断裂以东出现了坎岭组,再往东至研究区东部,中奥陶统沉积较全;早志留世早期研究区西部沉积了海相红层,往研究区东部则相变为海相绿色地层。尤其是通过TM比值图像的分析,发现前人认为分布很局限,但具有很大生油潜力的印干组在研究区分布范围较广,并推断其沉积中心位于与研究区相邻的塔北隆起和北部坳陷一带。这为塔里木盆地油气评价和勘探提供了新的资料,并表明TM遥感数据的应用是沉积盆地油气勘探研究中的一种很有潜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83.
川江流域防护林区森林地面积仅占全区林地面积的44%,而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宜林地等尚需抚育或营造的林地占56%,其中宜林地尚有20%。在分析区内林地利用现状的同时,指出了各类林地的主要土壤类型、主要问题及造林或抚育的难易。着重从森林营造和管理角度,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林地措施。  相似文献   
884.
引滦工程后滦河三角洲水文过程发生很大变化,滦河入海水量骤减河海动力平衡破坏,海洋作用相对增强,滦河口盐度增加,盐水入侵长度增大,三角洲地下水含盐量增高,土壤盐渍化的面积扩大。  相似文献   
885.
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地壳深部结构与构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1986-1988年,福建省地震局在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完成了五条地震测深剖面:宁德-永春剖面;洪懒-宁德剖面;莲峰-福州(尚干)剖面;南平-永泰-平潭非纵剖面;并在宁德-古田-嵩口首次试验扇形剖面观测系统,结果表明,扇形剖面对确定断裂是有效的. 根据对地震波走时的正、反演计算,用理论地震图和射线追踪方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得到了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地壳深部为高、低速相间的速度分布特征.地壳介质速度为6.40km/s,在中地壳普遍发育一层速度为5.80-5.90 km/s、厚度约5.0 km的低速层.Moho面深度30-33 km,福州盆地为一Moho面隆起区,隆起幅度达3.0 km.北西向断裂发育,其中,闽江断裂在纵剖面和扇形剖面均有明显的反映,并切割到Moho面2.0-3.0 km. 反射波谱频方法计算得到福州盆地地壳Q值仅120-150,比邻近地区明显偏低,中地壳低速层Q值为40-80,是一典型的低速-高导-低Q(高衰减)结构层,此层上界面埋深14-15 km,与居里面埋深较一致.这些结果为福州地区的地热资源远景预测和开发提供了地壳深部结构和某些地球物理场背景.  相似文献   
886.
塔里木盆地西部海相白垩系—第三系界线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宪璞 《地球科学》1990,15(3):325-335
  相似文献   
887.
A white mica crystallinity study of the Berwyn Hills, North Wal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White mica crystallinity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90 samples of mudrocks, six of spotted slate, and five of accretionary lapilli tuff from the area around the Berwyn Hills, North Wales. Strain was measured for some of the spotted slate and tuff samples. The metamorphic grade increases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with values of the Kübler index varying from 0.64 to 0.20Δ2θ. Metamorphic zonal boundaries follow the strike of bedding and cleavage, but crystallinity values increase into stratigraphically younger rocks on the northwest side of the Berwyn Dome. This effect is attributed mainly to a rapid increase in the thickness of synmetamorphic overburden to the northwest, comprising exposed Silurian turbidites and inferred Lower Devonian non-marine sediments. Strain variations have a more local influence on crystallinity, and lateral variations in the contemporary geothermal gradient cannot be ruled out. However, only with unrealistically high gradients would the need for a thick Lower Devonian component to the overburden be removed. This reasoning implies that the metamorphic peak was coeval with the Acadian (late Caledonian) event, rather than with an early diastathermal event.  相似文献   
888.
垭头铀矿是湘西沅麻盆地白垩系红层中较为典型的沉积矿床,位于盆地东北缘,靠雪峰隆起,置于Z_b,(?)_(1x),地层之上。本文是在综合野外实践的基础上,研究矿床的沉积特点、控矿沉积相以及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889.
松辽盆地白垩纪古气候特征及其变化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合研究了松辽盆地白垩纪古气候的沉积记录、孢份古植物群记录及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得出了松辽盆地白垩纪古气候的演变规律。并认为碳族国与古气候旋回有密切的对应关系,大气中CO_2含量的变化是古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每一温暖时期的开始都与大气中CO_2含量的增加有关,随着固碳作用的增强,温室效应削弱。碳旋回是古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90.
Q-mode factor analysis of soil particle size data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three dominant geomorphic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particle size in a catchment on the basaltic Darling Downs landsurface. Three factors are shown to account for 95 per cent of the textural variability of a suite of transported and sedentary materials.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ps of samples associated with the three factors suggests that the three fac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weathering, and bedload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respectively. These interpretations are supported by the detailed graphical analysis of the cumulative particle size curves. The spatially variable influence of the three factors and related processes is given by their respective factor loadings which are mappable for the surface layer materi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