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云南临沧花岗岩中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云南临沧某地花岗岩风化壳中新发现一中型离子吸附型轻稀土矿(iRee),是高海拔地区发现的又一个典型矿床,这对今后在高海拔地区找矿具有指导意义。通过研究此矿床,并结合岩体中已发现的iRee矿床,本文总结了此类矿床的成矿规律。研究区矿床的成矿母岩是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中粗粒结构,含稀土矿物主要是榍石、褐帘石、磷灰石、独居石、磷钇矿和锆石等;岩石具有高硅、高钾和低铁、低镁的特征,∑REE>150×10-6,相对富集LREE。矿区内风化壳厚度在2~30m之间,发育完整的风化壳,自上而下可分为表土层、全风化层、半风化层和微风化层;全风化层是主要的含矿层;风化壳中∑REE的含量是基岩的3~5倍,稀土配分形式与基岩相似,局部见重稀土异常;矿区由北至南,地势由高到低,矿体埋深由深变浅,稀土品位逐渐增高;由西向东,稀土品位中间高、两边低,且东边高于西边。临沧花岗岩风化壳中iRee矿床或矿化点主要分布于岩体中—南段,均以LREE型稀土矿床为主;岩体处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季风气候带;矿区主要发育中低山、丘陵地貌,区域上受次级断裂构造作用影响;成矿母岩多为中晚期岩浆岩产物,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风化壳中∑REE含量受地形地貌的影响表现出:在平缓开阔的多层台地和起伏缓和的低山丘陵地貌下,山腰和山顶较为富集;中低山顶部宽缓的带状地貌,山腰至山顶较为富集。  相似文献   
22.
临沧锗矿褐煤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ICP-MS测定了临沧锗矿中51件含矿煤,5件无矿煤的稀土元素和锗含量,并与含矿煤层中热水成因燧石及其底白云母花岗岩进行对比,探讨了含矿煤与无矿煤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与锗超常富集的关系。得出几点初步认识(1)无矿煤和含矿煤的稀土元素主要来自基底白云母花岗岩;(2)无矿煤属正常沉积产物,含矿煤组成叠加了热水活动产物;93)形成临沧锗矿的锗可能主要由热水活动带来。  相似文献   
23.
云南临沧晚中新世槭属叶片和翅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省是研究我国植物多样性,植物区系演化及被子植物迁徙路线的有利场所。文中鉴定并描述了采自云南临沧上中新统邦卖组的槭属(Acer)8块叶片和17块翅果化石,共鉴定为4个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和1个相似种,分别为Acer lincangense sp.nov.和Acer cf.jingdongense。槭属化石在云南邦卖组的出现,证明了该植物群具有北温带和古热带的混生特征,反映了当时植物区系类型的多样化构成了云南现代植物多样性的基础。另外,通过对Acer全球大化石记录以及现生种的统计,总结得出槭属的地史演化具有3个发展高峰期:依次为始新世、中新世和全新世,从古至今呈现一种螺旋式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24.
锆石Ge含量和年龄对云南临沧锗矿床物质来源的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临沧锗矿床产在以临沧花岗岩为基底的中新世断陷盆地中。已有研究表明,成矿元素Ge来自基底花岗岩,但临沧花岗岩是复式岩基,具有多期次的岩浆活动,而Ge来自哪期岩浆活动并不清楚。文章对采自晓街、临沧、勐库和勐海的7个花岗岩样品(纵贯临沧岩基)进行了LA-ICP-MS锆石原位Ge元素含量分析和U-Pb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岩基主体岩浆活动时代与前人研究成果一致,为(215.6±2.7)Ma~(236.9±3.7)Ma,同时也有少量继承锆石(303~2533 Ma);w(Ge)在主岩浆期的锆石中为0.23×10-6~4.21×10-6,平均0.53×10-6,在继承锆石中为0.34×10-6~3.43×10-6,平均1.18×10-6;而在本次研究中新发现的年龄为106.5 Ma和87.7 Ma的年轻锆石中w(Ge)高达102×10-6。因此,推测临沧锗矿床中Ge来源于晚期岩浆或热液作用。这个结果为成矿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25.
成矿元素富集作用是煤型关键金属矿床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云南临沧煤型锗矿床中锗富集过程进行热-流-化-质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吻合,验证了煤型锗矿床成矿理论及数值模拟方法在矿床学理论研究中的作用。岩体上表面形态是临沧锗矿床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具有穹隆形态的岩体上表面能够使含煤盆地底部产生9.1×103倍的锗富集(相较于反应物浓度),在岩体规模减小50%的情况下仍有6.9×103倍的富集,而凹陷和水平的岩体上表面分别只产生了589倍和9.3倍的锗富集。因此,具有穹隆形态的岩体上表面更有利于其上部的含煤盆地形成高品位的锗矿化,穹隆状岩体的上表面可为岩浆热液成因的煤型锗矿床深、边部找矿勘探提供有利信息。  相似文献   
26.
位于滇西三江地区南澜沧江带的临沧花岗岩,其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岩的SiO2含量为66.84%~73.99%,平均为69.72%,K2O/Na2O值高,为1.42~30.1,平均为8.66,Al2O3含量为12.94%~15.23%,平均为14.44%,铝饱和指数A/CNK为1.06~8.59,平均为2.61,大部分大于1.1,为高钾钙碱性过铝-强过铝花岗岩。岩石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总量198.2×10-6~359.2×10-6,平均为252.5×10-6,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La/Yb)N为7.87~17.62,平均11.19,δEu为0.34~0.57,平均0.48,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显示明显的负Eu异常。两件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9.19±0.99Ma和219.69±0.67Ma,属晚三叠世。SiO2-P2O5、SiO2-Zr判别图、K2O-Na2O判别图、ACF图解等花岗岩成因类型判别图指示临沧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其物质来源为贫粘土的砂屑岩。微量元素Rb-Y+Nd判别图中,临沧花岗岩体投影点全部落入后碰撞花岗岩区。在Sr-Yb判别图中,投影点大部分落入低Sr高Yb型花岗岩区,与我国东南沿海花岗岩特征一致,应形成于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后碰撞阶段。锆石Hf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εHf(t)均为负值(集中于-14~-11之间),Hf地壳模式年龄集中于1.95~2.15Ga,推断其为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锆石定年结果及岩体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我们认为临沧花岗岩形成于缅泰马陆块与思茅地块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的后碰撞阶段,应形成于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27.
The study on marine hydrothermal sedimentationtends to be perfect at present, and a suit of hydrother-mal sedimentary distinguishing criterions (includingstructure, conformation, geochemistry, etc.) has beenfound[1—12]. While it is unsubstantial on the study ofhydrothermal sedimentation in continental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little was known about therelation between continental hydrothermal sedimenta-tion and metal mineralization. The Lincang Ge deposit,hosted in coal with independent…  相似文献   
28.
昌宁—孟连带位于保山—耿马和思茅一临沧地块之间,保存有多种缝合带记录和罕见的泥盆纪至中三叠世连续洋盆沉积序列,代表古特提斯多岛洋主支部位,临沧地块很可能是一个亲冈瓦纳的外来地体,晚二叠世前增生到思茅地块西缘。因此,澜沧江带和昌宁—孟连带晚二叠世前属于同一个洋盆,向南与泰国北部难河—程逸缝合带连接。古特提斯的最后封闭发生于晚印支期,以后又遭受新特提斯阶段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29.
朱艺婷  李晓峰  余勇  李祖福  吴永 《岩石学报》2021,36(7):2179-2188
松山锡矿位于滇西临沧花岗岩基的西北侧。矿体主要赋存于临沧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松山组绢云石英片岩接触带矽卡岩以及花岗岩和围岩的裂隙中。由于缺乏精确的成矿年代学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矿床成因的认识,并制约了进一步的找矿勘查工作。本文首次利用LA-SF-ICP-MS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技术对松山锡矿床矽卡岩型和电气石石英脉型矿石中的锡石矿物开展了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2件锡石样品的~(207) Pb/~(206)Pb-~(238) U/~(206) Pb谐和年龄分别为76.6±1.5Ma和79.6±3.6Ma,说明松山锡矿锡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与临沧花岗岩主体侵位时间(三叠纪)明显不同。结合地质特征和前人年代学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该地区存在明显的晚白垩世锡的成矿事件,研究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应围绕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以及岩体和围岩中的断裂展开。  相似文献   
30.
在高速城镇化背景下,临沧市的山地城镇在空间扩展中遇到了诸如城镇周边耕地被大量侵蚀、新城空置、城镇地质灾害隐患加大、城镇外围生态景观破坏,城镇地域特色丧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城镇建设中总是优先选择建设成本低廉的农田导致对耕地的侵蚀;(2)落后的工业化进程制约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导致新城空置、经济活力不足;(3)城镇空间采用蔓延式的拓展模式导致城镇地质灾害隐患加大和城镇外围生态景观破坏;(4)缺乏对城市特色的提炼导致山地城镇地域特色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