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3 毫秒
51.
利用2007—2015年北京市大兴观象台、28个道面自动气象站、部分区域自动气象站等多种台站观测资料分析了2007—2015年北京地区能见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5年北京地区春季平均能见度最高、夏季平均能见度最低,夏季及年平均能见度呈显著增加的趋势,春季和秋季能见度均呈波动增加,冬季颗粒物浓度的显著增加致使北京地区冬季能见度下降的时段集中在2011—2014年;空间上,北京西北地区能见度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和东南大部地区。秋季和冬季能见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年平均能见度的分布特征较一致,表现为能见度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递减;与能见度相关性最高的为相对湿度、颗粒物浓度、风向及风速,但不同要素在月、季和年尺度上的相关性差别较大;根据天气现象统计表明,近10 a来北京地区雾、霾、沙尘日均呈增加的趋势,但是山区与城区气象站点低能见度事件的发生频次存在较大的差异。整体来看,小于10 km能见度事件的发生频次在全区以增加为主,而小于1 km能见度事件的发生频次在全区以减少为主。此外,近10 a来北京地区干霾的发生频率为44. 29%,湿霾的发生频率为7. 13%,低能见度事件多由干霾造成,但湿霾发生时,能见度恶化的更明显。  相似文献   
52.
西成铅锌矿田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省利 《甘肃地质》1999,8(2):58-64
通过对西成铅锌矿田地层和矿石中有机碳含量的系统分析及有机质抽提物的气相色谱和色质谱联机分析,研究了有机碳含量与矿床的空间变化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种类与特征及有机质在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有机质在铅锌成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可能为以下4 个方面:(1)形成矿源层;(2)控制氧化还原条件;(3)通过吸附成矿元素或金属硫化物或形成有机—金属络合物(或螯合物),对成矿元素进行活化迁移;(4)有机质作为还原剂,还原硫酸盐形成金属硫化物沉淀,并提供部分硫。  相似文献   
53.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s and fluxes of heavy metals in suspended matters during a tidal cycle in the turbidity maximum around the Changjiang(Yangtze) Estuary,th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Zn,Pb,Cd,Co and Ni) have been analyzed.During a tidal cycle,the averag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are in the order of ZnNiPbCo àCd.The average contents in ebb tide are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at in flood tide.However,at the inshore Sta.11,influenced by the contamination from the nearby waste treatment plant,the average contents of Zn and Ni in flood tide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ebb tide and at the offshore Sta.10,the content of Cd in flood tide higher than that in ebb tide due to marine-derived materials.The five heavy metals,mainly terrigenous,are transported towards east-northeast,and settle down with suspended matters in the area between Sta.11 and Sta.10.Influenced by marine-derived materials,the flux value of Cd does not alter significantly with obviously changing in flux direction towards northwest.The source of heavy metals,the salinity of water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suspended matters are 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s of heavy metals during a tidal cycle.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Zn,Pb,Co and Ni) and the salinity of water,while the opposit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tents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suspended matters.Because of marine-derived materials,the content of Cd is not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suspended matters and the salinity of water.  相似文献   
54.
运用电子探针测定了粤东北嵩溪黑色页岩型Ag-Sb矿床岩石中海相镜质体和固体沥青两种不同类型有机质中银的含量。矿区有机质中银含量的变化在100×10-6~350×10-6范围内,是原岩石中银含量的几十至上百倍。有机质中银的平均值也高出该矿床工业开采矿石品位的数倍之多,具有显著的银异常富集特征。本项研究认为有机质中银的异常值主要来源于嵩溪黑色页岩矿源层的原岩和含矿流体。在沉积成岩和后期热液改造过程中,有机质能够通过化学络合作用和还原作用捕获矿源层中岩石和含银流体中的成矿元素银,并使之进一步富集(或沉淀)在固体沥青中;据此建议矿区中沥青的分布和沥青中银矿化的特征可作为矿床勘探中一种新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5.
本文根据海洋固体颗粒主要无机组份表面羟基的酸碱特性,描述了其表面羟基存在形态随PH变化特征,并研究了据零电荷点定义直接由表面羟基分布曲线测定颗粒零电荷点PHpzc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6.
姬淑红  李天兵 《盐湖研究》2004,12(3):39-41,54
对粉碎洗涤盐的技改过程、技改方向进行了总结并列举大量实验数据 ,说明技改前后粉洗盐质量变化及成功经验。同时对粉洗盐粒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7.
根据霄雲煤矿1313工作面突水情况,以及该突水点周围地层和构造,针对该突水点采用定向钻孔施工技术进行堵水施工,同时施工4个定向钻孔,其中施工2个突水通道注浆孔XY1、XY2封堵通道,定向封堵通道孔找准涌水通道是钻孔施工的关键;2个盖帽钻孔XY3、XY4,定向盖帽孔对准突水点封堵并提高注浆水头压力是钻孔施工的关键;钻孔钻穿突水点附近上方的采空区顶板,通过向突水点附近的采空区注入石子、沙子、水泥等封堵出水点,起到封盖出水点的作用。采用下行方式注浆,逢漏(漏失量大于10m3/h)注浆封堵。根据钻探揭示的实际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对钻孔的裸孔段,采取下行、大小间歇、复扫、复注的方式,达到注浆终止条件为止,凝固24h后,继续钻进,遇漏重复注浆,直至设计终孔深度为止。  相似文献   
58.
系统探讨了黔中小流域水体悬浮物和沉积物中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元素含量在河流与湖泊、悬浮物与沉积物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分布模式大致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平坦模式,δEu为0.82~1.25,δCe为0.79~1.25,整体变化不大,均表现为弱异常。麦翁河稀土总量与分布模式均发生异常,主要受上游盘龙煤矿影响。悬浮物的∑REE与pH呈反相关关系,而沉积物的∑REE却与pH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表明悬浮物与沉积物中稀土元素行为的控制因素不同。元素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及微量元素图解均表明悬浮物与沉积物中的元素具有同源性,主要来源于流域岩石化学风化和土壤物理侵蚀的产物,而某些金属元素Zn、Co、Cu、Cr、Ni则来源于周边工矿企业、农业生产等人为排放。本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喀斯特地区水体元素地球化学,揭示了小流域化学风化与物理侵蚀过程中的元素特征和物质输送状况,并为该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治理及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9.
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暖响应敏感,研究青藏高原近千年来环境演化过程、规律与驱动机制对预测其未来气候可能发生的变化有重要参照意义。通过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苦海沉积物总有机质相关指标[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有机碳与总氮比值(TOC/TN)和总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的研究重建了该区域过去840年来的环境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苦海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要来自于湖泊内源水生植物。由于暖期(冷期)时黄河上游径流量较高(低),苦海水位随之升高(降低),湖泊水动力增强(减弱),浅水区沉水植物对研究岩芯中有机质的贡献率提高(降低),导致沉积物TOC、TN、TOC/TN升高,δ13Corg值正(负)偏。人类活动导致的青藏高原近50年气候异常变暖可能是~1950 AD之后δ13Corg反映的黄河上游径流量变化与重建的中国温度记录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的原因。苦海沉积物δ13Corg记录与万象洞石笋δ18  相似文献   
60.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不溶微粒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冰芯中的不溶微粒是反映大气粉尘的良好指标,亦是冰芯定年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究不溶微粒在雪层中的季节变化特征,对采自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4 130 m处的雪冰样品进行不溶微粒分析。表层雪中粗微粒浓度在一年中有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2~3月、6~9月;总微粒只有一个峰值区,出现在4~8月。对比同期气象资料发现,其受降水、大气环流以及局地风影响显著。结合雪层物理剖面和微粒在雪层中的浓度发现:污化层是粗颗粒(直径大于10 μm)聚集的区域。对该粒径范围的微粒浓度峰值进行跟踪,发现不溶微粒在雪层中的浓度和位置变化与融水、物理成冰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