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251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25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广东大亚湾石珊瑚群落的分布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6月对位于南海北部亚热带的大亚湾和大鹏湾石珊瑚群落的分布、种类和覆盖率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亚湾共有石珊瑚24种,以秘密角蜂巢珊瑚(Favites abdita)为优势种,总覆盖率为20%,大鹏湾有石珊瑚21种,以精巧扁脑珊瑚(Platygyra daedalea)为优势种,总覆盖率为7.9%。大亚湾石珊瑚群落健康状况良好,但生长稀疏,群落密度低,空间结构简单,生长带窄;与1964年、1983年、1984年和1991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覆盖率从76.6%下降到20%,优势种从枝状的霜鹿角珊瑚(Acropora Pruinosa)转变成块状或皮壳状的秘密角蜂巢珊瑚,群落生态退化严重,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为破坏活动对珊瑚本身以及生长环境造成的压力所致,包括过度捕捞、盗采珊瑚、沿岸施工和水体污染等,建议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2.
旅游原本是在和谐的审美过程中亲近自然、获得美感并得到人性抚慰和心灵小憩的活动,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互动和人际之间的交往去追求和实现和谐的一种途径和方式.而现实的旅游活动却并不尽如人意,反映出客我之间的误解、互相轻视、缺乏合作甚至矛盾冲突等不和谐之音.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旅游活动中人际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及影响客我关系的因素和过程.通过对人们的社会知觉、自我认知偏差、交流和沟通等心理过程以及对客我关系实质的分析,提出建立和谐客我关系的条件是服务、沟通、理解与合作,最后探讨了建立和谐客我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3.
西藏地热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赵平  谢鄂军等 《岩石学报》2002,18(4):539-550
西藏水热活动是青苦恼高原碰撞造山过程的产物,其成因类型、物质来源和时空分布与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密切相关,地热流体(气、液相)中携带有中上地壳乃至地幔物质的深部信息。西藏地热流体可以区分出CO2型和N2型两类气体,其中绝大多数的地热气体样品属于CO2型气体,而典型的N2型气体则较少。前者具有岩浆热源和深循环两种成因类型,后者都是深循环成因。西藏气体样品中的He含量变化范围非常宽,最高的可达到1.5%。在门士热泉,首次检测到地幔He组分,这说明西藏地壳深处有地幔物质侵位。根据He同位素组成推断,羊八井、谷露等处的地壳熔融体中约有3%的地幔组分。西藏地热气体中的N2和Ar组分主要是大气成因,CO2组分大多以海相碳酸盐岩成因为主,混有少量有机沉积物成因CO2。当Log(H2/Ar)处于-0.8-0.3的区间时,H2/Ar地热温度计可以良好地指示热储层的温度范围。实际调查表明:西藏水热活动区大多分布在斑公错-怒江链合带以南地区,高温水热活动区主要出现在雅鲁藏布缝合带和那曲-羊八井-亚东活动构造带沿线。  相似文献   
34.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06,自引:17,他引:10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发生于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控制形成了-系列断陷盆地.安徽段的断陷出现在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苏鲁段仅发生于晚白垩世,而山东潍坊以北的断陷皆出现在早第三纪,显示了伸展活动南早北晚的迁移规律.这一伸展活动叠加在前期走滑构造之上,呈现为幕式的正断层运动.现可鉴别出断裂带的伸展活动经历过5次显著的断陷事件.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构造多不同于典型的裂谷.它与中国东部同期一系列伸展盆地形成的动力学背景一致,是太平洋板块向西正面高角度俯冲下、中国东部岩石圈上拱中出现的巨型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35.
冬半年冷空气过程中期预报业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金声  王秀文  王洁颖 《气象》1996,22(1):33-37
介绍了一种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结合预报经验,运用天气学、统计学、能量学诊断、人工智能和延伸预报等多种技术手段,通过综合决策,制作冷空气过程的中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36.
珠江三角洲工业地域分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从专业化部门的数量和发展水平以及专业化部门地区分布和组合两方面揭示珠江三角洲工业地域分工的基本特点。指出新形势下虽然不少县市存在专业化部门多而不精,工业结构趋同的问题,但珠江三角洲地域分工格局已开始形成。文章还讨论了形成工业地域分工特点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地域分工的措施。  相似文献   
37.
朱航 《四川地震》1993,(1):30-35
本文采用多分形的方法研究了四川西部地区20年来的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对D_q谱与D_(-1),D_(-2)曲线结合震例进行分析,指出其变化与强震活动有密切联系。并结合空区理论,认为D_q(q<0)主要描述了地震空区的情况,该方法在地震前兆信息提取有中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从日地关系的角度出发,探讨太阳活动对人类流行性疾病的影响。根据云南地区自建国以来的15种流行性疾病每年人数的资料,对每种疾病人数的相对比率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对应作图比较,并求其相关系数。考察结果为:猩红热、疟疾、炭疽、百日咳、白喉、流感、乙脑、痢疾、麻疹、脊髓灰质炎、姜片虫病、肝炎与太阳活动的关系不明确,伤寒、斑疹伤寒和流脑与太阳活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9.
海洋环境沉积物输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洋环境中沉积物的输运涉及复杂的过程和机制。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悬沙输运数学模型已经成为海洋沉积动力学的一个有力的研究工具。悬沙输运数学模型的有效运行需要正确的数值解法和模型中所含参数的确定,包括悬沙沉降速度、扩散系数、底床糙度和切应力,以及底边界上的沉降-再悬浮通量。由于复杂的水动力条件、屏蔽效应以及海底生物扰动等因素的作用,海洋环境推移质输运的经验、半经验公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充分考虑以上各种因素是正确预测海洋环境中推移质输运的关键。海洋环境沉积物输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着重进行各种过程和机制的研究,而这项工作依赖于高精度、高分辨率现场观测仪器的发展和更先进的颗粒态物质运动理论的建立。  相似文献   
40.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change, trophic evolution and heavy metals pollution history of the northern Taihu Lake in the last 100 years are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sedimentary geo-chemical proxies of the core sediments, such as grain size, nutrients, heavy metals, diatom, etc. The nutrients in the sediments depended mainly on the lake internal circulation and the heavy metals were from natural geogenic sources before the 1920s, which were not influenced by human activities generally, and grain size wa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heavy metals content in the sediments. The alternation of manner and strength of human activities in Taihu Lake catchm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1920s made the lake sediments coarser, and hence heavy metals and TP content decreased contrasted with that before the 1920s. TP content in sediments and water increased from the 1950s to late 1970s due to anthropogenic pollutants discharge, and the lake belonging to mesotrophic state. TN and TOC content and C/N ratio increased due to the increasing external pollutants into Taihu Lake by human activities, TP content also increased obviously in water and sediments, and the diatom association was dominated by eutrophic species since the late 1970s, indicating the eutrophication state of Taihu Lake in this period. Meanwhile the increasing in heavy metals content, such as Cu, Mn, Ni, Pb and Zn, and their proportion of valid fractions in the sediments indicates that they all result from human pollutants since the late 1970s. The heavy metal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have certain potential biological toxicity due to the higher SEM/AVS rat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