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4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367篇
测绘学   546篇
大气科学   309篇
地球物理   204篇
地质学   645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94篇
自然地理   7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41.
两种反映东亚夏季风异常的指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李峰  孙秀荣等 《气象科学》2001,21(2):178-185
本文利用文献^ [4]提出的一种新的反映东亚夏季风异常的海陆温差指数分析了夏季风异常时我国气温、降水异常以及东亚环流状况,通过分析指出,东亚夏季风偏强,则中国东部夏季气温偏高,江淮干旱,华北多雨;夏季风偏弱则夏季气温偏低,江淮多雨,易涝,华北少雨。通过两种夏季风指数的对比,海陆温差指数能更好地反映东亚夏季环流及天气气候异常。文中还指出,海陆温差指数能更好的反映夏季风异常的原因是它的定义方法更科学,更全面的反映东亚海陆热力差异,既包含了东亚纬向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又考虑了东亚经向海陆热力差异的因素,并用地表气温和海表温度差来表示海陆热力差,好于以往用海平面气压差来反映海陆热力差。  相似文献   
142.
文中对 1 998年 1月 1日到 8月 31日共 2 4 3d的南海季风试验再分析资料的地面感热场和潜热场进行 EOF分析 ,由感热的第一特征向量场发现 ,中南半岛地区、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和印度半岛的大部分是感热通量大值区 ,而海洋上是小值区 ,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明显 ,这种海陆感热对比是促使季风爆发的大背景。由感热的时间经度演变图可以看出 ,中南半岛所在经度范围内南北连续的感热分布对南海季风的早爆发具有重要作用。由温度平流项的分布可发现 ,中南半岛的加热作用明显早于青藏高原地区 ,使得中南半岛对南海季风的早期爆发有重要作用 ,而青藏高原对于南海季风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印度半岛与中南半岛的海陆分布的差异 ,使得两个地区的温度平流项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3.
渭河流域3 100年前资源退化与人地关系演变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黄春长 《地理科学》2001,21(1):30-35
渭河流域全新世古土壤S  相似文献   
144.
西南地区山地不同土地退化类型特征及调控途径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张建平 《地理科学》2001,21(3):236-241
土地退化不仅是目前全还需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而且也是重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之一,西南地区的土地退化是以水力侵蚀为主要动力形成的,文中简述了西南地区的土地退化状况,选择了4个(楚雄市、遂宁市,毕节地区及元谋县)山地不同土地退化类型进行分析,讨论了土 退化过程,提出了土地退化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45.
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提出了一个评估区域各点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新方法:(1)采用相对原则观察一时段内的变化方向;(2)物理模型与统计模型相结合,基于区域实际情况建立生境适宜性参照基准;(3)用多变量分析方法量度各点位与参照基准的差异。结合GIS和遥感技术,这种方法被应用于伊洛河中部地区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6.
广州市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陈朝辉  徐海清 《热带地理》1996,16(4):350-356
本文分析了广州市土地利用的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指出土地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隐患 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耕地和环境的保护,以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7.
区域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陆地系统科学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黄秉维  陈传康 《地理学报》1996,51(5):445-453
对区域持续发展的研究是持续发展深化的必由之路。区域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对地球表层自然与人文各种要素的综合规律的揭示,即陆地系统科学。对持续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既是地理科学责无旁贷的任务,也可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8.
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网区土地资源系统结构及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柏 《地理学报》1992,47(4):324-343
本文在对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网区土地资源系统基本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典型区域的数据对该土地资源系统动态进行分析。本区的土地资源系统进入广泛的农业开发时间仅五、六十年,但经过强人工作用,已从垦殖期转入衰竭期。只有以人工再生(高投入)的方式才能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维持系统的良性循环。否则,仅仅依赖自然再生(低投入)为主要的物质能量返回形式,必然导致粮畜生产带走物质能量,造成土地肥力得不到必要补充,形成土地资源日益衰竭的恶性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49.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通辽市科尔沁区土壤与农作物中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显示,研究区土壤硒含量水平普遍较低,且空间分布不均,仅局部达到足硒水平.硒元素主要富集在表层土壤中,且与有机碳、Al2O3、TFe2O3、Mn、P等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中有机碳、黏土矿物、铁锰氧化物对硒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有重要影响.研究区土壤呈碱性至强碱性,富硒农作物并不严格产出在富硒土壤中.因此,开发富硒农产品要综合考虑土壤硒含量、土壤有效态硒含量、农作物硒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地理景观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0.
云南境内澜沧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动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集内河、界河、国际河流为一体的河流。云南境内澜沧江流域涉及云南西部 7个地州39个县市。复杂的地形地貌结构和多种气候带,形成植被垂直分布和地域分布的特点,呈现出多样性变化特征;域内94%为山区;占流域人口83%的民族(18个少数民族)大分散小聚居立体分布在山区,土地资源一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最主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不同民族土地利用习俗,使流域内土地利用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在这样一个边疆山区民族地区,寻求一条多元民族文化下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加强民族团结,寻求均等发展机会脱贫致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富裕的关键。
    采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高新技术,典型地区启用了快速农村评估(PRA,RapidRuralAppraise)方法,对流域1990年、1998年土地利用现状及空间结构演变进行了时空动态叠合研究、森林土地时空动态的整体演变研究以及变化动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多元民族文化下土地利用人地系统演变和流域发展的关联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仅供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