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8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测绘学   160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987篇
海洋学   170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134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nonlinear analysis of urban evolution is made by using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theory. A first-order nonlinear autoregression model based on Clark’s negative exponential model is proposed to show urban population density. The new method and model are applied to Hangzhou City, China, as an example. The average distance of population activities, the auto-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urban population density, and the auto-regressive function values all show trends of gradual increase from 1964 to 2000, but there always is a sharp first-order cutoff in the partial auto- correlatio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rban development is a process of localization. The discovery of urban locality is significant to improve the cellular-automata-based urban simulation of modeling spatial complexity.  相似文献   
32.
THE CORRESPONDING ANALYSIS OF HEAVY-METAL POLLUTION OF SOIL IN ZHUZHOU C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ORRESPONDING ANALYSIS OF HEAVY-METAL POLLUTION OF SOIL IN ZHUZHOU CITY ShangJincheng(尚金城);LongAimin(龙爱民)LiBin(李斌);JiangJ...  相似文献   
33.
湛江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湛江城市建成区及城乡结合带的古树名木299株,其中古树292株,名木7株,分属 16科20属24种。树木种类以榕属(Ficus)植物最为显著,占总资源的77.9%;箭毒木(Antiaris toxicaria)、鹊肾树(Streblusasper)秋茄树(Kandeliacandel)、竹节树(Caralliabrachiata)、叉叶木 (Crescentiaalata)和牛蹄豆(Pithecellobiumdulce)等,为湛江特有的古树名木资源。分析了古树名 木资源的分布与湛江城市建设的关系,讨论了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初中毕业生地震科普知识的掌握情况,自行设计了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地震科普知识调查问卷,对100名武汉市初中毕业生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结果为良、中、差等级分别占4%、18%、78%。 说明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地震科普知识掌握情况令人堪忧,应尽早加强中学生地震科普知识教育, 以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35.
夜间经济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重要表征。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夜间经济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或基于市场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小范围精细化研究。本文融合多源数据为夜间经济提供了新的视角,相较于传统的调查数据,具有更加快速、高效、广泛的特点,适合于夜间经济大范围研究。本文基于夜间灯光、POI、OD流等多源数据,采用DBSCAN、K-Means++等空间聚类算法和研究供需关系的盈亏法,分别从消费者角度和商户角度识别厦门市夜间活动热点区域和夜间服务设施分布区域,分析厦门市夜间经济时空分布格局及相关性。研究表明:① 厦门市夜间活动在空间上呈多环状分布并向四周递减,夜间活动热点区域分布受假期的影响因地而异;② 厦门市部分区域已有服务设施未能很好地服务于夜间经济,现有的照明、夜景等夜间灯光基础设施存在供给不足之处;③ 居住人口密度与夜间活动密度呈中度正相关,研究结果具有有效性,夜间服务设施盈亏值及数量、夜间灯光与夜间活动密度呈中、弱度相关,并且餐饮设施更加依赖于夜间灯光。最后,为厦门市未来夜间经济建设提出了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和心理提供不同的夜间服务、加强夜间灯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市场扶持的举措。研究结论对促进社会就业、增强基础设施使用率有积极意义,同时也能够为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利用TM影像解译得到的三期土地利用数据(1988、1995、2000年)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典型农牧交错区的LUCC演化过程,主要采用土地利用开发度、耗减度、信息熵、空间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了不同阶段农牧交替演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草地、耕地、林地为研究区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整个研究时段内,耕地开垦和草地减少是主导LUCC过程。耕地开垦面积达2424.12km2,草地减少1959.65km2。从前后两个时期来看,前期(1988-1995年)耕地和草地变化更为剧烈,耕地以增为主,草地以减为主;后期(1995-2000年)草地转出速度放缓,但耕地开垦速度仍相对较快,林地转出速度加快;(2)土地流转过程以农牧交替演化为主,前期草地与耕地的交替转化剧烈,草地开垦面积达到2 040.50km2,耕地撂荒还草634.75km2,耕地开垦主要集中在敖汉旗的北部;后期LUCC过程放缓,草地转耕地面积为828.50km2,主要发生在敖汉旗以及林西县北部地区等区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弃耕;(3)三个时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别为1.290、1.301、1.304,赤峰市土地利用系统有序程度在降低。农牧交错演化过程的分析,为研究该地区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的变化和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7.
1932年以来北京主城区土地利用空间扩张特征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历史地图、地形图和遥感影像提取1932年以来,北京主城区城市空间扩张,以及建筑密度空间信息。从城市土地利用扩张特征、建筑密度变化特征以及驱动机制三个方面分析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张过程。研究表明:1984年前,北京城市呈现缓慢增长趋势。1984-1992年在市场经济驱动下,北京进入了第一次大规模快速的扩张阶段。1992-2000年间,由于我国出台了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这一时段城市空间扩张有所放缓。2000-2007年受北京城市建设规划、2008年奥运会场馆建设的影响,北京城市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快的扩张阶段。北京城市呈现单中心低密度蔓延,1982年前,城市扩张形态以相对较高的建筑密度紧凑扩张模式为主,1982年以来,呈现严重的低密度蔓延态势,特别是2000-2007年城市在5-6环之间"摊大饼"式与"遍地开花"式低密度蔓延问题更为突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是重大事件与人口、社会经济等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而且重大事件驱动对于长时间序列城市空间扩张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8.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城镇化发展迅速,大量自然地表转化为人工地表,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以城市热岛问题最为显著。因此如何缓解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引起的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热门研究方向。为精确分析城市空间格局对热集聚的影响,本研究利用2000年5月4日的Landsat ETM+和2016年7月27日获取的Landsat OLI两期遥感影像,获取福州市的土地覆盖信息并进行精度验证。在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反演基础上通过热点分析(Getis-Ord Gi*),并结合不透水面(Impervious Surface Area, ISA)信息来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福州市16 年来 LST的变化特性,空间集聚特性及其产生的尺度效应。热点分析结果显示:① 通过分析福州市内各地和热点中心的距离与LST的关系可较好地反映空间热聚集。2000 年在距热点中心0.97、1.03、0.95 km范围内热聚集明显;2016 年则增长到分别在距热点中心半径1.89、2.01、2.10、2.05、2.13 km范围内热集聚显著且热点区数量也从3 个增加至5 个。热集聚区(热点区和较热区)总面积在此期间从15.7%增至47.3%;② 由于热点图中的热点区和冷点区的形成不单取决于LST的高低,因此热点分析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相比,能更直观地分析土地覆盖变化对LST的影响,了解城市内部热强度变化的细节。本研究采用的热点分析方法可用于城市环境保护与规划,将来还可作为城市土地规划与热环境影响的分析依据。同时可利用热点分析图模拟城市微气候,估算城市绿地降温程度等。此外,未来还可基于此进一步探讨更多时相以及不同城市的对比分析,特别是对不同城市类型如带状城市,多中心城市及中心城市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39.
魏隆海 《福建地质》2009,28(3):193-199
武夷山龙井坑铅锌矿(化)体贮存于逆冲推覆构造带中,受其控制,矿(化)体产出特征取决于推覆构造带的规模和形状。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地球物化异常特征等的分析,初步认为属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40.
徐州市区地面塌陷与岩溶水开采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溶水是徐州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由于对岩溶水的长期不合理开采,诱发了地面塌陷。论文概述了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开采状况。较系统地分析地面塌陷的形成机制及诱发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