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6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In this work,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tri-butyl phosphate (TBP) i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lithium extraction from salt lake brine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lithium extraction behavior of N, N-bi-(2-ethylhexyl) acetamide (N523) was investigated, and its defect was analyzed in the view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N523-TBP mixture extraction system was proposed to alleviate or avoid the defects that N523 and TBP met when they were used severally. The composition of this mixture extraction system was determined as 20%N523-30%TBP-50% kerosene. The effects of brine acidity, Fe/Li molarity ratio, phase ratio and chloride ion concentration on lithium extraction efficiency we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The operation conditions in single stage extraction were optimized as brine acidity=0.05 mol/L, Fe/Li molarity ratio=1.3 and phase ratio=2.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chloride ion in brine was benefit for extraction of lithium. The structure of extracted complex was proposed as (LiFeCl4·nN523·mTBP)·(2-n)N523·(2-m)TBP (m+n=2) by chemical analysis and slope fitting methods. The extraction thermodynamic functions were calculated preliminarily, an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extraction process was an exothermic (ΔH<0) and spontaneous (ΔG<0) reaction, and the degree of disorder increased (ΔS>0) during the extraction process. This work will give some guidance to the lithium industry of Qinghai in both fundamental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22.
江西银山火山岩型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江西银山铜、金多金属矿床的矿化紧紧围绕多个中心呈有规律地分布,成矿物质既由岩浆从地壳深部带来,又部分来自基底围岩;成矿作用既受燕山期火山机构控制,也受基底构造控制;矿化具有多个中心复合叠加分带的特点,是一个典型的地洼型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23.
回顾了恒星表面结构多普勒成像研究工作的发展历史,重点评述了该项技术在类太阳活动恒星研究领域的应用。介绍了该项技术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给出了恒星表面黑子结构形态的多普勒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讨论了该项技术对观测仪器、观测过程和观测对象的要求,并对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4.
王予  薛林福  彭冲  马燕妮 《世界地质》2016,35(2):387-394
利用鞍山—本溪地区1∶20万重力资料及航磁资料、钻孔数据,结合实测岩石密度数据,采用地质剖面约束下的二维人机交互反演方法,完成了14条剖面的深部地质结构反演,确定了太古宙结晶基底的埋深。鞍山—本溪地区结晶基底的最大埋深约为4 500 m,在下辽河盆地埋深最大;埋深较浅的地区主要位于本溪市以南地区。推测在田师付镇和平顶山镇以南可能存在隐伏铁矿。  相似文献   
25.
针对低匹配内点率情况利用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RANSAC估计车载全景序列影像的极几何模型不稳定造成大量匹配点的粗差无法检测或误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约束条件的粗差检测方法 以冗余粗差为约束条件采用SIFT和最近邻匹配方法获取独立随机匹配点并构建特征光流矢量 利用光流幅度和方向直方图统计结果融合极线尺度和天空点约束条件实现全景影像匹配点的粗差检测 通过不同数据的实验分析在短基线条件下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大部分由纹理重复性尺度变化和运动物体产生的匹配粗差点 与传统方法比较本文方法可获得更高的匹配正确点数和正确率尤其在场景复杂造成的低内点率情况下算法表现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6.
针对GPSINS紧耦合导航中GPS伪距观测值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普勒平滑伪距在GPS/INS紧耦合导航的应用算法 首先给出了GPSINS紧耦合导航详细的动力学模型和观测模型在载波相位平滑伪距的基础上推导了多普勒平滑伪距的具体算法和方差-协方差计算公式并引入遗传算法对平滑因子进行最优估计然后利用实测数据验证了新算法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平滑算法能够有效提高伪距观测值的精度从而提高组合导航的定位精度相对于载波相位平滑伪距多普勒平滑伪距的精度略有提高而且多普勒平滑伪距不受周跳的影响算法的效率更高 与此同时伪距观测值精度的提高使其与伪距率观测值精度相当增强了滤波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7.
云环境下的时空数据小文件存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环境下的网络应用中存在着海量的时空数据小文件针对HDFS处理小文件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用户访问规律与数据自身属性的数据处理方案 该方案将用户访问转化为数据请求序列根据数据的时空属性提取并构建特征序列通过模板匹配找到用户在不同访问模式下的特征模板发现模板内文件之间的访问相关性合并相关文件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对小文件的存储读取效率减小了网络应用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28.
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和持续的汇聚在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帕米尔地区造成了强烈的陆内变形,形成一系列典型的构造地貌。文章在卫片解译、DEM数据处理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地貌观察与测量,对帕米尔东北缘的构造地貌与活动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认识: 1)在英吉沙地区,通过测量地貌变形面计算出英吉沙背斜隆起高度约为230m,并利用面积平衡法估算出英吉沙背斜的最小构造缩短量约为110m,参考前人的年代学数据计算出英吉沙背斜在中更新世以来的最低隆升速率约为0.23mm/a,最小构造缩短速率约为0.11mm/a; 2)在帕米尔前缘,乌泊尔断裂为一条伴随右旋走滑分量的逆冲断裂,该断裂的右旋走滑作用错断了古近纪地层及流过断裂的河流,通过测量单次地震造成的水系错断量并参考前人研究的该地区大震复发周期约为1000年,估算出该断裂的平均走滑速率为 4.0~6.8mm/a,并推测断裂开始活动的时间大约在 2.2~3.0Ma以前; 3)对喀什地区构造地貌特征的观察与研究表明,明尧勒-喀什背斜和阿图什-踏浪河背斜可能分别为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山山前冲断带和西南天山山前冲断带的前缘,该地区以西,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山和西南天山两大构造系统已经发生了碰撞和拼贴。  相似文献   
29.
本文将桐柏-商城地区金矿床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产于含碳泥质变质岩系中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产于花岗岩中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和剪切带型主矿床,并分别论述了各类型主矿床特征及成矿条件。指出含碳泥质陆屑碎屑-碳酸盐岩夹火山沉积合金建造是区内主要含金建造,它为金矿成矿提供物质来源,金矿找矿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这套合金建造的分布地段。  相似文献   
30.
李景春 《地质与资源》1995,4(4):307-311
热液作用是金矿化中极其重要的机制,金在热液中的存在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自然界中金元素主要呈金属态存在,而且其粒度极为细小,在自然环境中几乎没有化学反应能将其离解成离子状态,人工合成的金络合物在地质环境中基本未被发现,说明金难以以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热液中。根据许多地质现象及"纳米效应"推断金在热液中可能主要呈金属态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