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8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测绘学   156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129篇
地质学   963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164篇
自然地理   128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梅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万源 《热带地理》2007,27(4):379-384
在把握梅州城市近千年的形成与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梅州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特征,剖析其空间形态演化的成因。受河流的阻碍与切割、行政建制的变迁与政府导向、城市规划的引导与控制、城市的职能转变与规模扩张等多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梅州城市空间形态呈"块状-星状-纺锤形-圈层状"演化。梅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嬗变要满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分散组团状空间形态将是梅州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方向。  相似文献   
32.
金昌市铜镍矿区周围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金昌矿区不同区域土壤5~20 cm层中重金属各化学形态及活性态的迁移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不同化学形态迁移率不同,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平均迁移率分别为0.13、0.51、0.30和0.54。重金属总量和活性态(包括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迁移率也表现出很大差异,尾矿区土壤Cr总量迁移率较高为0.65,而其活性态迁移率较低为0.26,Ni与Cr迁移特征完全相反,总量迁移率为0.26,而活性态迁移率为0.67;农田土壤中Pb总量迁移率低而活性态迁移率高,Ni与Zn特征相似,总量迁移率高而活性态迁移率相对较低;大棚地土壤中重金属迁移率均较低,Cu和Ni活性态几乎未发生向下迁移。可见,重金属的迁移与其化学形态分布关系密切,与重金属总量的迁移率相比,活性态迁移率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出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特征和潜在危害性。  相似文献   
33.
利用2011-2013年冬季4次地面实测乌鲁木齐城-郊积雪深度与密度数据,应用普通克里格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乌鲁木齐城-郊冬季积雪深度与密度从2011年12月下旬-2012年2月下旬及2012年1月中旬和2013年同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郊冬季积雪深度与密度存在显著地区域分布差异及变化特征.整个冬季位于城东北部的米东石化工业园区积雪均较深,尤其12月和2月,在主城区内部又存在不同下垫面下积雪较多的区域.从12月下旬-次年2月下旬,积雪逐渐累积,且积雪深度比密度具有更大的空间变化幅度.除12月下旬大部分主城区雪密度比郊区大之外,1月中旬、2月下旬主城区雪密度均比城东和城东北方向低.2013年1月中旬积雪与2012年同期相比,平均积雪量明显偏厚,约31 cm,但雪密度变化范围不大且深度与密度的空间分布均发生明显改变.本文结果对于了解乌鲁木齐城区积雪的区域差异,为主城区道路积雪清运、保障道路通畅优化方案及春季融雪洪水防御预案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也可以弥补当前气象站点少且空间分布不匀的不足.此外,本文对卫星遥感数据反演的积雪参数精度验证也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4.
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小水沟泥石流治理防治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对甘肃省陇南市造成了严重危害。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对陇南市城镇村庄、交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武都区蒲池乡小水沟震后产生了大量的崩塌、滑塌堆积体,一旦遭遇暴雨,极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直接危及小水沟沟口左岸九年制义务学校一座及沟口两岸居民,因此治理该泥石流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当地暴雨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泥石流固体物质源及形成的踏勘,针对该泥石流具有危险度高,流量大的特点,执行全面规划、重点治理的设计思路,采取了防护、生物工程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拦挡工程为有效发挥工程泻洪、拦渣、调节、固床、稳坡和控制固体物质补给量,预防沟道下切及沟壑发展,减少泥石流对下游村庄危害,起到了积极作用;生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稳固堤前砂土、减缓水石流流速、减小水石流对护堤的直接冲蚀和破坏、保障堤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耕地的正常使用、增大植被覆盖率,绿化环境等。  相似文献   
35.
兰州市职住空间组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兰州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2010年兰州市内1 500份家庭调查问卷数据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兰州市居民的职住空间组织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兰州市居民的居住地和就业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2.34 km,有一半居民的通勤距离在1 km内,和北京、上海、广州等东部大城市相比,兰州市的通勤距离比较短,还没有出现类似东部大城市的职住分离比较突出的现象。兰州市作为多中心、带状组团城市,各组团内部就业与居住基本平衡,居民通勤多以本组团内部的通勤行为为主,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跨区通勤,各组团居民的通勤行为具有“近多远少”特点。各组团职住空间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城关区和安宁区的平均通勤距离较短,七里河和西固区的平均通勤距离较长。职住空间组织特征与城市中居住功能和就业功能的空间差异有关。城关区属于单向外来通勤流为主的区域、七里河区属于双向通勤流比较平衡的区域、安宁区和西固区属于单向外出通勤流为主的区域。  相似文献   
36.
张智全  张军  黄高宝 《中国沙漠》2010,30(3):614-619
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而干旱、半干旱区更是面临生态环境恶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强不同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环境管理对策,以庆阳市为例,对土壤侵蚀敏感性、土壤沙漠化敏感性、水环境敏感性和生境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并计算了生态敏感性综合指数,将庆阳市划分为生态环境不敏感区、中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和极敏感区4个等级。并提出了不同敏感性区域的环境保护对策和产业调整方向,以作为庆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37.
通过贵阳花溪夹泥质薄层的灰岩风化壳剖面的粒度分布特征的研究,结合矿物成分分析,揭示出岩性不均一的灰岩风化壳的发育特征: 灰岩作为剖面主体的成土母岩,风化早期,其以碳酸盐矿物的大量溶蚀及酸不溶物的残余积累为特征,同时方解石的溶解也延缓了酸不溶物的风化; 后期,随着易溶盐类消失殆尽,酸不溶物作为风化主体,开始了类似其它岩类的风化过程。而灰岩中的泥质薄层夹层,作为风化壳的次要组分,在灰岩风化过程中,由于存在巨大的体积缩小变化,泥质薄层被错断并被灰岩的风化产物所包裹,延缓了其风化发育进程。于是,各端元组分由于所处的微环境的差异,受风化溶液的影响程度不同,按照各自的风化方向和演化方式进行。随着风化程度不断增强,泥质薄片的包裹体分解,端元组分逐渐混合、趋同,风化壳趋于均质化,以统一的风化成土作用向表生稳定的矿物转变。   相似文献   
38.
做好土地资源数量管控,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是当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选择吉林省大安市东南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并融合污染元素进行农用地分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评定为三等及以上的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72.61%,研究区土地质量总体较好,优质和优良土地分布面积较大,主要为黑钙土,差等的土地主要为盐碱土或盐化草甸土。尝试性地将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产能评价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中的元素含量评价结合,开展了绿色产能评价。  相似文献   
39.
何耀堂 《福建地质》2006,25(1):32-38
近年在泉州沿海近代海滩上发现的钙质碎屑岩,经研究初步确定其时代为全新世早期,成岩阶段处于高能的水动力环境和温暖的气候条件,成岩作用可能与风暴潮流或地震、海底火山活动引发的海啸等突发性海洋事件有关,对于分析该区气候演变,判别海岸带迁移和海岸升降,进行灾害预测和灾害防治均具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0.
以昌都市左贡县扎玉镇为例,选用中巴地球资源二号遥感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用遥感软件提取植被指数并进行密度分割,确定植被覆盖度,并对其进行分级; 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提取坡度信息,并对坡度进行分级; 在1∶ 5 万比例尺下修正已有的土地利用类型。结果统计扎玉镇 76. 26%的土壤处于轻度及以下侵蚀状态,强烈及以上的土壤侵蚀比例达 5. 48%,土壤侵蚀剧烈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耕地部分,中度侵蚀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林草地部分,因此土地利用合理化以及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有效减小土壤侵蚀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