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流域地貌是泥石流形成的基础,对泥石流的发育有较大影响。本文基于地貌信息熵理论,利用GIS技术定量分析岷江映秀段小流域地貌发育阶段,以评价岷江映秀段沟谷发生泥石流的危险性。最后利用泥石流沟的实例数据来验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对比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能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322.
论述了影响科技期刊办刊质量的因素 ,提出了在知识经济新形势下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的几点建议 ,其中包括 :提高信息量 ;注重传播时效 ;适应社会规范以及迎接信息时代挑战。  相似文献   
323.
南京城市用地增长管理机制与效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核心城市之一,近20年来城市用地在现行管理框架下快速扩张.基于两个样区近20年城市扩展过程的用地数据.以城市规划的有效性代表用地布局的合理性,以地块闲置概率指征开发质量,定量评估城市增长管理效能.①选取南京城市沿交通轴扩展的两个样带,利用四期遥感影像跟踪分析近20年来城市用地增长的过程与管理机制;②采用增长调控效力指数、累积调控效率指数、土地闲置率等指标,定量分析城市规划及用地管理机制的有效性,指出规划对用地增长的5年累积调控效率达到70%左右:③基于样区478个土地利用斑块的离散数据进行逻辑斯蒂回归分析,表明城市规划对降低开发的盲目性、降低用地闲置率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P<0.001),用地制度与政策等管理因素也显著影响用地闲置率,用地审批权和规划管理权下放对用地闲置具有正效应.加强区域统筹,适当扩大城市规划的覆盖范围,加强行业管理,适当上收用地审批权限和规划实施管理权限,将有利于用地集约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本研究结论对中国城市土地管理、集约节约利用城市土地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24.
以GM-2型溢油分散剂和微普紧急泄漏处理液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条件下其处理120#燃料油的乳化效果及对油滴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分散剂与燃料油配比(DOR)以及加强波浪作用均可显著提高溢油分散剂的乳化效果,油滴粒径更小,分布更集中,且液面下较浅处的乳化液浓度较大。GM-2型分散剂乳化效果优于微普分散剂。当温度为25℃,DOR为30%,推波频率为1次/s时,GM乳化效果达到最佳,油滴平均粒径为5.62?m。  相似文献   
325.
内蒙古大兴安岭河源林场地区属典型的森林沼泽覆盖区,应采用土壤测量开展1:5万地球化学普查工作.通过方法试验确定土壤测量采样密度为4~12点/km2,采样粒度为-4~+80目,采样层位为残积层.经工作获得较为满意的异常圈定效果,发现了找矿线索.  相似文献   
326.
"十一五"以来,铀矿找矿难度不断加大与铀资源量需求持续上升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抓住铀成矿理论研究这一天然铀产业链的源头,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开展了以中国铀成矿理论集成和创新为导向的地质科技管理方式创新与实践,依托铀资源勘查技术与地质工艺创新科技平台,组建了以总指挥和总地质师——"两总"为主控,以资深老专家为核心,中青年骨干和辅助人员为外围的环形科研团队;通过创新地质科技管理方式,实施组织管控扁平化,赋予了科研团队更多的创新自主权;通过实施环境赋能、激励赋能和文化赋能,强化目标任务考核,建立"物质—薪酬,精神—知识传承"的双重激励机制,营造了百花齐放、鼓励创新、容许失败的学术氛围,激发了科研人员开展原始理论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开展成果宣传、出版专著,实现了成果沉淀和经典流传。经多年勘查实践,为我国铀矿大基地和重点勘查区铀资源扩大突破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实施背景、主要做法、实施效果三方面论述了该项管理创新成果,旨在为同行开展科技管理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27.
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地球物理方法找矿有效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鹏 《地质与勘探》2017,53(5):923-934
随着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矿产地质调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该地区地质找矿中,特别是在隐伏矿床找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中地形地貌特征具有代表性的夏日哈木镍矿区及其外围这一区域开展重力、磁测、激电中梯、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天然场源电磁测深等地球物理勘探的有效性试验及示范工作,证明在解决好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后,这些方法在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都是有效的。通过进一步总结认为,在该地区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进行重点区域调查时,应首先开展大于1∶1万比例尺的高精度磁测、重力和激电中梯工作,细分异常,在此基础上,开展激电测深和电磁测深,以确定地下地质体的深度,进而通过综合研究,对其成矿前景进行评价。本文对方法有效性的认识,可作为在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开展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时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选择的参考。  相似文献   
328.
文章论述了在乌努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上进行的土壤测量方法采样深度、样品粒级以及方法技术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试验研究。采用的工作方法为土壤剖面测量法。确定了合适的采样深度和样品粒级,在已知矿上方获得了清晰、明显的土壤测量异常。为采用土壤测量方法进行航空物探(电/磁)异常查证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29.
以在已知金伯利岩管上直流电阻率法视电阻率异常和低频电磁法虚分量异常特征分析为例,论证了电法勘探在金伯利岩勘查中的效果,并指出扩大电法勘探应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30.
Tectonically active areas, such as forearc regions, commonly show contrasting relief, differential tectonic uplift, variations in erosion rates, in river incision, and in channel gradient produced by ongoing tectonic deformation. Thus, information on the tectonic activity of a defined area could be derived via landscape analysis. This study uses topography and geomorphic indices to extract signals of ongoing tectonic deformation along the Mexican subduction forearc within the Guerrero sector. For this purpose, we use field data, topographical data, knickpoints, the ratio of volume to area (RVA), the stream-length gradient index (SL), and the normalized channel steepness index (ksn).The results of the applied landscape analysis reveal considerable variations in relief, topography and geomorphic indices values along the Guerrero sector of the Mexican subduction zone. We argue that the reported differences are indicative of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of variations in relative tectonic uplift along the studied forearc. A significant drop from central and eastern parts of the study area towards the west in values of RVA (from ~500 to ~300), SL (from ~500 to ca. 400), maximum SL (from ~1500–2500 to ~1000) and ksn (from ~150 to ~100) denotes a decrease in relative tectonic uplift in the same direction. We suggest that applied geomorphic indices values and forearc topography are independent of climate and lithology. Actual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observed variations and inferred changes in relative forearc tectonic uplift call for further studies that explain the physical processes that control the forearc along strike uplift variations and that determine the rates of uplift.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and results obtained through this study could prove useful to scientists who study the geomorphology of forearc regions and active subduction zo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