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8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636篇
海洋学   396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本文应用沉积体系的研究方法,恢复了福建省晚泥盆世-中侏罗世地层的古沉积面貌。上泥盆统发育河流体系、三角洲体系和碎屑滨岸体系;石炭系发育冲积扇体系、河流体系、碎屑滨岸体系和陆架体系;二叠系发育河流体系、湖泊体系、三角洲体系、碎屑滨岸体系和陆架体系;下三叠统发育碎屑滨岸体系、陆架体系、陆坡体系和盆地体系;晚三叠世之后主要发育冲积扇体系、河流体系、湖泊体系和滨岸体系。  相似文献   
982.
作者按照涂光炽教授的分类将福建省层控铅锌矿床划分为4种类型。本文对它们的地质特征、微量元素和硫、铅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对矿床的矿质来源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83.
福建平和铜钼矿区植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讨福建省平和县钟腾、泮池、鸡笼山、大芹山4个主要矿区内地球化学元素在岩-土-植被中的迁移规律,以期为该区植物地球化学找矿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土壤中主要金属元素及稀土元素REE的分配规律在垂向上与岩石具有一致性;植物对元素种类的吸收具有选择性,Zn在该区植物中显示强积聚的特征,Co、Ni、Cu属一般积聚型元素,Bi、Mo、As是弱积聚型元素。毛蕨和夹竹桃对稀土元素REE的富集十分明显,超过平均含量达千倍以上。初步判断毛蕨、夹竹桃对在研究区内寻找铜钼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84.
为探讨闽中梅仙矿区花岗岩的成因,对小焦、寨头、根竹园花岗岩体的岩相学、年代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小焦花岗岩体的结晶年龄为158±3Ma,形成于燕山中期晚侏罗世。同位素分析显示,样品具有高I_(Sr)(0.707099~0.710082)和低ε_(Nd)(t)(-9.79~-10.92)的特点,显示明显的壳源特征,其岩石成因类型属高分异的Ⅰ型花岗岩。结合前人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梅仙矿区燕山中期花岗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消减的伸展拉张环境,是板内伸展造山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985.
福建漳江口湿地人类活动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是周边居民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资源。同时,当地居民在湿地上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对湿地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了解保护区湿地上人类活动规律,运用走访调查和定时、定点调查的方法,对湿地上人类活动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内湿地上的人类活动可以划分为红树林下捡拾海产品活动类型、夫妻船讨小海活动类型、公有河道捡拾海产品活动类型和滩涂养殖活动类型4种。其中第4种类型在1 a周期中又可以划分为除草、整地、施药消毒、再整地和养殖收获5个阶段。夫妻船讨小海人类活动的人数最多时为80人/d,最少时为16人/d,平均为50.4人/d;密度最大为7.5人/km2,最小为1.5人/km2,平均为4.8人/km2。公有河道捡拾海产品活动的人数最多时为62人/d,一般情况下较少,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2005年12月中旬至2006年的4月初,该类活动基本停止,之后呈逐渐增加趋势。滩涂养殖的再整地阶段,人类活动的人数约为70人/d,密度为10人/km2;2005年10月下旬以后的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苗养殖阶段,人类活动的人数约为60人/d,平均密度约为10人/km2;整个11月份期间,与养殖有关的人类活动基本停止,养殖户在自家承包的滩涂上进行一些捡拾海产品的活动,但人数较少,最多时为55人/d,一般为10多人/d,密度为10~20人/km2;进入12月份后的收获季节,人类在滩涂上活动的人数及其密度急剧增加,为100多人/d到500多人/d不等,平均密度为44人/km2。在收获季节,人类活动的人数及其密度与有无商人收购蛏产品以及蛏的生长情况有关。总的来看,保护区湿地上人类活动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从2005年10月中旬至11月底;第2阶段始于12月初,止于2006年1月底;第3阶段为2006年2月初至4月底。第1阶段人类活动的人数平均为128人/d,平均密度为7.4人/km2;第2阶段分别为208人/d和12.0人/km2;第3阶段分别为358人/d和20.7人/km2。依据本次调查结果,建议采取如下对策:第一,适当限制夫妻船讨小海及公有河道捡拾海产品的船只数量,使其尽量保持在现有水平;第二,研究和探讨滩涂养殖过程中农药消毒的替代方法,尽量不用或少用农药;第三,保护区应特别加强滩涂养殖及收获阶段人类活动的管理,建议保护区尽可能地引导养殖户采取分片收获的方式来减少同一时段内滩涂上人类活动的人数及其密度。  相似文献   
986.
尤溪梅仙峰岩铅锌银矿床位于政和-德化前寒武纪变质分布区的南端, 处于北东向丽水-海丰断裂东侧闽东火山断拗带的次级寿宁-华安基底隆起带内。峰岩矿床的含矿岩系主要为上元古界马面山群东岩组(Pt3dy)。铅锌银矿体具层控特点。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赋矿地层东岩组为以绿片岩为主的一套古火山沉积建造。绿片岩的原岩为玄武岩类, 变粒岩主要为英安岩及流纹岩。玄武岩浆的形成可能和板块俯冲相关。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床存在多次成矿作用和多种硫源。铅同位素组成与演化表明从幔源至造山带和上地壳不同的铅源均有混入, 演化趋势较明显, 并显示多次地质事件叠加特点。金属硫化物的稀土分布型式都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右倾斜, 轻重稀土分异显著。微量元素相对于MORB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和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Ta、Zr、Hf)表现为明显的负异常, 具较强烈的亏损; 而Pb、Rb和Ba等元素相对富集。东岩组变质火山岩也表现为明显的高场强元素的亏损及低场强元素的富集, 显示出典型和俯冲有关的岛弧岩浆的特征, 表明矿床与东岩组火山岩都形成于俯冲背景下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987.
福建上杭紫金山矿田地处武夷山成矿带南端,该区域高植被覆盖严重阻碍了与成矿有关的矿化蚀变信息的提取。针对植被的严重干扰和混合像元影响,应用混合像元分解技术去除植被干扰,消除植被端元影响,增强非植被信息,结合主成分法提取与矿化有关的蚀变信息。经与区域地质资料对比表明,混合像元分解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88.
根据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福建省5个水位观测资料进行加卸载响应比计算,发现在多次福建4级地震前出现多井同步异常,在形态上表现为高值突跳,时间上表现为短期或短临异常,空间上与地震所处的构造部位有关.说明地震前近源区含水层系统确实处于临近失稳状态,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可能捕捉到4级以上地震前应力失稳的过程.  相似文献   
989.
利用虾池排出水养殖菲律宾蛤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国英  黄凌风 《台湾海峡》1992,11(2):180-184
本文报道了福建泉州市晋江县金井垦区利用虾池排出水试养匪律宾蛤仔(花蛤)的结果。垦区排水渠道具有丰富的饵料生物和适宜的流水条件,饲养3个月的花蛤个体平均重量从1.5g增至6g。每亩毛产量可达2756kg。体重(W)相对月增长率与体重呈负相关(R_fW=1.028—0.405lnW)。调查结果还表明,这种花蛤养殖方式可大大地降低虾池排出水的有机质含量,从而减轻其邻近内湾的有机质污染压力。  相似文献   
990.
区域贫困是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传统的贫困地区研究缺少对中国东南沿海的关注。论文以中国相对发达的东南沿海省份福建省为例,构建3个维度9个向度共30项指标的度量模型,利用多维贫困度等指数和Kohonen神经网络算法,分析2000年和2016年的县域贫困度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 通过对广东、福建和浙江3个东南沿海省份县域发展水平的正态分布检验进行对比,发现福建省县域发展水平在东南沿海具有典型性。② 根据贫困度指数P可划分为贫困县、弱势县和一般县,贫困县、弱势县分布于福建北部和西南部的总体格局不变,且向省域边际县聚集。③ 经济维度贫困度指数、社会维度贫困指数和自然维度贫困度指数的各自变化率最多的县市区均属于缓慢恶化区,属于快速优化区的县市区数量居中,属于缓慢改善区的县市区数量少且分布散;基于多维贫困度指数PI的变化率表现为缓慢恶化区分布于福建北部、中部和西南部,缓慢改善区分布于福建中西部,快速优化区分布于福建东部沿海。④ 对2000年和2016年多维贫困度贡献率均产生较大影响的向度为医疗卫生、教育水平、居住环境、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水平等公共服务的建设供给,应作为当前福建扶贫重点关注的内容。⑤ 基于不同向度的贫困度贡献率可划分4类致贫类型:I类县市区是教育水平和基础设施向度主导的贫困类型,II类县市区是经济发展和居住环境向度主导的贫困类型,III类县市区属于人口特征和基础设施向度主导的贫困类型,IV类县市区属于医疗卫生和经济发展向度主导的贫困类型。研究结果对准确识别县域贫困和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