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259篇
海洋学   196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6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深海热泉生物——人类的基因资源宝库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广泛存在于大洋之中的深海热泉生物群落依靠化学自营维持生存与繁衍,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对光合作用生态系统理论的一个挑战和补充,在生物学上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对于揭示生命的起源与拓展生命的生存空间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还孕育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商业前景,具体体现在新型医药开发、基因疗法、工业应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深海热泉生物将是人类最重要的基因资源宝库。  相似文献   
92.
湖北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群落演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11年的调查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研究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群落特征、水生植被分布现状及水生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和群落演替规律,探讨驱动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主导因素.结果显示长湖现有水生植物95种,水生植物优势群落12个.与1985年相比,长湖水生植物无论是在优势种还是优势群落上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原来以沉水植物为主的优势群落逐步演替为以挺水植物+漂浮浮叶植物为优势的水生植物群落.同时水生植被分布面积急剧缩小,生物量显著下降,2011年全湖水生植被覆盖率仅为4.2%,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只有2001年的10%,全湖生物总量相比于2006年下降了88.5%.分析表明,大规模围网养殖等人为干扰活动及水体富营养化是致使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显著下降和群落发生逆向演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
海洋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对浮游植物群落的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浮游植物种群的变化,控制着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节律、规模和归宿。从海洋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有害藻华的控制、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机制、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的研究方法和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模型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控制浮游植物种群演替的贡献,为进一步预测和控制有害藻华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s,ESV)有利于衡量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潜力和生态效益的大小,对城市生态规划与土地利用管控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选择长沙市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00、2010和2018年4期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集,利用ArcGIS软件和经本地化校正的当量因子法,分析1990—2018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ESV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1990—2018年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轨迹以耕地→林地互相转化以及建设用地对耕地、林地的侵占为主; ②1990—2018年长沙市的ESV共减少53.17×108 元,降幅3.59%,除水域外各类ESV均呈下降趋势,林地和耕地服务价值减少最明显; ③在各单项服务功能中,水文调节的价值最大,其次是气候调节,两者之和占总价值的54%; ④“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兴工强市”等政策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势必对ESV造成影响,城市快速扩张、土地开发会导致ESV不断下降。综合分析认为,在调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配置时应充分重视水域、林地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的土地利用类型,减缓ESV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5.
Dissolved fluorescent organic matter was measured using 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 at three temporal points during a Synechococcus bloom after diatom bloom dispersion in spring, 2007. Carbohydrate 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were also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c matter and red tide succession was exa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diatom bloom, tyrosine-like fluorescence B intensity was very high within the water column and exhibit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  相似文献   
96.
张八岭地区变质地层序列与构造型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构造与地层相结合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张八岭地区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10幅1:5万地质填图资料分析和典型地区的构造追踪,初步认为:北将军(岩)组自下而上分为三段,时代置于中元古代,获铅同位素年龄样值为1821±416Ma;西冷(岩)组自下而上分为三段,时代置于青白口纪。区内主要存在三期构造交形:早期为一系列呈NWW-近EW向的紧闭同斜褶皱,中期以韧性剪切带发育为特征,晚期以NNE向为主的宽缓褶皱。三期变形共同叠加,形成区内基本构造格架。并对变形机制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7.
洱海生物群落的历史演变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吴庆龙  王云飞 《湖泊科学》1999,11(3):267-273
根据1957-1997年期间对洱海水体进行的历次综合研究结果分析,由污染引起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升高促进藻类生长繁殖,40年来其密度和生物量上升近10倍;近5年的变化尤为明显,一度出现以螺旋鱼腥藻为主的“水华”。  相似文献   
98.
99.
干旱地区灌丛沙堆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杜建会  严平  董玉祥 《地理学报》2010,65(3):339-350
从灌丛沙堆的形成演变、形态特征及其空间格局、表面气流特征及其风蚀堆积平衡、表面植被生态生理特性及其对降水和地下水的响应、土壤理化性质和保育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认为目前灌丛沙堆研究只是针对某一区域或多个区域的静态研究,对灌丛沙堆演化过程中的形态、气流、土壤以及植被等因素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研究不足,难以解释灌丛沙堆的演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灌丛沙堆研究过于强调其作为土地退化的指示,而忽略了其在退化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态功能,不利于干旱和半干旱区的生态环境恢复。今后的研究应该加强对灌丛沙堆演化过程中的土壤、植被、水分的变化特征及其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深入探讨灌丛沙堆在干旱半干旱退化生态系统中的积极作用。基于以上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对灌丛沙堆的保育措施进行探索,找出合理的灌丛沙堆保育措施。  相似文献   
100.
Hydroelectric power is an important energy source 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for energy, and large amounts of water are consumed to generate this energy. Previous studies often assumed that the water footprint of hydroelectric power equaled the reservoir’s water footprint, but failed to allocate the reservoir water footprint among the many beneficiaries; dealing with this allocation remains a challenge.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new approach to quantify the water footprint of hydroelectric power (WFh) by separating it from the reservoir water footprint (WF) using an allocation coefficient (ηh) based on the ratio of the benefits from hydroelectric power to the total ecosystem service benefits. We used this approach in a case study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he world’s largest reservoir, which provides multiple ecosystem services. We found larg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Fh and the water footprint of per unit of hydroelectric production (PWFh) calculated using ηh and those calculated without this factor. From 2003 to 2012, ηh decreased sharply (from 0.76 in 2005 to 0.41 in 2012), which was due to the fact that large increases in the value of non-energy ecosystem services, and particularly flood control. In 2009, flood control replaced hydroelectricity as the largest ecosystem service of water from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Using our approach, WFh and PWFh averaged 331.0 × 106 m3 and 1.5 m3 GJ−1,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se values would almost double without allocating water footprints among different reservoir ecosystem services. Thus, previous studies have overestimated the WFh and PWFh of reservoirs, especially for reservoirs that serve multiple purposes. Thus, the allocation coefficient should not be ignored when calculating the WF of a product or serv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