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8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266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299篇
地球物理   261篇
地质学   874篇
海洋学   172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64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上部地壳的流体作用与大理岩的低温塑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俊来 Weber  K 《岩石学报》2000,16(4):499-505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阴极发光显微镜系统研究了Waterberg断层带(纳米比亚)内粗晶大理岩中发育的构造岩,宏观碎裂结构与微观糜棱装结构是断层构造岩的主要特点。巨大的孪形碎屑与弥漫的细小粒质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广泛发育的压溶颖合线与多阶段方解石细脉遍布构造带不同部位,TEM亚微粒粒度具有简单的峰值分布(~0.3~0.4μm),但动态重结晶颗粒的粒度却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0.1~3.0  相似文献   
32.
秦善  顾婷婷  巫翔 《岩石学报》2019,35(1):146-152
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及拉曼光谱技术对葡萄石分别进行了原位高温及原位高压实验。原位高温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石的热膨胀系数为K=1. 77(3)×10~(-5)K~(-1),轴向热膨胀系数具有各向异性(α_aα_bα_c),葡萄石在1073K时开始发生脱水反应,分解为钙长石及硅灰石。原位高压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在大于12. 4GPa时,葡萄石的晶胞参数发生不连续变化,可能发生了相变;在24. 0GPa左右,葡萄石发生不可逆的非晶化转变。原位高压拉曼光谱表明,葡萄石在12. 6GPa左右发生相变,这一相变很可能与其[(Si,Al)O_4]四面体中的Si发生有序排列有关。结合葡萄石的热膨胀性及压缩性,我们确定了葡萄石在高温高压下的稳定范围,这一结果对认识上地幔中含水矿物的状态以及地幔中水的来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为探讨应力条件下地质体的变形规律及物质组分对变形的响应,在600℃和600MPa等应变速率条件下对中粒花岗岩进行了变形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花岗岩在实验温压范围内表现出脆-韧性转化的特征,并显现一种共轭扇式的宏观变形结构。对遭受韧性剪切变形的长石、黑云母进行的常量元素变异分析表明,动力变形可造成矿物组分的变异,且这种变异有一定的次序S;i是动力变形中最稳定的组分,SiO2的增加可能是由其他组分的减少造成的,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34.
陆相断陷盆地可容空间转换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陆相断陷盆地具有构造活动影响大、沉积物供给不均衡、湖盆范围小、物源多等特点。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这些因素对层序发育的控制作用更加明显,而直接影响湖盆可容空间的因素为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和湖盆水体,三者的相互关系不仅使湖盆在演化过程中可容空间、水深和相对湖平面具有一致的变化,同时其变化又存在非统一性。构造沉降和水体为主控因素时,往往形成欠补偿沉积,相对湖平面和可容空间统一增加;构造沉降和沉积物供给为主控因素时,相对湖平面增加,可容空间在盆地的不同部位其变化不一致,在盆地中心可容空间增加,边缘可容空间减小,而在其间存在一个稳定区,即可容空间转换带。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层序由湖进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组成,湖进体系域为构造主控,相对湖平面和可容空间在盆地统一增加;湖退体系域沉积物供给的影响比较明显,可容空间在盆地缓坡中部和陡坡中部不变,形成可容空间转换带,该带外侧可容空间减小,内侧可容空间增加。  相似文献   
35.
文章以南海北部ODP1146站沉积物岩芯为研究材料,利用浮游有孔虫次表层水种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壳体的氧、碳稳定同位素,结合该站位浮游及底栖有孔虫氧碳同位素数据,分析中更新世以来南海北部上层水体结构的演化。1.2 Ma以来ODP1146站P.obliquiloculata壳体δ^18O的变化可分3个阶段:1)1.2~0.9 Ma,冰期-间冰期变化幅度较小、主导周期为41 ka斜率周期;2)0.9~0.6 Ma,冰期旋回变化幅度逐渐增强、100 ka偏心率周期开始强化;3)0.6 Ma以来,冰期旋回呈现稳定且幅度较大的100 ka周期变化。0.9 Ma以来南海北部上层海水δ^18O的冰期旋回变幅增强,可能反映东亚冬季风在0.9 Ma之后显著强化。其中,表层水体δ^18O只在冰期变幅增强,P.obliquiloculata所反映的次表层水体δ^18O的变化幅度在冰期和间冰期都显著增强。约0.9 Ma浮游和底栖有孔虫δ^18O的100 ka周期几乎同时显现;但在0.9~0.6 Ma时期P.obliquiloculata的δ^18O偏心率周期更为显著、斜率周期的强度也更高。因此,冰期旋回周期转型及幅度变化两方面的证据共同反映温跃层结构演化在南海北部中更新世转型(MPT)气候转变过程中的特殊性。1.2 Ma以来ODP1146站P.obliquiloculata的δ^13C在0.02 Ma、0.49 Ma和0.99 Ma左右呈明显的碳重值,同时表层种-次表层种之间的δ^13C差值减小到近于0,可以解读为碳重值事件期间南海北部生产力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36.
针对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海洋资源利用和海洋应急救援事件处置等缺乏统一的陆海高程基准等难题,本文首先利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764项重力数据和8项GNSS水准数据,应用第二类Helmert凝聚法,反演得到广西北部湾海域及沿大陆海岸线向内陆延伸约15 000 km^(2)区域内置信度较高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然后参考重力场选取EIGEN6C4模型,重力似大地水准面对比8项GNSS水准资料,其精度达2.2 cm;最后采用球冠调和分析方法,将2′×2′格网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提高至1.6 cm,并将陆地高程基准传递到广西北部湾海域及其海岛上,实现该区域陆海高程基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37.
本文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格局,认为该格局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经济合作;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经济合作模式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包括生态文明模式,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交通经济带模式,国际旅游带合作模式;最后,论文总结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了几个优先行动计划: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科学家联盟和思想库,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信息共享中心和科学决策支持系统,启动丝绸之路跨国科技交流合作与人才计划,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跨国共建、合作共赢机制。  相似文献   
38.
Throughout the world,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policies support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have provided significant sources of funding and technical support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Yet often the adaptation responses proposed belie complex political realities, particularly in politically unstable contexts, where power and politics shape adaptation outcomes.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s of authority and recognition are used to capture power and politics as they play out in struggles over governing changing resources. The case study in Nepal shows how adaptation policy 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becomes a platform in which actors seek to claim authority and assert more generic rights as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itizens. Focusing on authority and recognition helps illuminate how resource governance struggles often have very little to do with the resources themselves. Foundational to the argument is how projects which seek to empower actors to manage their resources, produce realignments of power and knowledge that then shape who is invested in what manner in adaptation. The analysis adds to calls for reframing ‘adaptation’ to encompass the socionatural processes that shape vulnerability by contributing theoretical depth to questions of power and politics.  相似文献   
39.
EUTROPHICATION AND RED TIDES AS CONSEQUENC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mTRoorcnoxThe EnvirDment AgenCy of UK (l997) defins eUtIDPhication as the enrichInnt of waters byinorgedc plant nUtrientS that result in the simulation of an mp Of syInPtOInati changes. These includethe inCrased PrOduCtiOn Of aigae or othe aquatic PlantS, affeChng the quallty of the water and distUIbingthe balance Of orpedsms Present within it. Such changes Inay be undesirable and intetw with wateuses. Sndth et al. (l999) indicated tha eopation of waters is mainly caused by h…  相似文献   
40.
钦-杭结合带在中生代构造转折事件以前的板块构造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钦州湾—杭州湾结合带是位于扬子与华夏两大古陆块中间的巨型构造结合带,在演化成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之前,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岩浆事件。扬子和华夏板块于新元古代通过四堡造山运动(1 000~880 Ma)沿江山—绍兴断裂,经赣东北、湘中至钦州湾地区发生碰撞-拼合事件,拼合界线大致位于钦州湾—杭州湾结合带内,形成"两陆夹一盆"的主要格局。后碰撞过程经历了造山后岩浆活动和大陆拉张裂解两个过程,在结合带形成广阔的拉张盆地,加里东期(460~410 Ma)以及印支期(250~200 Ma)发生的碰撞-拼合事件导致扬子和华夏地块多次再造,引发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并形成了华南统一的沉积环境。受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转折事件(125~140 Ma)使华南地区主要构造背景由碰撞挤压调整为岩石圈减薄,成为华南最重要的岩浆活动和成矿期。根据内部结构的不均一性和演化历史差异,钦州湾—杭州湾结合带可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3段。其中,中段与传统南岭大体一致;北段为南岭以北地区,即绍兴—江山—萍乡一带;南段为南岭以南地区,大致与云开隆起—十万大山盆地相当。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在云开地块西缘的一系列变质基性岩、超基性岩和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洋中脊(MORB)或者岛弧(ITA)特征的构造环境,最近在岑溪一带发现形成于加里东期(441 Ma)的变质火山岩同样具有MORB型地球化学特征。在十万大山两侧发现早中生代的酸性火山岩和流纹岩具有典型岛弧型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可见结合带南段曾经存在古老洋壳,先后经历了新元古代、加里东期和印支期的碰撞造山事件,与北段演化历史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