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敦煌地区荒漠戈壁地表热量和辐射平衡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9  
张强  曹晓彦 《大气科学》2003,27(2):245-254
利用2000年5月25日~6月17日"敦煌试验"在戈壁的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极端干旱地区晴天、阴天和降水等天气条件下的地表辐射平衡、热量平衡和土壤温度等微气象特征的日变化规律.发现在不同天气条件微气象特征有很大变化.但观测期间的平均微气象特征与晴天比较接近,天气过程的影响不是很大,平均的总辐射、净辐射和感热通量与晴天的比值在白天基本大于0.8.观测期间的平均Bowen比全天大于1,在白天都在10以上,最大超过100.  相似文献   
152.
甘肃敦煌雅丹地质公园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牛清河  屈建军  安志山 《中国沙漠》2017,37(6):1066-1070
风蚀气候侵蚀力是潜在风力侵蚀强度的重要表征。基于2013年和2014年风速、降水和空气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实地观测数据,对甘肃敦煌雅丹地质公园区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进行了逐月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为151.98±0.13,是全国的三大极大值区之一;(2)研究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不同于全国干旱半干旱区基本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最大,春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与新疆和田地区的季节变化特征相似;(3)研究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具有4—8月持续高值、9月至翌年3月持续低值的月变化特征;(4)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决定性气象因子是风速,而降水的减弱作用甚微;(5)一般来说,雅丹地貌分布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150。  相似文献   
153.
王楠  吴才来  马昌前  雷敏  郭文峰  张昕  陈红杰 《岩石学报》2016,32(12):3753-3780
敦煌地块出露有大量古生代花岗岩,对这些花岗岩的研究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敦煌地块的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本文对敦煌地块南部的安盆沟复式花岗岩体和小草湖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安盆沟岩体岩石组合为正长花岗岩-花岗岩,其中正长花岗岩侵位于早古生代(431Ma),花岗岩侵位于泥盆纪(~360Ma)和石炭纪(~340Ma);小草湖岩体主要为似斑状花岗岩,侵位时代为石炭纪(340Ma)。(2)安盆沟早古生代正长花岗岩的ε_(Hf)(t)为-11.7到-6.3,tDM2为1.8~2.2Ga,而晚古生代花岗岩的ε_(Hf)(t)为-12.3到-5.5,tDM2为1.7~2.1Ga,二者Hf同位素特征相似,推测源岩均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时期的含泥质成分的(变)砂质岩。小草湖似斑状花岗岩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成因的埃达克质岩石,ε_(Hf)(t)变化于-16.7至-4.9,tDM2变化于1.8~2.4Ga之间,源岩为古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两个岩体的部分源岩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的汇聚和裂解有关。(3)安盆沟正长花岗岩、花岗岩和小草湖似斑状花岗岩的残留相分别为麻粒岩、角闪岩和麻粒岩-角闪榴辉岩,反映了形成深度和变质级别的不同。(4)敦煌地块内的早古生代造山活动结束时间明显晚于中央造山带,并且早古生代造山活动以及早-晚古生代花岗岩与北侧的天山-北山造山带存在时空上的对应关系,敦煌地块可能在古生代期间卷入了中亚造山带的造山活动中。  相似文献   
154.
采用多元统计和水文地球化学分析对中国西北地区敦煌绿洲地下水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中大多数微量元素含量较低,水质总体良好.地下水微量元素具有明显的地带分布规律,从山前洪积扇扇顶补给地带,到中下游细土平原径流排泄区,多数金属元素含量增加,部分在中游出现极大值.蒸发浓缩作用和水岩相互作用控制了研...  相似文献   
155.
敦煌盆地的近期油气勘探工作中,XC1井揭示较好的湖相烃源岩,录井见油斑、油迹6 m/8层,荧光16.5m/7层;压裂后试油,日液0.16~10.7 m3,日油0.02~1.53 m3,累产油12.1 m3。基于中石化近几年投入的实物工作量和XC1井钻探成果,笔者通过对样品的地化分析数据和油源对比结果,认为中下侏罗统是潜在烃源岩的主要发育层段,中间沟组1段的湖相泥岩集中段为有效烃源岩,藻类体和角质体是这套源岩的主要生烃显微组分,有机质类型最好可达Ⅰ—Ⅱ1型,现有资料显示在五墩凹陷保存较完整;XC1井所发现的油藏为一次生烃的原生油藏,具有"早期生烃、早期聚集、晚期定型"的"两早一晚"的成藏特点,今后勘探关键是研究其成烃过程与圈闭配套史的关系,近源保存条件较好的岩性或构造—岩性油气藏是首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6.
Analysis on sand drift damages to the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showed that the actual sand drift hazards in the area are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gobi wind-sand stream formed by sand coming from the Mingsha Mountain (megadune), while the migration of the megadune and its frontal edge dunes is actually not a major threat to the grottoes. The gobi belt on the cliff top of the Mogao Grottoes is not only a natural sand transport field but also a natural protective screen which prevents the megadune and its frontal edge dunes from advancing towards the grottoes or burying the grottoes. Therefore efforts to protect the Mogao Grottoes should be focussed on halting the gobi wind-sand stream rather than on checking the migration of sand dunes. For this reason, effective sand blockade and stabilization 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 at the frontal edge of the megadune but no sand retarding works are allowed to be set up in the gobi belt so as to avoid sand accumulation and entering the grottoes.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157.
论敦煌莫高窟的若干风沙问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屈建军  李云鹤 《地理学报》1996,51(5):418-425
本文根据莫高窟风沙活动规律和风沙危害方式对以往的防沙工程进行了评述,提出了治沙的必要性和长久性,建议在窟顶沙山前沿应采取以阻沙为先导,以窟柄戈壁输沙及崖体固沙为两翼“六带一体”的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158.
Amphibolites in the Shuixiakou area of the southern Dunhuang Orogenic Belt, southernmost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CAOB), occur as lenses within hornblende-biotite-plagioclase gneiss or pelitic schist, exhibiting block-in-matrix feature of tectonic mélange. Three generations of metamorphic mineral assemblages (M1, M2, and M3)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the garnet-bearing amphibolite lenses. The metamorphic prograde assemblage (M1) is documented with inclusion trails (hornblende + plagioclase + quartz) within garnet porphyroblasts, and are estimated to be formed under 610–690 °C and 6.5–10.2 kbar. The metamorphic peak assemblage (M2) consists of garnet + hornblende + clinopyroxene + plagioclase + quartz in the matrix and records metamorphic peak P-T conditions of 720–750 °C and 13.4–14.7 kbar. The retrograde assemblage (M3) is represented by the symplectic assemblage (hornblende + plagioclase + quartz ± biotite ± magnetite) rimming the garnet porphyroblast, formed in the decompression stage under P-T conditions of 630–730 °C and 3.8–7.2 kbar. The derived metamorphic P-T paths show similar tight clockwise loops including nearly isothermal decompression processes, typical of orogenic metamorphism. SIMS dating of metamorphic zircons from the amphibolites confirm that the 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M2) occurred at ca. 438–398 Ma.  相似文献   
159.
敦煌地块南缘小红山花岗岩体侵位于敦煌岩群中,岩性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和黑云花岗闪长岩。通过LA- ICP- MS锆石U- Pb同位素定年,获得小红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89.6±3.9Ma,表明侵位时代为早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具有高硅、高铝、富碱和低镁的特征,稀土元素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图上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弱负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Cs、Th、K、Pb),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岩石强烈富集Sr、亏损Yb和Y,具有较高的Sr/Y比值,岩石具有与埃达克岩石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小红山花岗岩全岩Sr- Nd同位素的87Sr/86Sr值介于0.706622~0.707778之间,143Nd/144Nd介于0.51212~0.512264之间,εNd(t)=-4.093~-6.887,显示出壳源特征;Nd模式年龄TDM2=1.39~1.62Ga,平均为1.49Ga,表明其源区可能与敦煌岩群相关。结合成岩年龄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推测敦煌地块南缘在石炭纪到早二叠世处于碰撞造山作用向陆内伸展环境转换的构造背景,可能强烈卷入了一系列与古亚洲洋闭合相关的古生代造山活动中。  相似文献   
160.
敦煌方山口大型钒磷铀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方山口大型钒磷铀矿床是一个多元素共生矿床,它既有与中国其它地区钒矿床相似之处,也有其自己独特的方面.研究该共生矿床的地质特征,阐明其中各种矿产的分布规律,查明其形成机制,以期在邻近地区寻找规模更大的钒、磷、铀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