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48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01.
近55年来中国10大水文区域干旱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根据1951—2005年我国629个气象观测站逐月降水资料,采用Z指数方法,对我国10大水文区的干旱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近55年来,海河流域、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淮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干旱范围趋于扩大,其中松花江流域、淮河流域、海河流域扩大的趋势更明显,西北诸河流域的干旱范围明显缩小,而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西南诸河区以及东南诸河干旱范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各流域都有明显的阶段变化特征。淮河流域、海河流域和辽河流域干旱范围变化的年际间振幅较大,西南诸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年际间振幅较小。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20世纪90年代开始干旱范围扩大迅速,进入21世纪后又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从线性变化趋势、阶段变化特征分析,预计到21世纪初期海河流域、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淮河流域、西北诸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干旱范围趋于缩小,降水可能增多,东南诸河和珠江流域干旱范围趋于扩大,降水可能减少,长江流域和西南诸河流域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分析了公元580~1979年的陕西大早与大阳活动的关系,得到大旱主要发生在太阳黑子的高值段和下降段以及低值段。第22大阳周峰年已经过去,粗略估计1996年是第23太阳周的谷年。我们预测1995Asl997年大旱1次,1997~2000年基本上无大旱,2000~2005年大旱2~3次。  相似文献   
103.
李路遥  陆尔  赵玮 《气象科学》2018,38(3):385-391
降水是旱涝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在加权平均降水量WAP方法中,当目前没有降水,且前期降水的影响衰减掉以后,WAP便接近于0了,然而此时土壤可能还是较湿润的;若在随后的日子里仍没有降水,WAP则继续保持接近于0的值,但土壤会变的越来越干。为了区分出在WAP同样都为接近于0的状态下土壤湿度(反映在蒸发上)的差异,本文将WAP指数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即在所建立的模型中,将蒸发量E显式地表达出来。也就是,涝(旱)状态的变化不仅受降水量P所强迫,而是受P-E所强迫。新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模型是与WAP方法相仿的,这个显式地考虑了蒸发的新指数WAPE,其值有正有负,接近于正态分布,因而不需再作正态化处理。结果表明,WAPE指数对旱涝的逐日监测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4.
Droughts affect more people than any other natural disaster. Drought severity is not merely a function of precipitation; it emerges from a web of interrelations between human and natural systems. The impacts of drought are equally complex, shifting across temporal scales, economic sectors, and regions. Even in regions with similar hydro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there is tremendous variation in the effects of drought. This study combines satellite imagery, geospatial data, and qualitative data to identify the multi-scalar factors that drive variations in agricultural responses to drought. We analyzed eleven years of remotely sensed imagery to identify agricultural areas in which cultivation occurred during an extreme drought in Sri Lanka. We visited a subset of these communities and conducted interviews with officials and farmers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agricultural adapt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ough structural factors such as infrastructural capacity and physical environment significantly affect agricultural adaptation, dynamic factors such as local control of water supply, perceived risk, community cohesion, and farmer experience explain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 adaptive capacity of agricultural systems.  相似文献   
105.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的黑龙江省玉米干旱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玉米干旱风险区划,为农业防灾减灾和保障玉米安全生产提供参考,选取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种植区44个农业气象站1971-2017年气象资料及农业资料,划分玉米全生育期为玉米生长前期(出苗-抽雄),玉米生长后期(抽雄-成熟),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以水分亏缺指数确定不同生育期干旱指标,考虑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项要素,引入权重系数,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确定四个因子对灾害发生的不同影响程度,构建危险性评估模型,评估黑龙江省玉米干旱风险,并进行了干旱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在玉米不同发育期,干旱风险指数高值区均主要位于松嫩平原地区,其中,黑龙江西部地区为玉米干旱高风险区,中高值区分布在哈尔滨双城区以及绥化市肇东县。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区肇州、肇源、安达等地区为中等风险区。而低值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东部三江平原地区以及黑河、伊春、牡丹江等地。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省玉米干旱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赣江流域旱涝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赣江流域40个气象站点1966—2005年的月降水、气温资料, 采用多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反映不同时间尺度的旱涝状况。再应用小波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技术, 对其旱涝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 阐述其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40 a共出现6次中旱以上级别的干旱事件, 7次中涝以上级别的雨涝事件。在流域旱涝演变过程中主要存在3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通过小波方差检验得出10 a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最强烈, 为该指数时间变化的第一主周期。重涝主要分布在赣江流域南部, 而重旱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季节性旱涝变化以夏涝最为严重, 主要分布在流域总出口, 即南昌、丰城一带, 而伏旱、秋旱波及范围较大, 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07.
2008年秋冬季节长治市出现了严重的干旱。本文通过对2008年11月-2009年1月份北半球500hPa位势高度场和距平场的分析,发现西太平洋副高较常年强度偏强、脊线偏北、位置较常年同期偏东,西南暖湿气流异常不活跃是造成长治市长时期无降水的主要原因。通过对长治市2008年秋冬季气候要素的描述,分析了大气异常环流造成长治市秋冬季严重干旱的成因,并对秋冬季干旱对农业的影响作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干旱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8.
青海杂多圆柏年轮指示的近700年旱涝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采自青海南部高原杂多地区树木年轮样本, 建立了该地717年树木年轮年表序列。依据响应函数、 相关与偏相关方法, 分析了该年表与树木生长时温度和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该年表对杂多5~6月的气温、 蒸发、 降水量、 相对湿度和干燥度指数反映敏感, 由其重建了高原春末夏初的干燥度指数序列, 并应用交叉检验方法对校准方程进行了检验, 证明重建方程稳定, 所重建的旱涝变化比较可靠, 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通过对重建序列的进一步分析得出, 重建序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海南部高原春末夏初干燥度指数大小的历史变化。1360年以来在年代际尺度上, 持续时间较长的干旱时段有4个, 即1441-1450年、 1691-1700年、 1741-1750年和1871-1880年; 持续时间较长的湿润时段有5个, 即1361-1370年、 1561-1570年、 1761-1770年、 1831-1850年和1891-1910年。  相似文献   
109.
1368—1948年陇中地区干旱灾害时间序列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标度变换法对陇中地区1368—1948年(明代至新中国建立前)各等级干旱灾害及旱季序列的时间分维值进行测算。并深入讨论了各旱灾序列时间分维与其线性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分维随时间演进的变化趋势。对4个干旱等级、4个旱季序列的分维值进行研究,发现:①干旱灾害具有客观的分形结构,其时间序列是具有自组织性质的,干旱灾害是自组织系统;②各等级干旱灾害有自己的时间重演律,干旱灾害越轻,无标度区越宽,分维值越高,短周期更明显;③各旱季分维值与其发生频次成正比;④整个时期的动态总体上表现为:各旱灾序列(旱灾、大旱灾、中度干旱、春旱及伏旱)分维值逐渐增大,旱灾发生趋向混沌无序,旱灾系统趋向平衡态,稳定性减小;⑤分形分析法与常规统计方法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0.
亚洲季风区ITCZ对华北雨季异常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冬、春季亚洲季风区ITCZ活动对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用OLR资料定义了ITCZ综合指数,分析表明该指数能比较清晰、客观地综合反映出亚洲季风区深对流活动的强度和位置。用该指数分析了华北多雨年和少雨年前期热带大范围对流活动的变化特征。印度和东亚季风区的ITCZ活动在多雨和少雨年显示出明显不同。华北夏季降水与2-4月ITCZ综合指数的时滞相关性最明显。这种时滞相关可能与球面Rossby波的频散相联系,并可以为华北夏季降水的长期预报提供新的参考依据。低频振荡分析表明,多雨年南北两个半球的低频振荡强度较强,范围较大,并不断由南向北传播,这种传播很可能与副热带高压的北跳有关。而少雨年低频振荡在南半球或热带地区呈准静止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