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360篇
综合类   154篇
自然地理   3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地区史前文化的时空分布进行比较研究, 发现4000 cal. a BP前本区史前文化遗址在空间上不断扩大, 较为显著的扩大曾发生过两次, 一次发生在马家浜-河姆渡文化时期, 另一次发生在良渚文化时期;同时以河流谷地为通道, 史前文化从西向东不断向沿海扩展。4000 cal. a BP后, 以马桥文化为代表的各史前文化地域明显收缩, 东向沿海扩散的趋势终止, 同时伴随有南北两种不同模式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转变。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分布与全新世海面波动有显著的关系, 尤其是杭州湾两岸的史前文化遗址分布与海面变化的关系最密切, 7000 cal. a BP 以来的低海面-海退成陆过程为史前居民提供了广阔的陆地生存空间。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变迁与环境变化在时相上具有一致性, 对比天目山千亩田泥炭和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的环境演变记录表明, 4000 cal. a BP前浙江地区史前文化的东向地域扩展是在全新世气候适宜期背景下进行的, 是农业文明和海洋文明共同作用下的扩展和延伸;而4000cal. a BP后史前文化的地域收缩是在气候干冷和沿海海洋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发生的。以上初步证明浙江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扩张和收缩与环境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 而气候环境变化正是引起上述这种变化以及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因此, 气候环境成为浙江史前文化变迁的重要影响因子, 其对文化的分布、传播、扩展和演变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2.
江苏邳州板材集群演化的文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召宜  黄泽虎  李红瑞  张雪妮 《地理科学》2011,31(11):1368-1375
在明晰邳州文化特征和板材产业集群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从心智模型、社会资本和非正式制度三个层面,分析邳州板材产业集群演化的文化机理。研究表明:文化对集群演化的影响具有立体性,以企业家精神为重要内容的心智模型体现文化的内在能动力量,而社会资本和文化的非正式制度作用体现文化的外在动力;文化对集群的影响具有动态性和阶段性,文化影响的力度与产业集群演化的生命周期具有内在逻辑联系性;由于地域文化二元性和文化与经济演化逻辑的差异性,文化对集群的影响具有复杂性;产业集群既具经济特征,也有文化内涵。产业集群一个的重要功能在于文化的储存记忆和"熔炉"作用,其竞争力在于集群文化的自生能力而内生形成的文化生产力和文化创新力,以及建基与此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技术资本快速流畅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3.
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1994~2006年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文化素质的统计资料,选取人均GDP和接受过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口比重分别作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文化素质的衡量指标。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文化素质之间的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文化素质之间具有强相关性。针对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文化素质之间的强相关关系,运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文化素质的时空序列数据,对经济发展水平(y)与人口文化素质(x)进行最优曲线拟合,拟合曲线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文化素质之间存在对数关系模型:Y=a+blnx。  相似文献   
154.
The effects of increased 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 (PAR), UV radiation (UVR), and nutrient supply on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pigment content, C:N ratio and biomass yield were studied in tank cultivated Gracilaria conferta (Rhodophyta). Electron transport rate (ETR) and biliprotein content were higher under high nutrient supply (HNS), obtained from fishpond effluents, compared to low nutrient supply (LNS), in contrast to 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 (MAAs) dynamic. The high MAA content in LNS-algae could be explained by higher UVR penetration in the thallus and by the competition for the use of nutrients with other processes. Effective quantum yield decreased after short-term exposure to high irradiance whereas full recovery in shade was produced only under slightly heat shock. UVA radiation provoked an additional decrease in photosynthesis under high water temperature. UVB radiation reversed UVA’s negative effect mainly with HNS. Results support that nutrient-sufficiency help G. conferta to resist environmental changes as short-term temperature increase.  相似文献   
155.
徽州文化旅游整体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是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立足文化形态结构的角度和旅游审美的规律,提出文化旅游整体开发的概念与模式,并以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为例进行文化旅游整体开发实证分析。认为物质文化开发重在景观展示,制度文化开发重在深度体验,精神文化开发重在氛围营造,而文化旅游整体开发是三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6.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南海诸岛地名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  张争胜  陈冠琦  南文龙 《热带地理》2016,36(6):1045-1056
地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是中国政治敏感地带,多国为主权归属问题摩擦不断,研究其地名文化历史演变问题可为维护中国领土主权提供有力证据。基于南海诸岛地名命名、变更和演变等资料,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分析《更路簿》和不同时期公布的南海诸岛命名资料,并利用 GIS 将地名的演变情况进行地理可视化表达,同时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开发者--渔民和老船长等进行深入访谈。研究发现:南海诸岛的土地名主要依据岛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而命名,地名的更替、消亡与社会文化环境紧密相关;1935 年公布的地名以音译英文地名为主,1947 年更名以去外国化、美化、纪念地名为主,1983 年对 1947 年所公布的标准地名更改很少,在这 118 个地名中,增加了前几次未公布地名 39 个,这些地名几乎都沿用渔民命名的土地名。  相似文献   
157.
孔翔  卓方勇  苗长松 《热带地理》2016,36(2):216-224
在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下,居民作为文化传承者对传统地域文化的认同是文化保护的重要基础,而对居民经济利益和文化自信的扰动则是旅游业影响居民文化认同的主要路径。为了验证旅游业发展状况、居民文化认同与古村落文化保护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旅游业发展状况不同的宏村、呈坎和许村3个古村落进行田野调查。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如果能显著增加居民的收入,并为居民创造在开放的交流环境中建立文化自信的机会,则能增进居民对古村落文化的认同和保护意识;但如果旅游业发展中的经济利益分配很不合理,甚至明显存在适应“他者”需求的造假行为,则可能降低居民对古村落文化的认同和保护意识。因此,旅游业发展状况对古村落文化保护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合理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将对古村落文化的原真性保护造成巨大困难。  相似文献   
158.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指南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是企业创新的源动力。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先进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促进企业发展。加强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倡导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营造诚信、创新、敬业、精业的企业文化氛围.对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创新原则及可协调发展原则。构建企业文化应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做到从实际出发,创建特色文化,并将企业文化融于制度建设,保证企业文化能够固化于制、执行到位。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文化建设应具备三个特征:高度的战略性、鲜明的时代性、价值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9.
The tremendous changes in China's development philosophy and regional economies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have carved out selectively new locations of development across the nation. While politicians heatedly debate the acceptable levels of regional inequality, most scholarly studies focus on broad aggregate trends of inequality among provinces and groups of provinces, and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identifying and conceptualizing sources and major agents of spatial change. This paper aims at revealing detailed spatial ramifications of the reforms, and at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s of the state, local agents, and foreign investors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To this effect, we conduct a disaggregated and empirical study of Jiangsu, a coastal province experiencing dramatic economic and spatial restructuring. We show that local agents which favor rural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ccelerated new growth in selected rural areas, in contrast to slower growth of older cities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sulting in a net decline of intercounty inequality. But the coalescence of state policy, local agents, and foreign investment has widened the historical gap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Jiangsu, and is likely to accelerate intercounty inequality in the future.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e utility of the “developments from above, below and outside”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key forces of regional growth in socialist transitional economies.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