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0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317篇
测绘学   247篇
大气科学   476篇
地球物理   402篇
地质学   468篇
海洋学   247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27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陶器资源——江西红土岩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江西红土岩物质组成特征及与宜兴紫砂土的相似性,对江西红土岩进行了较系统的陶器实验与研究。江西红土岩系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及工艺特征适合陶器要求。按其分布规律和物质组成特征可分成两类:酸性红土岩和碱性红土岩。在详细分析两类岩系工艺性质的基础上,对江西红土岩这一陶器资源进行了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42.
灰色GM(1,1)模型最优维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灰色GM(1,1)模型的维数对模型的预测精度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自编的FORTRAN程序,在合适的范围内对GM(1,1)模型的维数进行自动优化,通过对宁波市地面沉降数据的计算分析,得到了C和P的定性关系,确定了优化的评价标准,维数最优化后的模型能反映预测数列变化幅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3.
烃源岩排烃作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烃源岩排烃作用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体现在对烃源岩的排烃机理及控制因素的分析、煤成油排驱的理论研究及勘探突破、幕式排液的探讨及压实—压裂双端元排烃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在针对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研究方向及展望:加强对烃源岩剖面排烃特征的高分辨率研究,建立压实—欠压实—压裂三端元排烃模型,对存在严重非均质性的烃源岩进行烃源岩排烃分级评价,深入探讨排烃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4.
寸伟  姜亚斌 《地下水》2010,32(5):66-67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信息通信技术迅速普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具大的推动力,通信网络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和高科技手段,利用信息产业新技术、新业务、新成果和新服务做为灌溉管理工作的一个新平台,形成一个网络型、管理型、服务型的灌溉管理新体制,在灌溉管理上可拓宽管理服务区域,加快灌溉信息的传速和反馈,达到与农户的互动,加强灌溉情况的勾通。使灌溉管理单位和农户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越来越紧密。可以促进灌溉管理流程更加简便高效,提高灌溉管理效率,减少管理工作中间环节,降低灌溉管理成本,全面提高灌溉管理服务质量。利用通讯信息网络平台来组建灌溉管理组织,通过在灌区的试运行,管理单位与农户联系迅速,灌溉及时,费用降低,作用显著,应运效果好。信息化、网络化与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融合。对灌溉管理乃至水利工作的全面发展将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5.
Performance of surface footing on geocell-reinforced soft clay bed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model tests carried out to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behaviour of geocell-reinforced soft clay foundations under circular loading. Natural silty clay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he geocells were prepared using biaxial polymer gri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inforced bed is quantified using non-dimensional factors i.e., Bearing capacity improvement factor (If) and Percentage reduction in footing settlement (PRS). The test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geocell mattress redistributes the footing load over a wider area thereby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ooting. The load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clay bed is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up to about 4.5 times that of unreinforced bed. From the pressure-settlement response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geocell-reinforced foundation bed behaves as a much stiffer system compared to the unreinforced case indicating that a substantial reduction in footing settlement can be achieved by providing geocell reinforcement in the soft clay bed. The maximum reduction in footing settlement obtained with the provision of geocell mattress of optimum size placed close to the footing is around 90%. Further improvement in performance is obtained with provision of an additional planar geogrid layer at the base of the geocell mattress.  相似文献   
146.
A simpl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soil nail and soil interaction analy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il nails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stabilize slopes and earth retaining structures in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especially, in Hong Kong.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 soil nail and the surrounding soil is of great interests to both design engineers and researchers. In this paper, authors present a simpl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interaction analysis of a soil nail and the surrounding soil considering a few key factors which are soil dilation, bending of the soil nail, vertical pressure, and non-linear subgrade reaction stiffness. The lateral subgrade reaction between the soil and the soil nail is assumed to obey a hyperbolic relation. Reported test data in the literature are used to verify the present model.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soil-nail bending on the pull-out resistance are evaluated in two case studies.  相似文献   
147.
王猛  刘焰  何延波  魏东 《地质科学》2008,43(3):603-622
利用GTOPO30和SRTM3数字高程(DEM)数据,提取了喜马拉雅山脉(造山带)的数字高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地质地貌的初步分析。从SRTM3数字高程数据提取出坡度数据,初步分析了喜马拉雅山脉坡度和高程的特征。数字高程和坡度图清楚地展现了喜马拉雅大型断裂带(构造边界)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中国气象局下属的西藏、青海、四川和云南4省区气象观测台站55年来的年平均降水量观测数据、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年平均降水量数据、喜马拉雅DEM和裂变径迹数据,发现喜马拉雅山脉从东至西,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减少,地形起伏逐渐变小,而高程渐次升高,与此同时剥蚀速率降低;从北至南,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增加,地形起伏增大,高程快速降低,而剥蚀速率则急剧升高。这充分说明了喜马拉雅年平均降水量大的地区,地表剥蚀作用相对较强,年平均降水量小的地区,地表剥蚀作用则较弱,即:在喜马拉雅地区,长周期的地表剥蚀过程(可长达数个百万年时间尺度)和短周期(仅仅50年)的降水量观测是耦合的。  相似文献   
148.
桂宝林 《云南地质》2004,23(4):421-433
煤层气盆地、煤层气系统、煤层气区带的存在及发育程度是煤层气藏形成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恩洪盆地和老厂一圭山盆地老厂煤矿区具备了形成煤层气藏的条件。研究其形成煤层气藏的特定条件,总结其煤层气藏模式,是煤层气勘探目标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9.
运用国际矿业软件Surpac建立矿体原始资料数据库、三维实体模型以及品位块体模型。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进行金属元素品位估值,用其结果分别按高程对各金属元素进行储量计算,完成品位块体模型的建模过程,从而实现矿床三维立体可视化以及原始数据资料的动态查询,对矿山生产管理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0.
东亚夏季环流变化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理解季节预测模式对东亚夏季环流的预测能力。利用1991~2013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NCC)和日本东京气候中心(TCC)的三个季节预测模式(CFS V2、BCC_CSM V2和MRI-CGCM)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定量评估了模式对东亚夏季风(EASM)和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PSH)强度的预测能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模式预测的EASM和WPSH对热带海温异常的响应能力,以及ENSO事件对EASM和WPSH预测的影响,阐述了预测误差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三个模式对EASM和WPSH的预测技巧较高,但TCC模式对WPSH的预测技巧相对较低。三个模式预测的850 hPa风场在西北太平洋存在一个异常气旋,使得预测的EASM偏强和WPSH偏弱。同时,二者的年际变率整体比观测小。三个模式预测的EASM和WPSH对热带海洋海温异常的响应随季节演变特征与观测比较接近,但NCEP模式和TCC模式预测的EASM对前期热带太平洋和前期、同期热带印度洋的海温异常响应要强于观测,NCC模式预测的EASM对前期和同期的热带太平洋的海温异常响应明显比观测强。此外,三个模式预测的WPSH对前期和同期的热带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大西洋的海温异常响应明显强于观测。三个模式预测的EASM和WPSH在ENSO年的平均绝对误差(MAE)整体而言要比正常年的小很多,NCEP模式和NCC模式预测的EASM和WPSH的MAE在La Ni?a年和El Ni?o年差别不大,而TCC模式预测的EASM和WPSH的MAE在El Ni?o年比在La Ni?a年大很多,表明ENSO事件是东亚夏季环流重要的可预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