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36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2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01.
近15年来中国古村镇旅游商业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村镇旅游商业化成为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近15年来中国古村镇旅游商业化研究进展,按研究内容将已有研究主要归纳为古村镇旅游商业化的概念、特征、影响与评价、成因、对策和建议等几个方面,研究方法以描述性的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逐渐增多。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中国古村镇旅游商业化研究趋势:完善概念等相关理论知识;扩宽研究视角;加强古村镇旅游商业化的定量测评,同时应与质性研究相结合;拓展案例地的研究范围;重视古村镇旅游商业化演化过程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2.
从旅游村的概念出发提出影响旅游村发展的四大因素:生态环境、规模、景观特色和管理服务,构建了四大影响因素和20个三级观测指标因子层组成的旅游村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建立模型。以黟县6个旅游村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黟县旅游村的问卷调查,定性和定量地探讨了旅游村各要素层的内在关系以及各因子对旅游村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3.
城中村非正规住房在快速城市化地区普遍存在。以深圳市为例,在梳理城中村非正规住房发展演化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形成机理与管治对策。研究发现,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形成与发展是政策力、市场力和社区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非正规住房,各种动力的大小和方向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管治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4.
李东方  李绪卫  周涛 《山东地质》2010,(3):44-45,48
根据国家一系列关于农村宅基地管理政策,结合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部署,枣庄市宅基地规范化管理试点逐步启动。枣庄市山亭区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宅基地管理为突破口,立足实际,努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全区宅基地管理规范有序,“空心村”治理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5.
西藏羊应乡地热田形成特点及评价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家振  孙善平 《现代地质》1994,8(1):49-56,T001
羊应乡地热田内出露的有关岩石,在地表以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地表以下则有大量黑云母花岗斑岩分布。热田的形成与火成岩有较密切的关系,地表热显示的类型多种多样,有热泉、沸泉、沸喷泉、喷气孔、冒气地面和泉华等。根据其出露特征可分为四个区。经铀系法测定其水热活动的同位素年龄为14.6Ma左右,结合地层对比,认为水热活动时间为中更新世晚期。区内近S—N向的主要大断裂和两组次一级的断裂是水热活动的主要通道和主要控热构造裂隙。初步认为热田应属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地热田、目前热田处于产热与散热大致平衡或散热略大于产热的基本平衡状态,探明的热水温度已高达207℃。  相似文献   
106.
乡村旅游开发与老年人环境感知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国家4A级景区对29位老人与43位非老人进行分组问卷调查,对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自然环境感知、经济环境感知、社会关系感知、旅游及游客感知差异进行卡方检验(X^2).结果表明,两组人群对环境感知存在着明显差异.乡村旅游地老年人环境感知具有较强烈的乡土意识、对游客与旅游开发普遍持积极的支持态度、希望承担旅游地主人的角色、希望更多分享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等特点.从旅游地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的角度证实了旅游地居民支持旅游发展9个要素的结论,同时发现了中国老人的一些不同之处,提出了期待期的概念,提出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入手,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7.
中国乡镇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空间分布格局的现状,特征,其空间的动态演化特征以及空间区域差异状况,并对其现状空间格局及空间增长格局进行了等级层次划分,确定了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与研究的重点地域空间,并分析了其生成原因。  相似文献   
108.
基于要素视角的耕地"三生"功能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要素视角考察耕地功能还处于探索阶段,并且已有的耕地功能分类体系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衔接性较弱。论文通过对耕地构成要素的系统分析,界定了耕地、耕地功能及耕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内涵,理论上建构了耕地“三生”功能的测评框架及分区概念模型。实证表明,南安市80%的耕地生产与生活功能以及60%的耕地生态功能为中等及以上,说明耕地利用功能强度较高。耕地生产、生活与生态功能分别在自然生产潜力与地理区位条件、耕作可达水平与耕地依赖程度、生态基底条件与生态保护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趋同性。南安市耕地多功能利用水平较低且耕地开发已经危及区域生态安全,为此需要依据耕地功能分区的空间分布、组合结构及功能强度采取差异化的利用、保护与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9.
传承与嬗变:广州市小洲村的空间转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远平  易颖  毕斗斗 《地理研究》2018,37(11):2318-2330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影响下,广州市小洲村因从典型的岭南水乡古村逐步演化为创意艺术与旅游空间而成为关注热点。空间生产理论为揭示小洲村的空间转换与重构提供了理论工具。运用实地考察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等质性研究方法,围绕“空间转换的过程”“空间生产主体及作用”“空间生产的结果及机制”等问题,探讨不同发展阶段各空间主体对小洲村的建构过程以及结果,构建“时间—空间主体—空间”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① 小洲村经历了岭南水乡古村落的自然发育阶段、艺术精英自发集聚阶段、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阶段三个空间转换阶段,并分别形成了对应水乡古寨的生产生活空间、艺术创意空间、创意旅游商业空间三种空间形态。② 创意阶层、政府、资本、游客等空间主体的加入,使小洲村由单一空间主体(村民)转变为多元主体。③ 在资本城乡不平衡发展机制下,创意阶层、政府、资本、村民、游客等空间主体为实现各自的利益诉求,在小洲村的空间转换中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中当地村民、创意阶层和游客发挥着自下而上的能动作用;政府起到自上而下的管治作用,但在村民的空间抵抗下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110.
Ability to make large-area yield prediction before harvest is important in many aspects of agricultural decision-making. In this study, canopy reflectance band ratios (NIR/RED, NIR/GRN) of paddy rice (Oryza sativa L.) at booting stage, from field measurements conducted from 1999 to 2005,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yield data to derive regression-type yield prediction models for the first and second season crop, respectively. These yield models were then validated with ground truth measurements conducted in 2007 and 2008 at eight sites, of different soil properties,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various treatments in cultivars planted and N application rates, using surface reflectance retrieved from atmospherically corrected SPOT imageries. These validation tests indicated that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ng grain yields per unit area by the proposed models were less than 0.7 T ha−1 for both cropping seasons. Since village is the basic unit for national rice yield census statistics in Taiwan, the yield models were further used to forecast average regional yields for 14 selected villages and compared with officially reported data.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verage yield per unit area at village scale can be forecasted with 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1.1 T ha−1 provided no damaging weather occurred during the final month before actual harvest. The methodology can be applied to other optical sensors with similar spectral bands in the visible/near-infrared and to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 provided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yield and spectral index is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