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1.
当前设计年径流的计算,一般都采用适线法做参数估计.考虑到适线法是以水文序列独立性为前提.而实际的年径流序列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对此,应用适线法估计到底精度如何?本文采用AR(1)模型生成符合P-Ⅲ分布的非独立样本,以参数、设计值的无偏性和有效性为评价标准,通过大量蒙特卡罗试验,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总体参数值Cv、Cs较小的地区,自相关系数即使达到0.5,对估计效果的影响也很小,但对于Cv、Cs较大的地区,自相关系数的增大会使估计效果趋于负偏.本文同时也对Cv、Cs、点据比例、序列长以及保证率等的变化对设计值无偏性、有效性存在的综合影响趋势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实际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
西北干旱地区受监测资料匮乏等因素,难以实现区域尺度的水资源消耗效用评价。使用MODIS遥感数据驱动混合双源梯形蒸散发模型(HTEM),对焉耆盆地陆面蒸散发的时空过程进行了连续模拟,并对灌区耗水量进行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1)2013—2020年焉耆盆地灌区多年平均蒸散发为624.4 mm,其中作物生育期4—10月蒸散发占全年的89.6%。(2)焉耆盆地灌区植被蒸腾与土壤蒸发多年平均分别为508.9 mm和115.5 mm,各占总蒸散发的81.5%和18.5%。(3)焉耆盆地灌区多年平均蒸散发耗水量13.82×108m3,其中高效、中效和低效耗水分别占总耗水量的81.5%、5.6%和12.9%,且耗水有效性与植被覆盖度密切相关。在区域尺度以时空连续的方式揭示了焉耆盆地灌区蒸散发水分消耗的有效性,可为干旱区水资源管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山东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有序性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Malmquist效率指数、信息熵及均衡度,对山东省17个地市2003—2012年的土地利用效率和有序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①快速城市化发展10年来,山东城市土地利用整体效率呈现下降趋势,通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动态测度得知,鲁中和鲁北的济南、潍坊等18个地市Malmquist指数大于1,属于有效增长型;青岛、威海、济宁等9个市Malmquist指数小于1,为无效增长型,此外,临沂市为强无效增长型。②城市土地利用规模报酬测度得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青岛、淄博、东营、日照4个市实现了土地利用DEA有效,土地利用规模报酬不变;2012年样本的静态测算中青岛、淄博等11个市实现了DEA有效,规模报酬不变,而济南、枣庄等6个市未实现DEA有效,规模报酬递减。③城市信息熵和均衡度测算得知,山东省的城市土地利用有序性整体经历了调整—非平稳—再调整的动态演进过程,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也经历了由不合理利用调整为有序合理发展的过程。因此,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及有序性是山东城市土地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4.
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 and structu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and some relevant data of more than 286 cities at prefecture level and above during 2001–2010, using modified method—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 science and technology(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cities in different periods has been figured out, which, uncovers the distributional difference and change law of 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from the time-space dimension. Based on that,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evolution trend of 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cities by virtue of the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 It turned out that:(1) the average of 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in cities at prefecture level and above has always stayed at low levels, moreover, with repeated fluctuations between high and low, which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 Besides, the gap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is widening.(2) The asymmetrical distribution of 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presents a spatial pattern of successively decreasing from Eastern China, Central China to Western China. The cities whose 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are at higher level and high level take on a cluster distribution, which fits well with the 23 forming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3) The coupling degree between 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assumes a certain positive correlation, but not completely the sam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is common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whose existence and evolution ar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fluenced by and regarded as the reflection of many elements, such as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e natural endowment and environment of ST resources and so on.(4)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volu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the cities at prefecture level and above shows a notabl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which in every period present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in neighboring cities seems to be similar in group, which tends to escalate stepwise. Meanwhile, the whole differentiation of geographical space has a diminishing tendency.(5) Viewed from LISA agglomeration map of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periods, four agglomeration types have changed differently in spatial location and the range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And the continuity of S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in geographical space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相似文献   
45.
基于DEA和主成分分析的中国城市代谢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代谢效率测度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该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主成分分析法考察了2010年中国31个案例城市的代谢效率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代谢系统效率的地域分异性显著,尤其是西部城市代谢系统的非DEA有效比例较高。这些非DEA有效城市在非可再生资源要素(钢材、原煤、焦炭等)投入、社会经济产出(人均GDP、城市化率等)、非期望产出(固体废弃物、废水和废气)方面有较大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46.
城镇周边土壤中含铅矿物的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江下游南京至苏州一带铅污染土壤中含铅矿物的鉴定识别和来源分析,确定土壤中铅的来源,既有附近含铅矿床开采过程中带出的含铅矿物,也有人为叠加的成分。作为相对稳定的含铅矿物,方铅矿、白铅矿和人工含铅颗粒含量越高,土壤中有效态铅所占比例就越低。对Pb异常土壤中含Pb矿物的研究,可以解释土壤与农作物籽实中铅含量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也可以为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标准和预测预警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选取广德独山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安徽省富硒土壤分级标准,相对系统地研究独山地区农业可耕地土壤及其植物中的硒含量。研究表明:土壤中硒含量与有效硒、镉、铬、氮、钼、有机质等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中磷、锰、pH值等含量或指标越高,硒的生物有效性越低。这些为独山地区富硒产品开发的定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对当地的富硒产品的开发提出了一系列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8.
SISA完备性监测与WUL可靠性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述了Galileo完备性概念,分析了空间信号有效参数完备性监测系统和监测机理,给出Galileo系统中描述SISA预报形式和算法模型.基于空间信号完备性参数的算法,优化计算最坏用户位置方法,建立了算法模型,得出相应结论.算法和结论初步验证适用于全球,为进一步研究Galileo系统完备性算法和估计用户保护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9.
元素硒是许多生物(包括土壤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而且对植物、动物和人具有双重生物效应。半个多世纪以来土壤—植物系统元素硒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过程一直备受关注。土壤硒的存在形态包括可溶态硒、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有机物结合态硒和残渣态硒5种形态,其中可溶态硒和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具生物有效性,有机物结合态硒随着有机质分解可转化为可溶态硒而成为土壤潜在有效硒源。不同植物硒含量水平取决于区域土壤有效硒含量和不同植物的硒吸收和富集水平。因此,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是决定食物链硒含量的关键,同时土壤有效硒通过调节根际环境和植物代谢过程提高植物抗逆性。土壤—植物系统元素硒的迁移和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受地壳运动、母岩性质、气候、地貌、土壤环境(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活动)条件、土壤硒含量及其化学性质、植物种类及其生理习性、田间管理过程等因素的耦合作用影响。为充分合理利用土壤硒资源,将来应加强植物体内,尤其是主要粮食作物、蔬菜、果树和地道药材叶片、果实中硒迁移、转化和富集研究,为缺硒地区硒的生物强化、富硒地区农作物种植选择和居民食品选择及...  相似文献   
50.
钼作为植物固氮酶、硝酸还原酶与人体多种酶辅基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农用地土壤钼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土壤科学施肥、土壤钼有效性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安徽省淮北平原位于中国华北平原缺钼土壤区,目前缺乏对该地区土壤钼含量及其驱动因素的系统研究。本文以淮北平原典型土壤区511km2为研究区域,按照1件样品/km2采集0~20cm深度表层土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等方法测定表层土壤中全钼、有效钼、TFe2O3、Al2O3、SiO2、P、Mn及有机质含量与pH值等指标含量;利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土壤中全钼、有效钼含量和分布特征,并对制约土壤中全钼、有效钼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砂姜黑土中全钼和有效钼含量以缺乏为主,全钼、有效钼缺乏土壤比例分别高达93.3%、87.3%;全钼含量主要受土壤pH值、M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