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2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258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1320篇
海洋学   119篇
综合类   204篇
自然地理   123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31.
Urban geographers increasingly incorporate the potential of so‐called informal livelihood activities to provide resources that can be creatively manag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space, particularly to the benefit of less well off and marginalized residents. This paper reports a case study in Rustenburg, North West Province, South Africa, where city managers began to promote inclusive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1990s, just prior to the formal dismantling of the apartheid system.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Rustenburg's urban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ver a decade later, continued to reproduce repressive practices that limit the informal livelihood activities of the urban majority. Apparently efforts of well‐meaning city managers to implement a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development process are often rendered futile at the point of actually defining the constituents of urban socioeconomic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932.
1990年代以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差异的演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放华  陈立立 《地理研究》2011,30(1):94-102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两型示范基地,对其区域差异的研究对于长株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区域自1990年以来的人口、GDP、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及消费重心的动态演化过程,得出该地区人口、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县际差异的动态变化及其关系,并且就其各要素动态演化的机制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人口重心缓慢向西北方向移动;G...  相似文献   
933.
根据干旱区城镇区域的特色,干旱区城镇在进行主导产业的选择时必须遵循生态保护原则.依据此原则,以新疆干旱区城镇鄯善县为例,在数据较易获取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干旱区城镇进行主导产业选择的Weaver-Thomas模型及其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MATLAB软件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  相似文献   
934.
基于“人口红利”视角的东莞市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依靠外来劳动力发展经济最典型的地区东莞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口红利对东莞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外来工对东莞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东莞利用人口红利发展"外来工经济"的特征明显。但人口红利对东莞在产业升级、社会治安、资源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上也存在不利影响。东莞市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双转型的问题,必须从以"廉价劳动力优势"换取积累的模式转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轨道,可以通过转化加强职业教育投入、重视本土企业发展等措施应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35.
河南省旅游经济趋同与趋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河南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基础上,用泰尔指数模型对河南省各地市旅游经济的趋同与趋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2001—2007年河南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呈现出明显的趋同趋势;2008—2009年各地市旅游经济略显趋异;区内差异是导致河南省旅游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中原城市群区内差异远远高于其他区域;四大区域之间也呈现出趋同趋势。据此,提出河南省整体旅游经济均衡快速发展建议:利用当前极化态势形成区域品牌,加快发达地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旅游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落后地区发挥创意实现旅游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36.
村域经济分异的内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是落实国家政策的理想试验田,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纵观不同村域经济发展型式,发现目前村域经济发展类型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特征,即使在相同的体制环境下,拥有同样的自然资源和相似的地理区位,村域经济实力及发展轨迹亦悬殊较大,经济发展类型有时会截然不同。研究认为,制度环境、自然资源开发、资本运作、市场带动、技术进步等,以及其间的非线性联系对村域经济发展型式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7.
1990-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洋  修春亮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8):1037-1046
对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研究较多,但以小尺度单元、时间连续、同时关注经济水平和经济增速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地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单元,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沃尔夫森指数、集中指数、空间自相关方法和比重法分析了1990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空间差异与极化程度、经济水平和增速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区"、各地经济地位的变化,并总结了主要驱动因素和演变模式。研究表明:①全国总体空间差异与极化在波动中明显增大,2003年以后继续增大。②沿海主要城市群、省会城市、特殊资源城市是"经济热点",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步增大。③经济水平和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与全国总体经济增速具有耦合关系。④经济区位、区域政策、特殊自然资源、发展基础是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形成与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38.
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与ESDA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选取1997-2009年数据,从时空视角分析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的演变特征。从时间角度看,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差异持续扩大、发展速度不均衡化趋势;从空间角度看,全局Moran′s I指数显示,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总体空间集聚效应较弱,局部Moran散点图则进一步揭示了各地级市对周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存在较强的极化效应,仅合肥、芜湖、马鞍山地区产生空间扩散效应,但扩散的强度和范围较小。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统筹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议,从而更好地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39.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export-oriented economy (the strength and temporal sequence) as a main line,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ses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Wuhan, which is the biggest metropolis in the central China and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basin,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macro-strategy of China from a new visual sight. On the basis of the background of a large economic triangle constructed by Hongkong, Wuhan and Shanghai,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Wuhan and Hongkong, Wuhan and Shanghai.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provide some new evid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eat regional economy of China under the copropelling of the three great economic pivot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940.
宁南县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总产值1989年达5208万元,比1976年增长1.2倍。这表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山区农业,是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本县将采取有力措施,大搞科技兴农,争取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