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46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14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Seven vibro-cor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shallow lakes of the Gabon (Kamalété, Nguène, Maridor) along a 300-km west–east transect close to the Equator. These lakes are located in very distinct landscapes: coastal forest-savanna mosaic, rain forest and savanna with colonising forest, respectively. Core chronologies were established by radiocarbon dating. Study of these lacustrine archives (textural variables, clay minerals, organic matter components, δ13C, pollen) allowed comparison of late Holocene environmental changes recorded at each site and with results from other studies. Lake Kamalété indicates minor climatic deterioration (increased drying and greater seasonality) between 1,410 and 500 cal. years BP, which is also recognised in southern Cameroon and east-central Africa. Lake Nguène was surrounded by dense moist forest throughout the last 4,110 years, but shows significant deterioration from ~2,800 cal. years BP, a phenomenon seen at nearby sites. Lake Maridor shows a decline of forest initiated a little after 3,800 cal. years BP, which indicates timing that is distinct from the two other sites. This was probably a response to local conditions (i.e. outlet damming). Although the three lakes display generally parallel climatic trends perhaps linked to SST oscillations, there is not perfect coherence between these three sites.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basins may be attributable to local factors like groundwater hydrology and slope instabilities of such shallow lake systems in this equatorial region.  相似文献   
112.
依据GB/T 20484—2006冷空气标准,对1972—2007年石家庄市17个地面观测站气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石家庄冷空气时空分布及强度变化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受地域影响,石家庄东北部和南部是两个冷空气活动频次较高的中心;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石家庄最低气温升高趋势与冷空气活动次数及强度减少趋势呈显著负相关;3—4月石家庄南部寒潮发生频次高于东北部地区,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13.
分析气候变化对动物分布的影响,对气候变化影响下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分类和回归树)生态位模型,采用A1、A2、B1和B2气候变化情景,模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滇金丝猴分布范围及空间格局的影响趋势。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后,滇金丝猴目前适宜分布范围将减小,新适宜及总适宜范围将扩大,在1991-2020年时段较大,从1991-2020年时段到2081-2100年时段随气候变化时间段延长而逐渐缩小,其中A1情景下变化最大,B1情景下变化最小。气候变化后,滇金丝猴目前适宜分布区东北部及南部适宜范围将缩小,西部和西北及东南部适宜范围将扩大。气候变化后,滇金丝猴目前适宜、新适宜和总适宜分布区范围与我国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滇金丝猴目前适宜、新适宜和总适宜分布范围均随我国年均气温升高和年降水量增加而减少,其中气温变化影响比降水量变化影响大。因此,气候变化后,近期将使滇金丝猴目前分布适宜分布范围减少,新适宜分布范围将扩大,随气候变化程度增强,新适宜及总适宜分布范围都将减小。  相似文献   
114.
长江沿线样带农村宅基地转型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6  
龙花楼  李秀彬 《地理学报》2005,60(2):179-188
利用样带这一综合与集成研究的工具,选取无论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还是自然环境要素变化等方面都存在明显梯度的长江沿线样带为研究区,采用横向比较的研究方法,基于一定的理论假设,研究了区内的农村宅基地转型。研究表明:1987~2001年研究区根据土地利用变化的聚集度指数划分的各区段农村宅基地在建设用地增加中所占比例总体上看,从上游至下游,从甘孜-玉树区到泸州-迪庆区、恩施-重庆区、铜陵-宜昌区直至上海-巢湖区,这一比例逐渐降低;长江沿线样带各区段所处的农村宅基地转型阶段与样带内各区段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基本上验证了此前的理论假设。据此,目前由各省 (区、市) 自行制定农村宅基地标准不利于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国家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分区、分类制定农村宅基地标准。针对研究区目前农村宅基地的发展现状,根据区域农村宅基地转型阶段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5.
1957~2004年盘锦芦苇湿地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7~2004年盘锦湿地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盘锦湿地的日照、温度、降水和风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照时数的月变化呈双峰曲线,5月和9月表现为日照高峰,7月为日照低谷;近48 a盘锦湿地的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冬季增温最明显,其次为春季,夏季增温最弱,年平均极端最低温度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近48 a的年平均风速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月平均风速变化趋势呈双峰曲线。  相似文献   
116.
中国热带气候地貌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镇国  张伟强 《热带地理》2006,26(3):197-201
中国热带气候长期热湿,气候地貌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强烈风化和持续剥蚀夷平,缺乏地貌的世代演替,所谓"双重风化"和"双重夷平"的经典概念,未必切合中国热带的实际情况.中国热带第四纪气候波动不明显,但是这种波动在气候地貌上仍有反映.红土砾石台地代表中更新世冷湿(砾石堆积)转热干(红土化)的气候地貌.老红砂台地代表晚更新世至全新世热干(风积)转热湿(红土化、古土壤)的气候地貌.海岸贝壳堤反映中全新世风暴潮增强的气候波动.广东、海南的所谓"冰臼群"实乃河流地貌的瓯穴.中国热带末次冰期的冰川遗迹仅见于台湾岛中央山脉.  相似文献   
117.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位置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45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5个特征指数的月平均资料,对副高强度和位置变化的气候特征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副高的强度在一年中出现两次峰值,第一次出现在6月,第二次在9月.在45年里,副高强度有明显加强,副高位置有南落西移的趋势.副高强度存在3~4 年、10~13 年的振荡周期,10~13年的周期振荡在1950、1960、1970年代占主要地位,3~4年的周期振荡在1980、1990年代占主要地位.副高在1978年附近发生气候突变,副高强度由负距平为主转为正距平为主,而脊线位置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18.
河南烟区与云南优质烟区气候生态系统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了河南新老烟区与云南优质烟区气候生态系统的灰色关联性 ,结果表明 ,卢氏烟区气候生态系统与玉溪烟区的相似性优于许昌烟区与玉溪烟区的相似性。因此 ,建议河南优质烟区向豫西丘陵山区转移  相似文献   
119.
清咸丰六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旱灾气候背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清咸丰六年(1856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旱的发生情况,认为此次大旱持续时间长,属夏秋连旱;旱情严重,波及面广,几乎影响到了长江三角洲的所有地区,太湖流域北部、南部,江北淮南地区最严重,太湖东部的苏州、松江二府、太仓直隶州的灾情略轻,江北东部的通州直隶州灾情也较轻,最东边的海门直隶厅甚至没有找到大灾的明确记载。大旱之后继发了大蝗灾。在此基础上,对引发此次严重干旱的气候背景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但脊线位置偏北,造成了季风雨带偏北,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时间处在副高控制下,从5月底至8月底没有出现连续性降水,造成了罕见的大旱;而春季降水不足,又加剧了灾情。  相似文献   
120.
近50年阜新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51—2000年阜新地区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一元回归、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近50 a阜新地区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近50 a阜新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率为0.24℃/10 a,近30 a增温尤其明显。不同季节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仅冬季平均气温有差异。根据近50 a冷暖波动情况,可将阜新地区划分成2个冷期和2个暖期。近50 a阜新地区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递减率为8.009 mm/10 a,但是近30 a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各季节中夏、秋、冬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但春季降水呈下降趋势。近50 a阜新地区降水变化可分为3个多雨期和3个少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