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0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339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134篇
地球物理   406篇
地质学   712篇
海洋学   196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176篇
自然地理   44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计算机进行GIS中文地址匹配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以词库为基础,采用中文分词算法和全文检索技术,确定中文语句和目标的相似性,并设计具体的推理方法,最终实现地名匹配并在地图上显示查询信息。  相似文献   
992.
顾国华  孟国杰  方颖 《地震学报》2011,33(3):319-326
利用BERNESE软件的单历元观测值双差定位功能,获取了接近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大地震震中5个GPS观测站(PIXI,CHDU,JYAN,NEIJ和LUZH站)震前的短临位移过程及震后短时间的位移.通过拟合和对比分析,讨论了单历元解的精度.计算结果表明,以YANC站为固定站,LUZH站震前5月9日N(南北...  相似文献   
993.
Grain‐size data from different climatic zones across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show that the loess generally contains an ultrafine component, which has a consistent modal grain size of ca 0·37 μm and a variable proportion of 4 to 10%. The variation of the ultrafine component through a loess sec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proportion and fine grain size in palaeosols, and by a low proportion and coarse grain size in loess layers. Its proportional content in a stratum roughly increases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 across the Loess Plateau. Quantitative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ultrafine component is composed mainly of clay minerals (ca 70%), which are mostly illite (ca 80%), and with significant amounts of kaolinite (ca 8%) and chlorite (ca 2%).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the ultrafine component, and the degree of illite crystallinity, suggest that this component in aeolian sediments is linked closely to the process of pedogenesis. Weakly altered loess on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Loess Plateau contains considerable amounts of detrital clay minerals derived from the aeolian source areas. Results from a loess section with a basal age of 7·6 Ma in the central Loess Plateau show that the ultrafine component increased from 7·6 to 5 Ma, and progressively decreased thereafter. This trend was punctuated by two abrupt changes at 2·6 and 0·6 Ma. These variations reflect to a considerable extent the history of pedogenesis during the Late Cenozoic.  相似文献   
994.
995.
为了克服已有物理栖息地模型仅能在具有较完善监测资料河流使用的局限性,介绍了一种应用模糊逻辑的物理栖息地模拟方法。该方法以河道平面二维流场模拟结果为基础,将鱼类学和生态学专家的知识经验融入物理栖息地模型中,运用模糊逻辑推理计算栖息地各单元适宜度,最后根据加权可用面积、高适宜度面积比例与流量的关系曲线确定生态需水量。运用该方法对葛洲坝坝下中华鲟产卵栖息地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鲟产卵期适宜生态需水量为10 000~17 000 m3/s。分析认为该方法对监测资料依赖程度低,使用专家知识经验能够弥补数据不足造成的不利影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实用性。该研究有助于监测资料不足的河流开展生态保护及河流管理工作,并且能够为模糊数学理论在水生态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黄土塬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是地震勘探中的困难区域。宁夏南部六盘山盆地属于典型黄土塬地貌的沉积盆地。该区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但该区表层沉积了巨厚黄土层、深层不同构造单元差异大,在采集上需克服地表和地下的双重影响。笔者详细分析了该区地质条件以及勘探难点,并结合该区的攻关实际资料和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总结出一套针对该区的地震采集技术系列,可以指导该区后期地震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997.
宋端正 《探矿工程》2013,40(4):48-50
通过HC600型全液压动力头便携式钻机在武山温家沟金矿区、文县筏子坝外围铜矿区进行NQ、BQ型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的效果,分析了全液压动力头便携式钻机相对于立轴式钻机的优点、不足及其经济性,提出全液压动力头便携式钻机在陇东南山区的适用性及我国地质岩心钻机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998.
何沛东 《地理研究》2022,41(3):777-793
海域地名是中国海洋文明的历史见证,在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据地方志等历史资料,以“海(洋)”地名为例,对中国海域地名的源流和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中国海域地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生命力,其发展可以分为海域地名的空间指代模糊时期(先秦至宋代)、海域地名的空间指代清晰时期(宋代至清末)、海域地名中西融合时期(清末至1949年)、海域地名的系统整理和有序管理时期(1949年以后)4个阶段。②中国海域地名的得名原因主要可分为7种:因方位得名、因岛礁沙洲得名、因水文特征得名、因沿陆岸(或较大岛屿岛岸)的地理事物(政区、聚落、山峰等)得名、因航海相关的传说等得名、因海洋出产得名、因海域地形得名。③中国海域地名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以长江口为界,南方沿海诸省级行政区(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海域地名数量远高于北方,南方又以浙江、福建、广东三省为最,岛屿数量等自然地理因素和海洋贸易等社会经济因素是造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原因。④2018年国家海洋局、民政部受权公布了《我国部分海域海岛标准名称》,其中的“海(洋)”地名是1980年代中国海域海岛地名普查成果的体现。针对中国海域地名整理和研究的现状,提出加强海域地名的整理、公布与命名,明确海域的相关概念,规定海域地名的通名,海域地名的处理需符合国家海洋权益4条建议。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171,自引:9,他引:171  
刘彦随  陈百明 《地理研究》2002,21(3):324-330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LUCC)研究 ,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前沿的核心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多地少、生态与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发展中国家 ,目前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许多问题 ,都与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 ,面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开展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的系统研究 ,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战略意义。本文重点对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重点问题的关系 ,以及面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LUCC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南海历史性水域线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40a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实测研究表明,九段线不仅是显示我国南海主权的历史性水域线,而且总体上也是南海与东部、南部和西部陆区及岛区的巨型地质边界线。根据实测数据,本文将从地质成因、来源、演化的角度论述此南海历史性水域线的合理性。主要结论包括:历史性水域线的东段在地形上基本与马尼拉海沟一致,海沟西侧为南海中央海盆洋壳区,东侧为菲律宾群岛。根据国际地质研究的资料,菲律宾群岛始新世以前位于较偏南的纬度,后来于中晚中新世(距今16~10Ma)仰冲于南海中央海盆之上,因此菲律宾群岛是一个外来群岛。而黄岩岛在马尼拉海沟以西,是中央海盆洋壳区的一个岛礁,与菲律宾群岛成因不同。南海历史性水域线的南段在地形上基本与南沙海槽一致,伴随南沙地块由北部陆缘向南裂离,古南海洋壳沿此海槽以南俯冲至加里曼丹岛陆壳之下,因此南沙地块与加里曼丹陆块为两个来历不同的地块。南海历史性水域线西段的分布在地形上与越东巨型走滑断裂带基本一致,可能与西沙地块、中沙地块、南沙地块从南海北部陆缘向南滑移有关。南沙地块北缘陡直的正断层结构,突显中央海盆是拉裂形成,其基底和中新生代地层与北部珠江口盆地的地层结构可以对比,说明南沙岛礁原属我国华南大陆南缘,后因南海的形成裂离至现今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