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28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236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61.
分析了研究区内钙积层、风成沙等制约因素对铜多金属元素表生地球化学异常发育的影响,总结了该类特殊景观条件下铜多金属元素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在垂向和侧向上的迁移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该类景观区铜多金属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2.
西北干旱区土壤资源特征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分析了干旱区主要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土壤的理化性状、养分特征以及在盐碱化、沙化和灌耕条件下的变化,并论证了干旱区土壤资源的基本特征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认为干旱区土壤分布具明显的空间垂直地带性及径向分布规律。极端干旱条件下的暖温带棕漠土的资源性能最差,其他土壤的资源性能排序依次为灰棕漠土<灰漠土<灰钙土(棕钙土)<灌耕土<草甸土类。土壤资源性能在灌耕、风沙及盐碱化条件下发生显著变化,在干旱区广为分布的荒漠土壤多数具有显著的中深部盐化表现和易于沙化的条件。干旱区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绿洲灌耕土壤资源的稳定发展、高生产力水平及可持续利用,在明确土壤资源特性与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是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3.
谷永新  马志明  高福旺 《地震》1999,19(2):209-213
通过对北京地区现有定点地震前兆监测网进行清理,分析了现有定点专业前兆监测台站、观测点、群测点的数量及分布密度的现状。对1996年12月16日北京顺义MS4.0地震的短临异常特征进行了探讨,表明顺义MS4.0地震前在震中周围出现一个直径约35km的短临异常密集区域。从异常形态看,该区域中的异常大部分可能带有来自震源的信息。结合顺义地震短临异常点位分布特征,对北京地区前兆台网的密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4.
粤北诸广和贵东是华南最重要的两个花岗型铀矿密集区,青嶂山(龙源坝)岩体位于两者之间,是华南花岗岩型铀矿研究薄弱地区。江头铀矿区地处青嶂山岩体北部与南雄断陷盆地的结合部位,该矿区的铀成矿年代学研究几为空白。本文通过电子探针方法研究了青嶂山岩体、及与该岩体密切相关的江头矿区中的铀矿物微区矿物学特征,获得岩浆成因的晶质铀矿与热液成因的沥青铀矿的U-Th-Pb化学年龄,探讨了华南铀成矿作用动力学背景及成矿地质体。研究表明:青嶂山岩体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铀矿物主要有晶质铀矿、铀石,部分晶质铀矿存在明显铀释放的特征,其晶质铀矿化学年龄分别为246.8±8.8Ma、161.5±8.0Ma,与前人获得的锆石U-Pb年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分别代表了区内印支期与燕山期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表明在南雄断陷盆地形成之前,青嶂山岩体与诸广岩体可能为一有机整体,有着相同的成岩、成矿环境。江头矿区矿石中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伴有少量钛铀矿、铀石等,沥青铀矿化学年龄分别为121.3±9.8Ma、98.8±8.0Ma、73.2±8.8Ma,分别代表区内3期铀成矿作用的时代,结合华南中生代以来构造运动特征,认为区内铀成矿作用是受中-新生代盆地边缘深大断陷活动、产铀花岗岩体分布的双要素成矿动力学背景制约,青嶂山岩体应与诸广、贵东岩体具有相似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5.
夹皮沟金矿区各矿山资源已近枯竭,而各种预测结果都显示夹皮沟矿区潜在资源可观。本文描述了该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分析了矿区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控矿因素和各种找矿标志,指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6.
利用1979—2008年包头地区各气象站近30年地面观测的风资料,对各地区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和风能资源进行了统计计算,给出了包头各地的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和风能资源的分布特征,为包头地区合理开发和利用风能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7.
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螺藁杆双脐螺和其他3种隶属扁蜷螺科的吸虫及线虫中间宿主螺,其形态极为相似,缺乏分类学资料,比较几种扁蜷螺的形态及生殖系统构造,明确其分类学特征,能为监测及防控部门准确鉴定物种提供依据。电子数显卡尺测量所有样本螺壳参数;解剖4种扁蜷螺生殖系统并绘图;扫描电镜观察齿舌形态。方差分析表明,4种扁蜷螺壳高(H)和直径(D)比值差异显著(F=64.171,P0.01)。4种扁蜷螺齿舌均为中央齿1列,双齿型,但中央齿齿尖形态、侧齿及缘齿列数、齿尖数量及形态等依种类不同均有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的齿舌形态是重要鉴别特征之一。生殖系统阴茎复合体构造在属间差异明显,种间较为相似(旋螺属的凸旋螺、小旋螺)。尽管4种扁蜷螺贝壳形态较为相似,但壳高(H)和直径(D)比值、齿舌列数、齿尖以及生殖系统的阴茎复合体构造等特征,对入侵物种藁杆双脐螺和中国几种常见扁蜷螺的准确鉴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8.
The development of expulsion fractures in organic-rich shale is closely related to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from kerogen. Organic-rich shales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fourth member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Paleogene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Jiyang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East China, are used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in sections, SEM and 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the conditions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xpulsion fractures were explored.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se fractures include the presence of kerogens, their distribution along laminae and around particle boundaries, their exposure to heat and the build-up in pressure due to confinement by low permeability. The development of excess pore fluid pressures and intrinsic low rock fracture strength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Pressurization by rapid generation of hydrocarbon provides impetus for fracture initiation and cause bitumen to migrate quickly. The shale laminae results in distinctly lower fracture strength laminae-parallel than laminae-normal and this directs the formation of new fractures in the direction of weakness. When pore fluid pressure increases, maximum and minimum principal effective stresses decrease by different proportions with a larger reduction in the maximum principal effective stress. This increases the deviatoric stress and reduces the mean stress, thus driving the rock towards failure. Moreover, the tabular shape of the kerogen aids the generation of hydrocarbon and the initiation of expulsion fractures from the tip and edge. The resulting fractures extend along the laminae when the tensile strength is lower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an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Particle contact boundaries are weak and allow fractures to expand around particles and to curve as the stress/strength regime changes. When pore fluid pressure fields at different fracture tips overlap, fractures will propagate and interconnect, forming a network. This paper could provide us more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ing processes of expulsion fractures and better comprehension about hydrocarbon expulsion (primary migration) in source rocks.  相似文献   
69.
一个"移径北翘台风"的环流及结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吴德平  梁冰 《广东气象》2005,(3):7-8,13
0307号台风“伊布都”进入南海后一度西北偏西方向移动,但登陆前12h,移向突然折向西北,特别是登陆前3h移径明显北翘,直向偏北方向移动。通过分析大气环流形势、卫星云图以及雷达探测资料,发现副高轴“东落西抬”、副高减弱以及台风“9”字型螺旋结构改变均对台风的北翘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另外,副高控制下的“晴空区”有零星对流云发生,也对副高的减弱有很好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70.
通过综合利用ECMWF提供的热带风场、气压场、高度场等资料,对24例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环境流场和一些物理量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都与赤道西风急流向东扩展或热带气旋东侧南风急流向北扩展有关;造成广西大范围台风暴雨的因素不仅取决于台风登陆地点和登陆后的路径以及中心是否直接进入广西内陆有关,而且还与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和面积指数、强度指数的变化关系密切。登陆台风在影响广西的过程中,其台风东侧的偏南风急流中心涌进广西和正涡度中心进入广西对产生大范围的暴雨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