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47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干旱绿洲农业区生态环境脆弱,开展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能为该区国土空间优化和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论文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采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移动窗口法、生态贡献率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干旱绿洲农业区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及分异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生产和生活空间持续扩张、生态空间总体减少,结构从“单一农业空间增加”向“转换类型多元化”转变,功能由“生态转生产为主”向“生产与生活、生态与生产多功能相互转换”演变。(2) 1990—2020年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总体为正,耕地面积占比较大的村镇质量指数相对较高;其他生态空间向林草水生态、农业生产空间转型的生态正效应最大,林草水生态空间向其他生态、农业生产空间转型的生态负效应最大,2010—2020年农业生产空间过度扩张挤压林草水生态空间引起的生态环境负效应正在显现。(3)人口密度、地均GDP和植被覆盖度是生态环境质量分异的关键因子,降水量、土地开发强度、耕地面积占比和地均水资源量是核心因子;因子交互作用使农业生产空间增加和林草水生态空间压缩权衡博弈产生自适应稳态机制,从而形成了总...  相似文献   
282.
以俄罗斯远东联邦区的布拉戈维申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布符)沿边铁路为研究对象,在高速铁路情景下,利用可达性指标测度高铁运行前(普铁)后(高铁)沿线节点的可达性动态变化,探讨该线路升级提速后对沿线各个节点的贡献作用与空间效应。研究表明:未来布符高铁的建设运营使其沿线可达性得到大幅提升,时空收敛获益多,8 h交流圈覆盖全线,可达性最优要素由末端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向线路中间城市(哈巴罗夫斯克)自南向北、继而向首端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自东向西扩散,呈布符铁路首末可达性改善幅度大、部分中间线路可达性改善稍弱的空间特征。可达性的变化加速远东的西南沿边地区空间格局的演变与重塑,布符沿边高铁集散场的空间延拓、袭夺态势加剧;铁路轴带的空间极化加深,呈现新的“核心—边缘”格局;跨城流动性突显,加速空间对接与同城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83.
Ever‐changing spatial divisions of labour have led to an altered integration of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into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GPNs), leading to new spaces of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in these countries.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local institutional actors in co‐shaping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driven by global industrial relocation. Drawing on the case of Bekasi District, Indonesia, this paper nuances the notion of ‘strategic coupling’ in specific national and local setting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Drawing on empirical material obtained through a series of in‐depth interviews conducted between 2012 and 2016, our analysis reveals that although local institutional actors have participated in Bekasi District's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processes they sometimes exhibit a hesitant and less‐than‐creative attitude in this participation. Meanwhile, non‐local actors, most notably private developers and central government agencies, tend to have a more significant leverage in these development processes at the local level, suggesting complex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in tying Bekasi District's assets with GPNs.  相似文献   
284.
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分析疏导区政策出台的社会背景,梳理政策的详细内容,并以广州市荔湾区源溪社区流动摊贩疏导区为例,分析了疏导区的实践效应及面临的挑战。研究表明:疏导区政策是政府根据历史经验、兼顾多方利益主体出台的治理流动摊贩的手段,为摊贩提供了进入门槛低的合法经营空间,重新塑造了流动摊贩的空间分布和社区商业体系,提升了摊贩的认同感,便于城管规范管理,满足了更大范围的消费需求,存在一定的正面效应;但因噪音污染、管理不善等问题,疏导区的设立阻碍了社区环境的提升。由于用地临时性的弊端和所在社区定位升级的发展需求,源溪疏导区被要求撤销。案例显示:由于疏导区占用公共空间和所涉不同群体的利益无法协调等问题,疏导区政策并未帮助摊贩实现从非正规经济到正规经济的转变。因此,城市管理者可通过建立第三方组织,为疏导区利益相关群体建立沟通机制,合理地进行疏导区的选址和管理。  相似文献   
285.
286.
采用数理统计与综合分析方法,对源城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与GDP、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镇化以及人口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4-2007年源城区农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耕地减少较多,园地增长速度较快,林地逐渐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其中居民点与独立工矿用地增长速度最快;源城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镇化发展、消费结构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社会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完善土地市场机制,优化土地利用配置,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建立土地资源安全预警机制,保障水资源生态安全是区域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87.
城市河涌综合整治和污染减排是我国城市发达地区面临的紧迫任务.选择广州市番禺区污染严重的市桥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河涌综合整治和污染减排进行综合探讨.在分析市桥河流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质现状评价和污染源摸查的基础上,提出布局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和工程减排措施;认为在市桥河流域综合整治过程中除综合运用工程的、技术的、生态的方法进行整治外,还应强化环境社会学理论的运用,重点探讨政府、企业、市民、传媒等利益相关者在城市水环境污染与治理中的角色、作用及相互之间的互动与整合,为城市重污染河涌综合整治和流域水污染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8.
在大城市边缘区,土地资源对于支撑快速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天津市东丽区为例,对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东丽区耕地减少的速度加快,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逐渐扩大,其未来城市化的关键是促进农民的非农化.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迁村并点"的逐步实施,使得农村居民点用地趋向集约化.提出了保障东丽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289.
大都市边缘区是城市人口和产业外迁的主要地带,建设用地扩展迅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加之该区离城市较近,其生产和生活方式接近城市,生产和生活垃圾较多;同时该区域又具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规划相对欠缺的特点,因此,该区环境问题突出,污染较为严重。房山区位于北京市区西南,是典型的城乡边缘地带。重点剖析该区域在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矿产资源开采和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房山区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可为我国大城市边缘区的环境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0.
避震疏散场所规划在实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震疏散场所规划,应根据城市区域整体规划、建筑物震害预测结果及所需疏散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合理安排。通过广州市萝岗区现场勘查,按照规划原则,对该区避震疏散场所规划进行了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