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3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468篇
测绘学   323篇
大气科学   266篇
地球物理   385篇
地质学   1404篇
海洋学   227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148篇
自然地理   3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photochemical instability of several related pteridines in seawater was investigated by aseptic incubation of solutions at 20–22°C under illumination from cool-white light of intensity 6 kerg cm−2 sec−1, and the chemical changes were spectrophotometrically monitored. All the pteridines showed markedly accelerated degradation from this illumination relative to their behaviour in total darkness.Pterin and lumazine were degraded very slowly with zero-order reaction kinetics, while the other pteridines photolysed rapidly (according to first-order kinetics) with decomposition rates increasing in the order dioxylumazine (2,4,6,7-tetrahydroxypteridine) < leucopterin < isoxanthopterin < xanthopterin < oxylumazine (2,4,6-trihydroxypteridine). Excepting leucopterin and dioxylumazine, the photolysis rates were attributable to the pH of seawater and not its salt content; this was also the case with oxylumazine which required the salt content of seawater for decomposition in darkness. Leucopterin and dioxylumazine (both 6,7-dihydroxylated pteridines) gave evidence of complexation with the major divalent cations (Ca2+, Mg2+) of seawater, by virtue of which their photolytic degradation rates were enhanced to magnitudes obtained in pH-10 buffer without seawater. It is proposed that such complexation produces structural forms of these pteridines analogous to their normal ionic forms at pH 10–12.The photolysis of the 6-hydroxylated pteridines (xanthopterin, oxylumazine) proceeded via intermediate formation of their corresponding 7-hydroxylated derivatives (leucopterin, dioxylumazine).  相似文献   
2.
变形监测基准点的稳定性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准点的稳定性评价,是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该文对基准点构网和不构网2种情况时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由麒麟厂和矿山厂两个独立的铅锌矿床组成。利用两组同源矿物组合Rb Sr等时线方法测定了麒麟厂6号矿体的成矿时代,测定结果分别为(225 1±2 9)Ma和(225 9±3 1)Ma,根据已知的分布于该矿床北部和西南部分布的峨眉山玄武岩成岩时代为250Ma左右,有多个火山喷发旋回,显示多期次的喷发活动,认为川—滇—黔成矿区内铅锌成矿作用与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存在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岸线资源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传胜  王开章 《地理学报》2002,57(6):693-700
运用大比例尺水下地形图,在岸线资源总量勘查的基础上,评价了长江中下游干流岸线的水深条件、岸线稳定性条件和建港自然条件,分析了本区域岸线资源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长江岸线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和中下游干流岸线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输水对地下水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郑丹  陈亚宁  薛燕 《干旱区地理》2004,27(2):216-220
结合2000~2002年以来塔里木河下游间歇性输水后地下水变化的监测数据.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输水后地下水位动态响应变化过程进行分析,揭示输水量与地下水的响应范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横向上.随着向塔河生态输水次数和输水量的增加.地下水的响应范围逐渐扩大.但随远离输水河槽中轴线,响应程度减小.地下水位的抬升幅度减弱;纵向上,输水河段上游区段地下水位响应范围最大,中游区段次之,下游区段较小。在第二次输水过程中,靠近河岸地下水位出现急剧上升,而在第三次输水过程中,地下水的响应范围则有巨幅增加.输水量与输水持续时间与地下水位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动水条件下承压水的注浆止水及加固问题,是暗挖隧道地下水控制的重要难题,在浆液配比、注浆参数等方面的设计施工经验较少。以某地铁区间联络通道的地下水控制工程为背景,结合该通道地质条件复杂、承压水头高、突涌水量大等施工现状,基于注浆-降压联合的地下水控制思路,探索了高承压水头条件下的WSS双液注浆止水施工技术,并通过现场探测和地面沉降监测研究其止水加固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注浆-降压联合的地下水控制及加固方案,在显著承压性的地下水含水层注浆止水加固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能够保证地下通道的注浆过程顺利进行,又能确保地下水治理效果,并遏制围岩的变形发展,各部位变形均满足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7.
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评价是区域经济开发的先行步骤。作者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建立地形评价模型、基础设施辐射范围扩散模型、分区多幅图覆盖分析模型等一整套模型,使评价工作较以往更为科学、系统,且省时省力。本文研究了海南省城镇发展用地条件。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的经验统计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炯心 《地理研究》1997,16(1):23-30
以黄河下游历年实测水文泥沙资料为基础,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下游河道淤积量与淤积强度的经验统计关系。揭示了不同粒径组泥沙的来量和它们在全沙中所占的比率对下游河道淤积特征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高含沙洪水及清水基流对下游河道淤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半干旱区城镇众多,风沙灾害频发,开展城镇风沙灾害防治研究势在必行。以毛乌素沙地的乌审旗达布察克镇为例,对其周边沙尘源地和植被进行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单项植物、机械沙障防风原理的风洞模拟结果,提出各种沙尘源地亚类防沙治沙措施的合理配置。根据建立半干旱区城镇防沙工程体系的原则以及城镇周边不同下垫面的防沙治沙措施配置,达布察克镇防沙治沙模式可以概括为城镇周边的“三圈模式”。第一圈是以达布察克镇为核心的绿化景观带,这一圈层大致位于达布察克镇以外600~900 m宽度范围内。第二圈层为沙丘(地)封禁与农牧业生产区,包括两个次级圈层:设施农业次级圈层的宽度约为1 km;远郊沙丘(地)封禁与农牧户独立生产次级圈层的范围较大,这一次级圈层的显著特点是大面积用于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小面积用于农牧业生产。第三圈层是沙丘(地)封禁保护圈。该圈层位于乌审旗的西北位置,圈层内主要包括流动、半流动沙丘链以及平坦流沙地,是达布察克镇上风向主要的沙尘源地,应按照防沙治沙原理对其进行封禁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
施一民  朱紫阳 《测绘科学》2004,29(2):28-30,33
按现行方法求得的相对点位精度由于未顾及起始数据误差的影响 ,且非实际所需评定的相对点位精度 ,因此并不客观、可靠。本文所提出的协方差基准的概念 ,用来定义相对点位精度和绝对点位精度有其客观性和实用性 ,协方差基准作为控制网点精度的参考基准 ,并不重合于网点坐标的参考基准—坐标基准 ,而可按应用的需要 ,方便地进行协方差基准转换。本文提出了合理评定相对点位精度的新方法 ,并用高精度工程控制网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