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5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416篇
测绘学   419篇
大气科学   190篇
地球物理   476篇
地质学   1232篇
海洋学   269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75篇
自然地理   27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陕北地区属于典型的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其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区域生态稳定,以及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等诸多问题.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对陕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994-2005年陕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基本保持在良好协调类型,呈现稳定的态势.协调发展度评价结果显示,1996年以前,该区域发展主要受经济滞后制约;1997-2003年表现为生态与经济同步协调状态;2004年以后,主要表现为生态滞后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42.
可拓工程方法在自然地理界线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晏路明 《地理研究》1999,18(1):53-58
应用可拓工程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福建省境内南亚热带北界最佳位置的确定建立了识别对象的物元模型,模型输出的结果获得满意的自然地理意义解释。  相似文献   
843.
According to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wetland in Ramsar Convention, salt marsh belongs to inland salt lake formed by regional hydrogeologic and climatic conditions[1]. In western Songnen Plain, the most distinct characteristic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salt marsh wetlands is that many water bodies have high salt contents and pH values, so salt marsh wetlands are categorized as a special natural synthesis[2]. 1 Natural environment in western Songnen PlainThe Songnen Plain lies to the east of …  相似文献   
844.
中国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构成比例变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成忠  林振山 《地理学报》2009,64(12):1523-1533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中国1995-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的各构成组分.运用统计-动力学建模方法,构建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各组分构成比例变化的普适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①1995.2006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构成以能源足迹和耕地足迹为主,耕地、林地、建设等足迹比例在波动中不断下降,草地、水域足迹比例先上升后下降,能源足迹比例不断增加;人均生物承载力构成以耕地为主.林地、建设、水域承载力比例相差不多,草地承载力比例最小,其中耕地、草地承载力比例不断增加,林地、水域、建设等承载力比例不断下降,且变化幅度均很小.②2007-2015年,耕地、林地足迹比例继续下降,草地、水域、能源足迹比例将逐渐上升,建设足迹比例将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出现增加趋势,耕地、林地、草地等承载力比例将不断增加,其中耕地、林地承载力比例增加幅度很小.草地承载力比例相对增幅较大;水域、建设承载力比例均呈下降趋势.文章还探讨了可能导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构成比例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对指导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土地利用规划和改善生态环境有较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45.
海洋酸化是全球变化的一个关注点,南大洋CO2吸收量占海洋对人为CO2的吸收量的30%—40%,同时,南大洋是缓冲能力较低、生态系统脆弱的高纬海域,所以,理解南大洋海水酸化过程及其控制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海水酸化引起海水中碳酸根离子(CO2-3)的浓度、碳酸钙饱和度(Ω)降低,这对成钙类生物碳酸钙(包括文石和方解石)的形成有害,最终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了解海洋酸化的影响、预测酸化对海水碳酸盐体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目前南大洋的开阔大洋区以及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边缘海和海湾的酸化研究概况进行了梳理,试图对南大洋表层海水酸化的研究进行概述、展望未来南大洋海洋酸化研究趋势并提出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46.
北京市东南郊不同灌区表层土壤中PAHs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三角形布点法在北京市东南郊污灌区、再生水灌区、清灌区分别进行了3个表土的样品采集,采样间隔为1 m,共采集9个样品,分别测试了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PAHs在3个灌区表土中均有检出,污灌区除了蒽和苯并[a]蒽外,其余均有检出;再生水灌区除二氢苊和苯并[a]蒽外,其余均有检出;清灌区16种PAHs均有检出。其中,污灌区的ΣPAHs大约为730 μg/kg,再生水灌区ΣPAHs大约为207 μg/kg,清灌区PAHs大约为43 μg/kg。分别利用比值法、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土壤中PAHs的可能来源进行解析,通过比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可以得出:污灌区表土PAHs污染主要来源于石油源,而再生水灌区和清灌区的PAHs主要来源于燃烧源。由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定量地计算出各个污染源对PAHs的贡献率:在污灌区采样点,燃烧源/汽车尾气和焦炭源/石油源的贡献率分别为30%和70%;在再生水灌区,PAHs的主要来源为煤的燃烧、汽车尾气的排放和部分石油源的输入,贡献率分别为83.2%和16.8%;在清灌区,PAHs的主要来源为煤的燃烧和汽车尾气的排放,贡献率分别为83.6%和16.4%。  相似文献   
847.
分析了影响质子旋进磁力仪和分量质子旋进磁力仪观测质量的因素 ,给出了分量质子旋进磁力仪补偿线圈电流允许误差、补偿线圈定向 (特别是线圈磁南北方向 )应满足的关系式和定向允许误差。提出了分量质子旋进磁力仪的使用要点  相似文献   
848.
Landsat series multispectral remote sensing imagery has gain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providing solutions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land degradation which exacerbate soil erosion and landslide disasters in the case of rainfall events. Multispectral data has facilitated the mapping of soils, land-cover and structural geology, all of which are factors affecting landslide occurrence. The main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velop a methodology to visualize and map past landslides as well as identify land degradation effects through soil erosion and land-use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Kenya. The study area has rugged terrain and rainfall has been the main source of landslide trigger. The methodology comprised visualizing landslide scars using a False Colour Composite (FCC) and mapping soil erodibility using FCC components applying expert based classification. The components of the FCC were: the first independent component (IC1), Principal Component (PC) with most ge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a Normalised Difference Index (NDI) involving Landsat TM/ETM+ band 7 and 3.The FCC components formed the inputs for knowledge-based classification with the following 13 classes: runoff, extreme erosions, other erosions, landslide areas, highly erodible, stable, exposed volcanic rocks, agriculture, green forest, new forest regrowth areas, clear, turbid and salty water. Validation of the mapped landslide areas with field GPS locations of landslide affected areas showed that 66% of the points coincided well with landslide areas mapped in the year 2000. The classification maps showed landslide areas on the steep ridge faces, other erosions in agricultural areas, highly erodible zones being already weathered rocks, while runoff were mainly fluvial deposits. Thus, landuse and rainfall processes play a major role in inducing landslides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849.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演变及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彭冲  陈乐一  韩峰 《地理研究》2014,33(11):2005-2020
提升城镇土地利用效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内容。在准确识别新型城镇化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机理基础上,运用两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探讨了2006-2011年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演化特征,并揭示两变量间的关系。研究表明:① 总体上两变量呈平稳上升态势且地区间差距趋于收敛。② 东、中、西内部和三大地带间的差距特征各异,且东部、西部省际差距和三大地带间的差距均分别是两变量总体差距的主要成因;空间演化趋势表明,两变量表现出显著的地理集聚现象和增量集聚特征,且空间格局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和集聚演化趋势的同步性;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呈现出“三纵两横”的地理特征,而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布则呈自东向内陆地区的梯度集聚之势。③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具有较为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且呈递增之势,无论全国层面还是分地区层面,新型城镇化对土地集约利用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50.
Lherzolite xenoliths with calcite-rich microgranular secondary aggregates (0.1–1 mm) have been sampled in a Messinian breccia pipe from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Languedoc volcanic province (South France). Their study shows that the carbonate crystallized at low pressure from a silico-carbonated melt resulting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diopside and spinel at depth. This melting has been induced by injection, shortly before the eruption, of CO2 and H2O-rich fluids, stored probably within the upper lithospheric mantle and reset in motion by the magma ascension. These fluids would derive from decarbonation of levels of deeper lithospheric mantle previously metasomatized by carbonatitic melts. To cite this article: J.-M. Dautria et al., C. R. Geoscience 338 (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