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395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32篇
地球物理   111篇
地质学   597篇
海洋学   147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自1985年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自动观测仪器系统,历时十六年先后对我国四大类主要水稻产区的甲烷排放规律及其与土壤、气象条件和农业管理措施的关系进行了系统野外观测实验,并对稻田甲烷产生、转化和输送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探讨了控制稻田甲烷排放的实用措施,建立了估算和预测稻田甲烷排放的数值模型.在甲烷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和转化率研究方面有一系列新的发现,在稻田甲烷产生率、排放率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方面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以充分证据改变了国际上关于全球和中国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的估算.在对稻田甲  相似文献   
42.
In this paper, the CO2 concentrations profile from 1.5 m depth in soil to 32 m height in atmosphere were measured from July 2000 to July 2001 in an alpine grassland ecosystem located in the permafrost area on the Tibetan Plateau, which revealed that CO2 concentrations varied greatly during this study period. Mean concentrations during the whole experiment in the atmosphere were absolutely lower than the CO2 concentrations in soil, which resulted in CO2 emissions from the alpine steppe soil to the atmosphere. The highest CO2 concentration was found at a depth of 1.5 m in soil while the lowest CO2 concentration occurred in the atmosphere. Mean CO2 concentrations in soil generally increased with depth. This was the compositive influence of the increasing soil moistures and decreasing soil pH, which induced the increasing biological activities with depth. Temporally, the CO2 concentrations at different layers in air remained a more steady state because of the atmospheric turbulent milking. During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CO2 concentrations at surface soil interface showed symmetrical patterns, with the lowest accumulation of CO2 occurring in the late winter and the highest CO2 concentration in the growine seasons.  相似文献   
43.
山东济阳坳陷二氧化碳气成藏模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郭栋  王兴谋  张金功 《现代地质》2006,20(3):441-448
山东济阳坳陷CO2气藏类型众多,成藏模式存在多样性。根据CO2气藏组分含量和同位素的分析结果,发现济阳坳陷CO2气藏以幔源成因为主,岩浆气源体是最重要的CO2气源体,火山岩体、火山通道和岩浆气源体附近的断裂对CO2气的运移成藏起关键作用。通过卸压条件下CO2的运移、CO2在断裂(裂缝)中的运移、CO2在孔隙—裂缝双重介质中的运移、CO2在砂质沉积物中的运移等一系列实验模拟,研究岩浆释出CO2气的运移成藏过程。结合已知气藏的运移成藏地质过程,建立济阳坳陷CO2气藏的3种地质模式,即侵入体—断裂—储集层转折成藏模式、侵入体—储集层直接成藏模式和埋藏火山通道—储集层直接成藏模式,为济阳坳陷CO2气成藏研究及其综合勘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4.
不同生态系统CO2通量和浓度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93~1994年日本国家农业环境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合作在内蒙古奈曼地区实测的7种不同生态系统(沙丘、轻度放牧草原、中度放牧草原、重度放牧草原、无放牧草原、玉米田和大豆田)的净辐射、土壤热通量、两个高度的CO2浓度、温度、湿度和风速等资料,采用空气动力学方法,计算了CO2通量及其与环境和人为干扰因子的关系,并分析了不同下垫面的光合作用特征. 结果表明:各种下垫面CO2通量的共同特点是:在白天,CO2通量和梯度的输送方向是从大气向植被,在中午(11~13时)输送达到负的最大值; 在夜间,CO2通量和梯度输送方向与白天相反,是从植被向大气,在早晨(3~5时)达到正的最大值. 植被覆盖率及生物量不同的下垫面光合作用强度有明显差异,天气状况对光合作用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5.
第7届国际CO2会议于2005年9月25~30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Boulder召开。会议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发起,由美国能源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地质勘探局联合举办。会议从9月26日正式开始,以大会发言和海报的形式举行。  相似文献   
46.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CO2源岩及其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岩石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吸附气和包裹体的系统研究后认为,该区存四种CO2母源物质:幔源、火山岩、碳酸盐岩和有机质。其中,营城组火山岩及其对应的岩浆活动是该区最有利的母源(表1)。大体布局在四个层次:浅层次,处于盆地沉积盖层的深部,由登娄库组及以下沉积岩系组成,其主力CO2源岩是火山岩以及碳酸盐化岩石;中层次,处于盆地基底上部,属“变质基底”,由微变质基底的变质沉积岩系组成,  相似文献   
47.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壳源型非生物(无机)成因CO2运聚成藏机制独特、分布规律复杂、资源规模及潜力巨大,根据目前勘探及研究程度,其CO2资源量逾万亿立方米,勘探所获地质储量超过2000亿m3,居中国探明CO2地质储量之首,在世界范围亦是罕见的,故具有颇大的资源潜力与综合开发利用前景。CO2具明显的多重性,其不仅能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及工农业生产中,而且是导致"厄尔尼诺"现象,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温室气体,因此,如何综合开发利用这种储量规模巨大的CO2资源,充分发挥其市场经济价值,促进国家经济建设,这是目前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面临的重大科技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48.
造山型金矿的成矿作用与H20-CO2流体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对阿尔泰山南缘和穆龙套金矿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无水的CO2-CH4流体在中亚成矿域中一些金矿床中具有同样重要意义。阿尔泰山南缘萨热阔布金矿包裹体的Xch4达0.20~0.23,穆龙套金矿的XCH4为0.07~0.23。CH4扩大了流体不混溶的范围,有利于对Au的富集沉淀。CO2流体在Au成矿中的重要作用至少包括了三方面的意义,即:缓冲流体PH值范围、提高流体中的Au含量并使其维持与还原硫的络合作用进行迁移;扩大超临界流体的温度范围;增加流体不混溶的区域。CH4的加入扩大了流体不混溶的范围,有利于对Au的富集沉淀。  相似文献   
49.
通过地质调查、物探工作、钻探工作,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CO2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对鹤壁市新区地热及CO2资源的赋存规律和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鹤壁矿区地处太行山前汤阴断陷盆地中部,其地下存在着奥陶系灰岩凸起的古潜山构造,这些凹陷中的相对凸起带是地下热水和CO2气藏的富集区.经分析该区地表以下无热异常,地热田属正常增温型地热区;CO2气藏为无机成因,是岩浆冷凝脱气和碳酸盐热解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50.
刘再华 Dreyb.  W 《地质学报》1998,72(4):340-348
利用旋转盘实验装置和高分子生物催化剂技术,笔者研究了流动CO2-H2O系统中方解石溶解动力学及其控制机制。实验发现,方解石的溶解既受到固-液界面间扩散边界层(DBL)的控制,还受到扩散边界层内CO2慢速转换反应(CO2+H2O←→H^++HCO^)的控制。然而,高CO2分压(Pco2〉0.01atm)时,溶解主要为CO2慢速转换控制,而低CO2分压(Pco2〈0.01atm)时,溶解主要为扩散为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