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1篇
  免费   997篇
  国内免费   1652篇
测绘学   211篇
大气科学   974篇
地球物理   480篇
地质学   1330篇
海洋学   3392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410篇
自然地理   45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白沙河流域地下水及营养盐向海湾输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白沙河流域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特征 ,在大量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分别运用水量均衡法、断面法和咸淡水界面法 ,估算了白沙河流域地下水向海湾的输送水量及营养盐输送量。 3种方法估算的结果表明 ,白沙河流域地下水向海湾输送量较大且受降雨影响显著 ,丰水年 (1998年 )地下水入海量高达 2 .2× 10 6m3 ,是枯水年 (1992年 )入海量的 2倍。另外 ,农田灌溉及大气降雨淋滤土壤中所施肥料使该区地下水中营养盐浓度 (尤其是硝酸盐氮浓度 )严重超过了饮用水水质标准 ,每年有 (4~ 11)× 10 6mol硝酸盐氮随地下水入海 ,相比之下 ,可溶性二氧化硅含量稳定 ,氨氮、亚硝酸盐氮、总磷含量较低 ,排海量较少。  相似文献   
992.
1990~1999渤海SSTa年际变化的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于 1990~ 1999年逐周的 (18× 18)km分辨率的海表温度 (SST)资料 ,将其与历史资料 (195 9~ 1982 )对比 ,发现近 10年渤海SST较历史SST要高 ,但整体结构特征变化不大。进一步采用EOF方法对渤海SST异常 (SSTa)进行分析 ,得到 3个主要的模态。第一模态对总方差的贡献为 82 .4% ,表现为整个海区SSTa同步升温或降温的特征 ,结合渤海沿岸 2个测站的气温资料的分析 ,认为渤海SSTa第一模态的变化与渤海气温异常变化相互依存 ,另外 ,北黄海SSTa的变化可能是造成渤海SSTa第一模态在海峡口附近变化幅度大的主要因素。第二模态对总方差的贡献为 9.4% ,在空间上其对整个海区SSTa起东升温(东降温 )则西降温 (东升温 )作用 ,可能是ENSO现象影响渤海海温变化最直接的表现。第三模态对总方差的贡献为 5 .0 % ,在空间上其对SSTa起北升温 (北降温 )则南降温 (南升温 )的作用 ,认为其可能与山东陆域气温和黄海流域气温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3.
长江流域梅雨的多尺度特征及其与全球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EOF和小波变换方法讨论了长江流域梅雨期降水的多时空尺度特征.长江流域梅雨期降水空间分布主要存在3种类型:(1)江南北部多雨、黄淮少雨型;(2)长江中下游多雨、江南南部少雨型;(3)江淮流域、华南东南部多雨及江南北部、华北地区少雨型.时间尺度主要周期为:准2年、3~5年、准10年振荡和线性增加趋势.长江流域梅雨期降水的各主要周期与前期(秋、冬和春季)全球海温相关分析表明,前期各季海温相关以冬季相关最好.年际、准2年及3~5年振荡周期对应的海温关键区,主要在热带和副热带地区;年代际及准10年振荡周期对应的海温关键区,主要在温带海洋;线性增加趋势的海温关键区,则遍布全球海洋.选取显著性水平达到0.05的相关区域海温距平的平均值作预报因子,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对梅雨期降水距平进行回报和预报试验的结果表明,综合考虑不同时间尺度的海温因子共同作用后建立的预测模型,对预测我国梅雨期降水距平的分布,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94.
The present paper studies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the shell ridges on the southwestern coast of Bohai Bay, which are the largest and have the highest shell (or shell fragment) content in the world. These shell ridges are composed of two sedimentary subfacies: the ridge subfacies and the ridge infill subfacies with different inner textures and sedimentary structures. The ridge subfacies primarily consists of fresh shells and/or shell fragments with parallel beddings and high-angle oblique beddings. The ridge infill subfacies consists of finer shell fragments and silty sand with parallel beddings oblique to l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hell ridge is controll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substantial shell material,the relative slow erosion of shoreline, storm waves, winds and the shift of river routes. Wind tunnel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critical movement velocity of shell is lower than that of quartz sand of the same grain size. Deltaic progradation alternates with shell ridge growth. While the Yellow River empties into the sea through this area, accompanied by deltaic progradating, the shell material is scarce, which is unfavorable to the growth of the shell ridge. Conversely, erosion occurs along an abandoned delta coast where a shell ridge may develop, e.g. the shell ridge on the southwest of Bohai Bay.  相似文献   
995.
By using monthly historic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data for the years from 1950 to 2000,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WPWP) climatology and anomalie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of WPWP centroid (WPWPC) movement anomalies and the Nino-3 region SST anomalies( SSTA) seems to reveal a close,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the zonal WPWPC and Nino-3 region SSTA, which suggests that a 9' anomaly of the zonal displacement from the climatological position of the WPWPC corresponds to about a 1 ℃ anomaly in the Nino-3 region area-mean SST. This study connects the WPWPC zonal displacement with the Nino-3 SSTA, and it may be helpful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fact that the WPWP eastward extension is conducive to the Nino-3 region SST increase during an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event.  相似文献   
996.
夏季季风转换期间南沙群岛海域的温盐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2002年5月9-22日南沙群岛海域的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季风转换期间南沙群岛海域的水文状况,并对比了调查海域不同区域的温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夏季风转换期间海洋表层温度较高,基本在30℃以上,垂直结构上温度层结比较稳定。东北一西南走向界线两侧海域的温盐状况有明显的差异:西北部海域温度较高,垂向上有逆盐层现象;东南部海域温度相对较低,盐度的垂向结构上显示有双跃层现象,两海区水文特征的差异与季风结构和局地环流有密切的关系。从连续站温盐的时空剖面图可以看到,跃层以下,不规则的半日周期内潮对温盐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了南沙群岛海域3个站位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REE)和过渡金属元素的含量,讨论了沉积物中REE水平及深度分布的变化特征,以特征金属元素为指标对3个站位进行了沉积区划分,同时对REE与10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站分别为近大陆架残留沉积区、大陆坡深海沉积区和碳酸盐沉积区,各站REE含量存在较大差别,但分布模式相似,均为轻稀土富集型和Eu负异常,每个站各层REE分布模式线几乎重合;3个站沉积物中REE都与Ti、Zr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其它金属元素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明3个站沉积物物源主要为陆源上地壳物质。结合测年资料,认为该海域3个站全新世以来沉积物物源变化很小,沉积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998.
连云港海区养殖优质条斑紫菜原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条斑紫菜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生育期的生长、发育要求,通过对我国沿海主要海区11~4月的海温、雾、风向、降水量及雨日和海区底质状况分析,得出连云港海区养殖条斑紫菜的客观条件比其他海区优越,所养殖的条斑紫菜品质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9.
杨颖玥  刘海龙 《海洋与湖沼》2023,54(6):1564-1572
卫星记录以来,南极海冰范围发生5次快速下降事件,研究这5次事件的时空特征,对进一步认识海冰快速下降事件的物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海冰范围和海冰密集度的卫星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总结5次南极海冰快速下降事件的特征,再结合大气和海洋各项环境因素的再分析数据,探讨海冰快速下降的影响因素及其驱动过程。结果显示:南极海冰快速下降的空间分布存在季节性差异, 2021年8~12月以及2016年8~12月的春季南极海冰快速下降由别林斯高晋海、威德尔海、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区域的海冰减少所主导; 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以及1985年12月至1986年4月的夏季南极海冰快速下降由威德尔海、罗斯海沿岸和西太平洋区域的海冰减少所主导;2008年4~8月的冬季南极海冰快速下降则由别林斯高晋海和西太平洋的部分区域的海冰减少所主导。探究影响海冰的环境因素发现,海表面温度和海表面净热通量对海冰减少的热力效应影响具有区域性差异。此外,南极海冰快速下降受阿蒙森低压的影响,相应的海表面风异常既通过经向热输运的热力效应导致海冰减少,也通过风的动力效应驱动海冰漂移使得海冰密集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00.
文中报道了天津市北部燕山山前地带共4个高岩心采取率钻孔的沉积学、地层学、年代学和微体古生物综合研究。420个热退磁样品的磁倾角曲线显示,具147 m厚松散地层的标准孔Z3孔下部地层属于2.58 Ma的松山(Matuyama)极性带。随着地壳沉降,只是从早更新世,冲积扇侧缘泥质沉积物才开始充填了底砾岩层之上的沉积空间,形成广义的山前盆地中的泛滥平原;与传统上视为上新统特征沉积的红棕色黏土类似的亮黄橙-黄橙色-亮红棕色黏土,延续出现到早更新世中期,当时区域沉降中心位于距离山前断裂不足4 km处。0.78 Ma以来的布容(Brunhes)极性带厚57.8 m。谨慎地依据120 ka的布莱克(Blake)亚时确定上更新统后,可见中更新统大部缺失,与天津市区沧县隆起和北京永定河冲积平原南部所见此时的地层间断十分相近。3个钻孔的7个14C测年数据证实,距离山前断裂不足2 km的钻孔45 ka以来的地层最厚达41 m;显示自MIS3初始期,沉降中心向北迁移更靠近山前断裂,且在构造断裂作用下形成了新的狭义的山前盆地。研究区可见15 ka富有机质黏土及上覆泥炭,表明末次冰消期开始的气候转暖首先影响到华北平原山前地区。此项工作为研究晚新生代以来“源到汇”过程中渤海湾西岸的沉降提供了一个基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