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19篇
海洋学   88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19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河南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文章从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出发,论述了区域经济中旅游产业的基本特征,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旅游产业组织的基本原则和重点,提出了河南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概念和组织发展模式,探讨了河南省旅游产业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2.
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张树民  钟林生  王灵恩 《地理研究》2012,31(11):2094-2103
基于旅游系统理论分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能更全面的识别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驱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在概述旅游系统理论、乡村旅游系统及其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归纳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类型与特点,即需求拉动型模式、供给推动型模式、中介影响型模式、支持作用型模式以及混合驱动型模式,并且选取北京昌平康陵村、山西皇城村、安徽黟县西递村、西藏林芝扎西岗村等典型案例,对乡村旅游系统及驱动机制、利益主体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乡村旅游政策制定提供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3.
旅游开发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生存能力,使其摆脱濒危的困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即由资源禀赋条件、可展示与体验性、遗产地旅游发展条件3个方面的要素组成,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的苏州为例,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评价,共评出三级旅游资源3项、二级旅游资源16项、一级旅游资源29项。主要结论为:产品衍生性、展示适宜性、是否具备可观赏性、遗产保护情况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否能够成为旅游资源;可展示与体验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水平高低。手工艺类、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医药的旅游可开发性较差。本文构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可为旅游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筛选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4.
彭霞  谢永俊  党安荣 《测绘科学》2016,41(12):124-129,166
针对现有工作对规划支持不足的问题,该文通过集成空间信息服务、语义网络、Web服务发现与组合等技术,探索并建立了一套完整、有效,能充分提供旅游规划决策支持的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构建方法。阐述了面向旅游规划的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构建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旅游规划本体库的空间信息服务发现方法,旅游规划语义驱动的空间信息服务组合算法,以及可靠的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过程调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证研究,实现面向旅游规划的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原型系统,并对工作流构建关键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5.
我国作为多山国家,山地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由于山地地质灾害多发,许多山地旅游景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地质灾害隐患。山地旅游的成功开发,需要一个完善的山地旅游规划作为保证,而是否充分考虑到山地灾害及其防治,对山地旅游的成功开发和安全运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旅游规划专业涉及山地灾害及其防治方法的内容相当少,不足以解决问题。鉴于此,作者提出了山地旅游规划工程地质方法的概念,旨在通过与旅游规划学科交叉,使山地旅游的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并推动山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上述学科交叉也为工程地质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6.
喀斯特旅游地开发时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很多喀斯特旅游地面临着初次开发、二次开发或者多次开发的投资选择问题。建立评价模型的目的是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能产生较大边际效益的旅游地。本文根据层次分析法,除考虑传统的资源、市场、区域开发条件等评价因素外,首次把发展阶段力引入了评价模型中,通过特尔菲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建立喀斯特旅游地开发时序评价的总模型和子模型,并建设性的探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因子评分标准。文章还以贵州喀斯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进行了时序评价实例研究,并给予了相应的时序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67.
Mumbai’s Dharavi slum occupies a plot half the size of Central Park. It is home to one million people, with almost half of residents living in spaces under 10 m2, making it over six times as dense as daytime Manhattan. Using ethnographic fieldwork and online analysis, this article examines slum tourism and the 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western visitors. Local tour operators emphasize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slum, with its annual turnover of $665 million generated from its hutment industries. Its poor sanitation, lack of clean water, squalid conditions and overcrowding are ignored and replaced by a vision of resourcefulness, hard work and diligence. This presentation of the slum as a hive of industry is so successful that visitors overlook, or even deny, its obvious poverty. Dharavi is instead perceived as a manufacturing hub and retail experience; and in some cases even romanticized as a model of contentment and neighbourliness, with western visitors transformed by ‘life-changing’, ‘eye-opening’ and ‘mind-blowing’ experiences.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 potential of slum tours as a form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is limited, as they enable wealthy middle-class westerners to feel ‘inspired’, ‘uplifted’ and ‘enriched’, but with little understanding of the need for change.  相似文献   
168.
Researching the South African tourism and development nexu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nder apartheid, tourism was essentially anti-developmental in focus and tourism research largely centred on the recreation of white South Africans. Since the 1994 democratic transition tourism has become recognised a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ector for South Africa's economy and for achieving the government's goals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a review and critical analysis is presented of the changing directions and foci of tourism scholarship in South Africa. It is shown that South African scholars are beginning to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tourism as a developmental focu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69.
赵建 《中国岩溶》2003,22(4):324-331
山东广大的石灰岩山地、丘陵区蕴藏着丰富的喀斯特景观旅游资源,其主要形态类型包括: 形态奇特的喀斯特山体、残存的喀斯特剥蚀面、幽深的喀斯特谷地、众多的溶洞、奇异的石灰岩景石(石牙形态)及喀斯特泉群。本文对这些景观形态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就其旅游开发利用价值作了评析。文中还对山东喀斯特景观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介绍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0.
美国国家公园地质旅游特色及借鉴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1872 年美国建立第一个国家公园以来, 全世界国家公园数已达2600个, 对于资源环境、生态系统、地质景观的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美国,在保护地质景观的同时, 开展地质旅游, 效果明显。与之比较, 我国的地质公园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主要说明了美国国家公园的主要地质旅游特色, 比较了两国在地质旅游认识、管理方面存在的差异, 并总结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