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51篇 |
免费 | 1239篇 |
国内免费 | 177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9篇 |
大气科学 | 572篇 |
地球物理 | 1759篇 |
地质学 | 4070篇 |
海洋学 | 486篇 |
天文学 | 82篇 |
综合类 | 354篇 |
自然地理 | 10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208篇 |
2022年 | 347篇 |
2021年 | 337篇 |
2020年 | 278篇 |
2019年 | 324篇 |
2018年 | 293篇 |
2017年 | 232篇 |
2016年 | 290篇 |
2015年 | 347篇 |
2014年 | 331篇 |
2013年 | 326篇 |
2012年 | 394篇 |
2011年 | 364篇 |
2010年 | 352篇 |
2009年 | 353篇 |
2008年 | 329篇 |
2007年 | 366篇 |
2006年 | 359篇 |
2005年 | 300篇 |
2004年 | 291篇 |
2003年 | 242篇 |
2002年 | 245篇 |
2001年 | 207篇 |
2000年 | 202篇 |
1999年 | 204篇 |
1998年 | 163篇 |
1997年 | 138篇 |
1996年 | 107篇 |
1995年 | 84篇 |
1994年 | 91篇 |
1993年 | 80篇 |
1992年 | 75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7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7篇 |
1977年 | 1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检验震源机制解谱聚类方法的实用性,选择新丰江库区为研究区域,利用FOCMEC方法反演了该区域2012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ML2.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对其进行了谱聚类分析,最终获得该区域7种震源机制解类型;通过分析每种类型的震源机制解特征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震源机制解类型分布与区域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1)新丰江库区地震破裂类型以正断型为主,兼有部分倾滑分量,其次为走滑型;(2)不同类型的震源机制解具有区域性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受不同的构造背景影响,反映了新丰江库区地震活动和构造特征之间的关系;(3)不同类型震源机制解所描述的断裂分布反映了峡谷及大坝区库水渗透的构造条件,解释了区域地震频发的可能原因;(4)每种类型的震源机制解在研究时间范围内数量变化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2.
桂西古侵蚀沉积断面型金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侵蚀沉积间断面型金矿是桂西的主要金矿床类型.文章着重分析该类型金矿成矿地质条件,论述矿床成因及成矿机理,认为此类型金矿易采易冶,经济效益显著,建议加大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23.
松散堆积体工程边坡变形机理分析及支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选择开挖坡比、正确认识变形破坏机理是影响松散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和施工安全的前提, 本文研究了西南地区某松散堆积体工程边坡的结构特征, 根据地形条件确定了合理的开挖坡比, 采用二维有限元研究了开挖边坡的变形机理并根据模拟结果确定潜在滑动面, 在此基础上, 提出支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 边坡由厚度达70m 的坡洪积、泥石流块碎石堆积体组成, 斜坡下部缓中部稍陡, 开挖平台位于缓坡部位, 根据地形条件结合坡体结构特征确定边坡开挖坡比为1: 0. 75;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边坡变形开挖面附近及坡顶拉应力和坡体下部最大剪应力控制, 坡顶部位将首先产生拉张裂隙, 开挖边坡内部产生从坡脚部位向上发展的剪切变形, 滑面一旦与坡顶拉裂缝贯通, 边坡将产生整体失稳; 边坡采用锚拉桩、锚索框架、锚杆框架、排水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支护。 相似文献
24.
For first time, during 1991, seismic activity was recorded during an eruption at Colima volcano. We analyze these data to
obtain a stress pattern using a composite focal mechanism technique. From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seismicity, the Tamazula
Fault and the Armeria River appear as active features and the dip of the slab east of the Jalisco Block is approximately 12°.
Southwest of Colima volcano a vertical alignment of seismic events was observed. We estimate five different composit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from our data set, which indicate a change of the stress field at the volcano after the 1991 eruption.
These solutions suggest that the stress field in the volcanic edifice was controlled by stresses related to the emplacement
of magma superimposed on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No evidence of active local faults in the volcanic edifice was found.
We propose a model for the eruptive process that involves tilting of the volcanic edifice.
Received: 15 October 1995 / Accepted: 26 October 1998 相似文献
25.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纵向裂缝呈现裂缝数量多、规模大、久治不愈的特点.在野外调查纵向裂缝变形特点和多年冻土上限变化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导致多年冻土地区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是路基边坡坡脚下存在不稳定的融化区域,并提出机理分析模型.通过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路基中的位移、应变变化规律,提出了纵向裂缝形成过程的3个阶段:初始变形阶段、强度破坏阶段和变形失稳阶段;相应于这3个阶段,路基及地基中呈现了三个性状不同的区域:发育区、抑制区和诱发区.为纵向裂缝防治对策的提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6.
柯坪断隆新生代推覆构造是南天山南缘冲断系统的一部分,断隆上多排逆冲岩席被数条横向断裂复杂化,致使不同地段岩席排数不等,各排岩席在走向上的对应关系不明,形成了十分奇特的山弯构造.逆冲岩席的变形特点是南天山新生代造山运动的重要表征.笔者通过卫星影像分析和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对横向断裂切割各排逆冲岩席之切点部位的构造特征及岩席内部中小型构造所显示的成因信息进行了详细分析,据此,对复杂岩席在走向上进行了连接,对其数量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杂岩席成因的斜冲褶皱模式,即在北西向应力场持续作用下,岩席向南东斜冲,并在其水平位移分量作用下,沿走向发生褶皱和斜冲错断:横向断裂是多排岩席褶皱翼部扭性断层的发展和连通. 相似文献
27.
应用改进的主地震相对定位法对17年伽师强震群3级以上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根据较强地震的空间分布和震源机制解推断出伽师震群的发震构造为北北西向的雁行断裂.根据伽师震群地震的2177个P波初动方向记录,计算了伽师震群的平均震源机制解.基于Silver的震源模型,由震源谱推断了伽师震群主要地震的破裂方向,破裂尺度及应力降.文中最后用右阶雁行断裂的数值模型计算了伽师震群的发震构造所产生的扰动应力场的空间分布图像,用其解释了序列地震震源机制的多样性和低应力降现象,并认为特定的雁行发震构造与强震的多发性有关. 相似文献
28.
The present work involves the study of Se(IV) adsorption onto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GAC) and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PAC). The adsorbents are coated with ferric chloride solution for the effective removal of selenium.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dsorbents is carried out using standard methods, e. g., proximate analys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rmo-gravimetric (TGA) and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etc. The FTIR spectra of the GAC and PAC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types of functional groups, e. g., free and hydrogen bonded OH groups, silanol groups (Si-OH), alkenes, and CO group stretching from aldehydes and ketones on the surface of adsorbents. Batch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adsorbent dose (w), initial pH, contact time (t), and temperature (T) o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The optimum GAC and PAC dosage is found to be 10 g/L and 8 g/L, respectively, for Se(IV) removal with C0 = 100 mg/L. The percent removal of Se(IV)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adsorbent concentration, while removal per unit weight of adsorbent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adsorbent concentration. Se(IV) adsorption onto both the GAC and PAC adsorbents is high at low pH values, and decreases with increased initial pH.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analyzed by various kinetic models. The parameters of pseudo-first order, pseudo-second order kinetics, and Weber-Morris intra particle kinetics are determined. It is seen that the sorption kinetics of Se(IV) onto GAC and PAC can be best represented by the pseudo-second order kinetic model. 相似文献
29.
先天免疫是宿主抵抗病原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病原的传播和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甲壳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仅具有先天免疫,而不具备适应性免疫,其主要依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来实现免疫防御功能,抑制病原体增殖。JAK/STAT途径是调节无脊椎动物免疫反应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从细胞因子受体(Dome)、JAK酪氨酸激酶(JAK)、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调节因子的结构、在宿主体内的表达及发挥的功能等来综述在养殖甲壳动物中JAK/STAT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目前已在对虾、螯虾和蟹等近十种甲壳动物中报道了此通路的元件,而且各元件均具有保守的典型结构域,同类元件在不同种类甲壳生物中的结构有所差异,但是功能基本相似。这些元件均被证实通过调节JAK/STAT通路的信号转导来影响抗病能力。目前仅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鉴定出JAK/STAT信号通路的所有元件,对其他甲壳动物中剩余元件的鉴定仍有必要,并且甲壳动物JAK/STAT信号通路对其他信号通路的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通过本文希望能为该通路在甲壳动物中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