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71.
综合分析了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成果,对近期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展望,还分析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大力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加强薄弱领域基础建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对气候变化市场体制和机制,加强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软实力,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  相似文献   
272.
侏罗系、白垩系间是显生宙唯一还没有定义系级GSSP的界线。生物演替在Thithonian期与Berriasian期之间不存在明显变化,很难找到可以进行全球对比的标志。作为中生代生物年代地层学主要划分依据的菊石类生物,亦受生物区系影响而难作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标志。微体化石具有优势。近期,国际上趋于将瓮虫类Calpionella alpina带之底、钙质超微化石Nannoconus steinmannii minor和N.kamptneri minor二者的始现面作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对应于极性带M19n.2n内部,年龄为145 Ma。国际地层划分与对比以海相为标准。中国侏罗系、白垩系以陆相地层发育为特征,与海相对比颇具难度。以陆相生物为标志的界线划分产生了地区性的生物年代地层格架,也形成了地方生物地层与国际年代地层对比的错位,导致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成为地学界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在综合考虑不同学科研究结果的同时,问题解决的实质是客观认识陆相生物对比的缺陷,结合考虑非生物的标准,如磁性地层、旋回地层和同位素测年的精度,获得超越相区的对比结果。基于陆相生物特点,着眼于宏观演化阶段来识别界线位置是问题解决的初期阶段。燕辽生物群与热河生物群是代表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两大生物演化类群,其间年龄可为土城子组顶部的139 Ma。这是为全方位研究而铺设的临时工作界线。今后将土城子组作为侏罗纪、白垩纪过渡地层而加大研究力度,有可能在该组顶部或其内部发现界线生物标志和同层位绝对年龄值,或许会使其向目前国际推荐年龄(145 Ma)更靠近一步;也不排除GSSP未定的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龄会向年轻方向变化,趋于139 Ma的Valanginian阶底界位置。  相似文献   
273.
为落实2010年APEC领导人宣言有关绿色增长及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内容,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AMSD)于2011年11月在中国厦门举办APEC蓝色经济论坛.通过APEC经济体代表们的广泛研讨,在蓝色经济研究方面提出了应重点关注的6个领域,包括陆海统筹、区域海洋经济统计标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海洋经济政策调整、海洋经济数据政策及生态补偿等方面.基于此次论坛的研讨成果,作者建议中国蓝色经济未来的发展战略应是在深化理解蓝色经济理念的基础上,贯彻陆海统筹战略,建立区域海洋经济统计标准,形成政府政策导向,肯定海洋自然资本的价值,加强相关能力建设与深化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74.
邓铭江 《干旱区地理》2012,35(3):365-376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的“大国”,与四周比邻的国家均存在跨界水体联系,有44%的地表水来自邻国。跨界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外交大局的重大战略问题。通过分析哈国地表水分布特点,简要回顾总结了与其邻国在跨界河流方面的合作情况;对哈国所担忧的水安全问题及采取的主要对策,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跨界河流管理未来的合作路径、跨界河流利用未来的分水原则、哈俄跨界河流水污染未来的解决途径、中亚国家间解决咸海危机的前提条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对共享水资源的管理既可以成为中亚地区和平的力量,也可能成为冲突的因素,管理这种相互依存的资源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一项关系人类发展的重大挑战。研究哈萨克斯坦跨界河流国际合作及其对核心利益问题的观点、认识、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对于处理好中哈跨界河流问题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75.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优化的自然资本利用国际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方恺  高凯  李焕承 《地理研究》2013,32(9):1657-1667
维持自然资本存量恒定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介绍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推导的区域足迹广度和区域足迹深度的计算公式,评估和比较2007年全球11个主要国家的自然资本利用状况,并分析模型优化前后的结果差异。结果表明:①全球自然资本流量的人均占用为1.71 hm2,人类需要1.55个地球才能支撑其资源消费量,化石能源碳排放是最主要的存量自然资本利用方式和生态超载驱动力;②各国的流量资本占用能力依次为加拿大>俄罗斯>美国>巴西>法国>德国>全球>意大利>中国>英国>日本>印度,存量资本消耗程度则基本呈逆向排列;③美、法、德等发达国家所利用的人均流量资本和存量资本均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应给予印、中等发展中国家一定的配额补偿;④模型优化后,全球人均足迹广度减少了0.09 hm2,足迹深度则增加了0.05,这更符合各国自然资本利用和生态赤字的实际;⑤中国面临增加国民收入和控制生态赤字的双重挑战,应将草地作为资本利用的优先方向,并适当控制城镇扩张速度。  相似文献   
276.
基于国际法的跨境水分配关键指标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彦  何大明  李运刚 《地理学报》2013,68(3):357-364
基于《国际淡水条约数据库》及1999 年以来相关跨境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成果,通过综合分析1864-2002 年49 个跨境水分配条约中的6 类28 项分水指标的区域与演进特征,判识跨境水分配的关键指标,结果表明:分水指标在实践中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在欧美发达地区的分水主要指标首先是维持最小水量,其次是多年平均水量,而亚非及南美洲欠发达地区则反之;少水区河流水分配的主要指标是多年平均水量和维持最小水量指标,而多水区河流则是维持最小水量和最大取用水量指标;从1864-2002 年分水条约签订的4 个历史时期上看,条约数量呈现少-多-较少-持平的变化趋势,条约的区域分布呈现出从欧美地区向亚非地区转移特征;主要分水指标从最早的维持最小水量和多年平均水量指标,演变到维持最小水量和最大取用水量指标,再到水利设施运行和多年平均水量,至最近的维持最小水量和多年平均水量指标,主要指标具有变化往复特点.综合跨境水分配条约中主要指标在不同时期及不同地区应用特征,可确定跨境水分配的关键指标为维持最小水量指标.  相似文献   
277.
云南红河流域径流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红河流域32个气象站1960-2000年逐月降水、气温、蒸发等实测资料,元江、李仙江和盘龙河1956-2000年径流量资料,使用GIS技术支持以及Kendall检验法、方差分析法、累积距平法,分析云南红河流域径流的时空变化规律,重点探讨径流时空分布变化与红河流域河谷与山脉的"通道-阻隔"作用的关联,得出如下结论:(1)在红河流域河谷与山脉的"通道-阻隔"作用的影响下,降水量和径流深等值线在空间上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分布模式与河谷/山脉的走向基本一致,并在哀牢山北段和李仙江下游地区形成两个高值区.(2)在多年平均尺度上,红河流域河谷与山脉的"通道-阻隔"作用对径流变化的地域差异影响最大,其次是降雨,对气温则不明显:李仙江的降水量明显大于哀牢山东部的元江和盘龙河区,其降水量变化的相对偏差则小于它们,反映出哀牢山的阻隔效应;三个区的平均气温差别不大,反映出在较大的时间尺度上受该区特殊环境格局的"通道-阻隔"作用不明显;多数降雨、径流和气温特征值及其出现时间的变化,在盘龙河与元江及李仙江都明显不同,反映出红河流域山脉的阻隔作用明显.(3)在区域气候变化及红河流域河谷与山脉"通道-阻隔"作用的叠加影响下,红河流域的径流变化在东西方向上差异明显:沿红河断裂发育的元江流域的径流量表现出上升的趋势,而西部的李仙江和东部的盘龙河径流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元江和李仙江的年径流有一个准5年的变化周期,而盘龙河则有一个准8年的变化周期;三个区域的径流量变化表现出不一致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278.
利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报电离层TEC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IGS(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发布的电离层TEC(total electron content)资料为样本,用时间序列模型对全球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进行了预报.在时间序列预报模型中,不同的定阶方法导致不同的预报结果;实践证明本文使用的BIC定阶准则较好地实现了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预报.结果表明:对10 d左右的预报时间段,时间序列模型的TEC计算结果相对精度高,预报相对精度优于60%的网格点数在总网格点数中所占百分比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79.
国际合作对于提升中国地球科学家的成就和影响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定量分析其作用,对2001~2010年期间中国地球科学家在美国地球物理协会(AGU),出版物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及论文的引用率数据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在AGU出版物上发表论文最多的前50位中国地球科学家中,96%的人与国外科学家进行过合作研究,并且国际合作研究论文的引用率也远远高于国内科学家独立研究成果,被引用率最高的前10名中国地球科学家的论文均有国际合作背景的研究.这表明,开展国际合作对中国地球科学家提升其学术成就和增加影响力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280.
以“传播新知识、交流新思想、展示新成果”为宗旨的中国生态大讲堂百期学术演讲暨2014年春季研讨会于2014年4月25日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以“国际重大研究计划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展望”为主题,邀请秦大河、姚檀栋、傅伯杰、崔鹏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马克平、于贵瑞、张佳宝、秦伯强4位知名专家作了主题报告。8位报告人分别介绍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未来地球(Future Earth)、第三极环境(Third Pole Environment)、国际长期生态监测研究网络(ILTER)、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通量观测研究计划(FluxNet)等国际重大研究计划的进展和趋势,并就山洪泥石流风险分析与管理、碳通量空间格局及生物地理生态学机制、农田地力提升和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等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和研究进展作了系统阐释。基于8位报告人的演讲,本文评述了8个报告的主要内容和亮点工作,分析了国际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国际研究计划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的启示,讨论了中国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方向和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