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5篇
  免费   1720篇
  国内免费   890篇
测绘学   2268篇
大气科学   743篇
地球物理   1384篇
地质学   2696篇
海洋学   598篇
天文学   108篇
综合类   432篇
自然地理   486篇
  2025年   8篇
  2024年   200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314篇
  2020年   372篇
  2019年   340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402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422篇
  2013年   483篇
  2012年   455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409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388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2篇
  1900年   3篇
  1897年   1篇
  18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长春某地铁车站横通道采用CRD工法开挖, 具有断面大、埋深浅的特点, 有必要对地层及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研究。据此, 基于地层条件和施工过程, 利用FLAC3D程序建立工程开挖的三维动态模型, 对比实际监测数据, 进行变形规律研究。研究表明, 横纵断面地表沉降槽曲线均可用高斯公式拟合, 地表三维沉降近似呈椭圆形漏斗状, 最大沉降发生在横通道投影中心偏近马头门处, 开挖过程中, 最上层导洞对地表沉降及拱顶沉降影响较大, 约占总沉降的1/2左右, 中隔壁对洞室收敛起到了减缓作用, 故实际监测过程中应以地面沉降和拱顶沉降为主。研究结果对今后地铁大断面横通道开挖有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采用大型有限差分软件FLAC3D, 建立上硬下软, 上软下硬, 含软弱基座和不含软弱基座4种斜坡的数值分析模型, 输入阪神地震波, 分析总结斜坡的动力响应规律。计算结果表明:(1)从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来看, 无论是水平向还是竖直向, 上软斜坡均比上硬斜坡大。并且, 两种斜坡的水平向放大系数均比竖直向放大系数大, 基本在1.52.0倍之间。(2)从位移规律上来看, 软岩相比于硬岩, 其对地震波更加敏感, 上硬下软岩性组合在强震动力作用下更易失稳。(3)从速度、位移的动力响应规律来看, 有软基斜坡地震动响应程度明显大于无软基斜坡。但是从边坡的应力变化来看, 软弱基座的存在, 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吸收入射地震波能量的作用, 反而有利于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3.
城市钻孔数据地下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实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介绍了基于钻孔数据的城市地下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实现过程,提出了基于钻孔数据三维地质建模的总体思路、钻孔数据管理和层序分层方法,还介绍了软件的模块组成及应用实例。建立的软件实现了对城市钻孔数据的三维建模、可视化分析和科学管理,具有丰富的二维成图和三维显示功能,实例的应用也说明本软件是分析城市第四系构造格架和演化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4.
三维GIS环境下的地质体可视化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体的三维可视化建模是三维GIS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三维GIS环境下的地质体可视化的两个关键方面是地质体的表面模拟和可视化实现,文章介绍了地质体三维可视化的基本框架,以带约束Deluanay剖分法为例阐述了地质体表面模拟的原理和方法,并从取景变换、消隐、光照模型、纹理映射等方面论述了可视化的具体实现方法.最后以西部某铜矿为例,建立了三维可视化地质体模型(一个地层矿体综合模型和一个矿体三维模型),阐述了三维可视化建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对两个模型进行了地质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105.
传统的Fenton均相亚铁盐催化剂处理染料废水,具有难以避免的二次污染和亚铁离子流失问题。分子筛催化剂相比传统催化剂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在催化氧化染料废水领域有着良好的前景。本文通过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Fe-ZSM-5非均相分子筛催化剂,替代传统的亚铁盐催化剂,应用X射线衍射对制备的Fe-ZSM-5分子筛催化剂进行表征,表明随离子交换次数的增加,Fe-ZSM-5催化剂负载的铁量上升,且较好地保持了分子筛结构,有利于提高亚铁离子的催化能力。通过实验确定了Fe-ZSM-5催化剂催化反应的最佳温度、pH值、Fe-ZSM-5的用量、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比较了Fe-ZSM-5催化剂和传统Fenton均相催化剂降解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废水中铁离子的残留量,结果表明Fe-ZSM-5的脱色率达到98.5%,相比于Fenton均相催化剂的脱色率提升约3%;两种催化剂的铁离子残留量差别显著,Fe-ZSM-5催化剂处理的废水中只产生微量的Fe离子,可以认为Fe-ZSM-5非均相分子筛催化剂有效地解决了催化剂损耗和二次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06.
根据同一试验场地厚层非湿陷性黄土状土中8根大直径扩底墩、2根等直径桩的竖向承载力静载试验,对扩底墩的竖向承载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随扩底墩直径D的增大,虽单位面积极限端阻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墩的极限承载力Qu增大;当D和墩身直径d不变时,总极限侧阻力所占墩顶极限荷载的百分比随长径比L/d的增大而增大;d不变时,随长径比L/D的增加,各墩的墩顶荷载呈起伏变化,总端阻所占百分比(比等直径桩大)相应降低,平均极限侧阻力(比等直径桩小)相应增大,而L/D = 3时,其承载性状较好;在扩底墩墩身直径d与等直径桩相同、入土长度相当的情况下,前者承载力比后者大,且沉降小。  相似文献   
107.
青海尕林格铁矿区地表有近200 m厚的第四系覆盖层,地质工作几乎无法开展,加之钻井控制有限,增加了该区勘探的难度。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小波多尺度方法分析了该区的平面磁异常,发现小波一阶、二阶细节突出了3线附近的断裂特征,同时对3线设计剖面作正演计算,也表明该剖面处在断裂位置。该推断已经被钻探验证。另外小波四阶细节(场源似深度456 m)表现为区域场特征,推断该区深度456 m以下存在磁铁矿体的可能不大,对位于异常中心的5号地质剖面的正演计算没有发现剩余异常,也映证了该区深部没有隐伏铁矿体。小波多尺度分析与2.5维人机交互反演技术等综合方法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对该区磁异常特征的认识,可以为钻孔布置提供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08.
地震作用下黄土边坡动力响应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FLAC3D软件对某三级黄土边坡进行了动力反应分析。首先分析了静力作用下该黄土边坡剪应变增量和坡面、坡内、坡顶不同监测点的位移;在此基础上进行动力分析,得出黄土边坡地震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静力作用下坡面上水平向位移明显大于垂直向位移,水平向位移从坡底向上逐渐减小;坡面处位移较大,位移在每级坡坡脚稍向上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值;地震作用下黄土边坡剪应变增量由坡脚稍向上部位开始向周围扩展,范围明显增大,且随地震持时的增加剪应变增量增幅较大;塑性区变化显示该黄土边坡坡顶以拉破坏为主,坡脚稍向上开始以剪破坏为主并伴有拉破坏。黄土边坡对地震波具有临空面放大效应,地震波在坡体内传播过程中还具有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09.
个旧高松矿区三维地质建模及储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云南个旧东矿区高松矿田钻孔数据和勘探线地质剖面图为基础,结合中段地质平面图,以控矿条件定性分析和控矿作用定量化为导向,基于Micromine软件平台建立研究区地形、地层、断裂以及矿体的三维模型,提取地质控矿作用定量化指标,对矿区矿化分布进行不同方法的品位插值,获得已知矿体的储量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10.
既有基坑延深开挖稳定性评价与支护方案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蔡海波  吴顺川  周喻 《岩土力学》2011,32(11):3306-3311
以北京市某特殊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软件,选用Mohr-Coulomb准则,对基坑在现有支护方案条件下进行延深开挖,计算分析桩锚支护体系的变形、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基坑在现有支护方案条件下进行延深开挖将导致护坡桩抗弯性能不足、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过大、锚固体系失效等问题,要保证基坑延深开挖后的安全稳定,必须对护坡桩增设支点,增加支护力。根据设计变更要求及施工现场实际条件,对多种加固支护方案进行比选,最终选用对护坡桩增设锚索的方案进行延深基坑的预加固。采用数值方法模拟分析上述加固方案后的基坑延深开挖力学行为,预测基坑及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延深开挖预加固支护方案合理有效,表明该方法对于类似工程的设计优化及现场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